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体四层四翼”理念下的高三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范文

    江合佩

    摘要:基于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一体四层四翼”命题理念,解读其内涵、在2016年高考试卷中的体现以及2017年新修订《考试大纲》的贯彻落实,以“氯及其化合物高三复习课”作为典型案例,提出高三复习课应该遵循情境性、问题性、生成性三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一点四面;立德树人;一体四层四翼;高三复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62-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18

    一、 “一体四层四翼”内涵及解读

    1. “一体四层四翼”提出背景及内涵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了让《实施意见》落地,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制订高考内容改革规划和加大使用全国卷的调整方案。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提出高考所有学科必须渗透“一点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一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四面)的考查[1]。2016年“调布局、克难点”,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评價体系,对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标和新高考考试评价体系[2]。其中,“一体”是指确立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核心立场的高考评价体系,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即考查目标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即考查要求符合“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与核心素养的提出一样,评价体系背后是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和理念的不断创新,是国家需求对人才内涵的不断更新,其终极目标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

    2. “一体四层四翼”理念在16年全国卷中的体现

    纵览2016年的全国卷,体现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一览无余。一是试题考查目标从仅仅“服务选拔”迈向“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并重。2016年以前的全国新课标卷,服务选拔单个维度导向明显,试题素材陌生度过大,计算量过大,能力要求过高,与中学教学实际相差甚远。2016年的全国卷(以新课标Ⅰ卷为例,下同)整体风格和气质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导向教学的目的明显,整份试卷涉及到与教材素材相关内容见表1,分值也达到了空前的32分,意在通过高考评价导向作用引导中学教学重新重视教材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是在高三复习的时候需要强化综合性的训练。同时试题素材无论是“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NH3还原大气污染物NOX”、“NaHSO3处理含Cr2O72-废液”,还是“工业生产杀菌消毒剂NaClO2”、“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都来自于生产生活实际,强调化学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重大作用,传递化学学科的正能量,通过正确的价值引领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二是试题考查内容也进行了合理的调整。首先,加强了核心知识的考查。整份试卷关于氧化还原的考查特别到位,无论是基础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判断,还是相对比较中位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更有难度较大的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都有涉及,100分的试题中涉及本部分内容有27分之多,核心知识重点考的趋势非常明显。其次,加强了关键能力的考查。化学之所以从神学蜕变为科学乃是引入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因此从定量的视角看待化学问题有助于直指学科本质。16年全国卷虽然降低了计算的难度,但是定量计算的分量只增未减,涉及计算种类繁多,考查范围广,具体情况见表2,整份试卷分值达到了惊人的34分。再次,加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27题第(1)问“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表面上是在考查学生类比迁移能力描述实验现象,实际上需要学生对宏观的实验现象加以微观的粒子发生的离子反应加以综合分析,这样才不会遗漏反应初始“Cr3+蓝紫色逐渐褪去”和反应结束“溶液逐渐变为绿色”两个关键现象的描述。第四,强化应用价值导向,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份试卷不断强化化学学科正面育人功能,素材体现应用性,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28题给出“有效氯含量”的概念,让学生现场理解概念并运用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计算NaClO2的有效氯含量;37题给出Ge单晶的晶胞三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学生自主建构坐标,推测未知点的三维坐标;38题读懂已给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这些试题的出现,都在考查学生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现在提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一体四层四翼”理念在17年新修订《考试大纲》中的体现

    本次大纲修订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特别突出“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做好与新课标理念的衔接[3]。原考试大纲规定的四个选修模块此次修订删除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主要是因为“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各个知识点已经渗透到各个模块中的试题,“化学与技术”主要以工业流程图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与必考部分工业流程题同质,为了减轻学生备考负担,进行适当的删减是有必要的。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在知识点分布及要求的变化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增加了对“核心知识”的要求。近几年从NaBH4到N2H4等物质电子式的书写,电子式无疑是命题者关注的核心知识,但是考纲却没有明确的要求,这次考纲修订明确新增了“掌握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热化学是全国卷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考查的内容都是反应热的计算,而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鲜有涉及,今年考纲明确新增了“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可以预见2017年高考关于反应热的考查将会由纯粹的计算转向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必考部分高考每年都有关于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的选择题,但是因为原考纲要求仅仅为“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每年试题出来涉及到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中学教师都颇有微辞,但是本次考纲修订明确新增了“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将要求明确,有利于中学更加关注本部分的教学。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新增“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4],显然对该部分知识点要求增加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增加了,对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定性解释与定量计算的要求也提高了。选考“有机化学基础”部分变化不大,只有关于“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要求由“了解”变成“掌握”。总体来说,选考部分删除了“化学与生活”模块,减轻学生备考负担,增加物构部分难度,适当降低有机部分要求,有利于通过评价导向中学教学更加重视有机部分的教学,纠偏为了投机放弃有机的现象。

    二是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由原考试大纲“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调整为“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很显然,要求从仅仅是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发现规律提升到设计合理实验方案,能力要求提高,考查创新意识意图明显。“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热力学和动力学变化幅度最大,新增了“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4],强调学生力求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化学反应,强调学生从定量的视角来解释和分析化学反应,体现了考查学科本质,关注“关键能力”的考查。

    三是关注“学科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在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关于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部分2016年与2017年考纲要求对比见表3。

    由表4可知,对实验素养的要求从以往仅仅要求掌握方法和技能提升到实践层面,对问题解决由能解释提升到“设计方案”。落实到具体条目阐述,新增了“正确选用实验装置”“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删除了“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将“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要求由“了解”提高至“掌握”[4]。对实验的考查由以往的注重纸笔测验,关注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转移到实验过程体验和利用原理解释。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在有机化学基础选考部分新增“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将从使用新课标卷以来压轴部分路线合成设计要求明确化、具体化。

    四是重视“核心价值”的落地。化学学科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利用化学学科知识解决社会发展过程遇到的瓶颈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本次大纲修订新增“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及应用”“了解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原电池和电解池部分认知层次由“了解”提高为“理解”,元素化合物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认知层次由“了解”提高为“掌握”[4],這些变化目标都指向了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短短7页大纲,涉及到“应用”二字的达到了25次,其中蕴含的深意不言自知。

    二、 “一体四层四翼”理念下的高三复习教学

    1. 传统高三复习教学“氯气性质复习”教学思路

    “考试说明”中对非金属元素部分要求为“了解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因此在传统视阈下的“氯气的性质”复习课的教学思路见图2。

    由图2教学流程分析可知,这样的教学思路有如下特点:一是以复习知识为中心的指向明显,忽略了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流程图来看,本节课在知识建构、内化、深化、升华、形成能力的角度确实一丝不苟,很好地达成了教学预设的目标,但是这样的教学很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即学生单独面对本部分纯知识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从容应对,但是将要所考查的内容置于真实的应用情境当中,加上综合其他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往往手足无措,应接不暇。二是知识网络的建构与问题的指向表面上相得益彰,实际上割裂严重。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中自然生成氯气转化的思维导图,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新过了一遍,然后以质检、高考中的相关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巩固训练,表面上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心理,但是质检和高考中近五年相关问题鲜有纯氯气的性质问题,大多是学生貌似熟悉又很陌生的二氧化氯、亚氯酸钠等物质,因此例题基本不会用到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大部分化学性质,知识和问题两张皮现象严重。三是复习的逻辑与高考的逻辑南辕北辙。复习的逻辑意在将琐碎的性质知识结构化、网络化,高考的逻辑意在以某个问题生发,逐渐深挖,不断发散,形成问题链。归纳和演绎两种思路决定了思考问题的程序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总是运用归纳的复习方法对付演绎的高考试题,学生在面对真实问题情境的时候,往往会手足无措,产生巨大的心理鸿沟。基于此,复习模式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高考试题的特点。

    2.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氯气性质复习”教学思路

    新的教学思路如图3所示。

    新的教学思路相交于原教学设计有如下三点不同:一是教学过程融入了真实问题情境,整个教学都在解决真实的化学问题。并且情境的设置从学生熟悉的教材内容氯水消毒开始,到学生相对陌生的次氯酸钠,再到学生完全陌生的二氧化氯,情境从简单熟悉到复杂陌生。而原教学设计直接将知识和能力的复习裸露在学生面前,学生不需要进行任何的类比迁移,对培养学生适应解决高考复杂陌生问题的能力不利。二是复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大大加强。原教学设计从研究物质的思路开始,分别从氯气的物质类属通性、特性、氧化还原性建构物质转化图,然后解决相关的试题,进而类比远迁移到其他非金属单质。而新的教学设计则从考查氯及其化合物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入手,从中提取出必备知识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建构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解决陌生问题。三是对能力的要求也更加符合新的高考要求。原教学设计基本上在培养学生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层次比较低,整个教学的思维容量相对较小,导致教学在低水平重复徘徊。新的教学设计在唤醒学生旧知的时候主要培养的是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在激发认知冲突、建构模型阶段则融入了信息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应用模型阶段则给出新的化学用语,根据已学内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三、教学启示

    “一体四层四翼”理念中“一体”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强调命题导向,“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从能力考查维度分别对内容维度、过程维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则从情境维度对试题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首先要关注情境的创设,将外显的知识情境化,情境的创设也要遵循简单熟悉到复杂陌生依次递进。其次要将具体的知识内容转化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关注问题的深度与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再次要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关注师生之间的交互,在学生的难点处展开精准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具有生长性。

    1 .复习教学应具有情境性

    新的高考评价理念特别强调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因此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将知识和能力复习教学的二维目标必须融入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选取生产和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作为高考命题素材可保证试题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有利于提高能力考查的效果,选取试题素材须注意内容的适宜性、应用性、新颖性和综合性。[5]”因此在复习备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根据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提取本节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思考如何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思考如何将能力形成有序的思维建模。其次选取本部分知识中涉及到的核心物质,提取核心物质的主要性质和可能涉及到的反应原理问题,然后思考其在工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枚举。最后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与核心物质应用性素材典型问题进行有机整合,将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在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复习教学应具有问题性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运用化学思维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对具有化学素养的人的基本要求[6]。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提问也有精辟的描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的互评中得出合理的结论,启迪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思维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的前概念问题,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由表面肤浅引向深度教学。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需注意新颖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要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使得复习教学不仅有效,而且高效,精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升复习教学效率。

    3. 复习教学应具有生成性

    高三复习教学由于复习内容多,课时相对紧张,老师们在进行复习教学的时候特别强调教学的预设,希望以最快的效率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想法本身无所谓对错,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复习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将知识重新过一遍,还是希望通过知识的复习达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显然,复习的目标还是希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师生对话过程产生的意外,即教学生成。叶澜教授关于课堂生成性有这么一段美妙地描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复习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捕捉意外,机智灵活生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发生成;老师巧借错误,迂回生成”[7]。只有教师真正放下身段,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才知道学生学习遇到的真正困难是什么,教师才能针对问题精准发力,有效教学。如果教师一味为了完成教学预设目标,忽略课程生成,也许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都是学生已经会的,教师内心踏实了,但是学生却一无所获。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高考是怎么考的问题,更要考虑本班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让课堂的教学活动主动有效激发出有意义的课堂生成,使课堂充满智慧的碰撞,更有人文细致入微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4):31-34

    [2] 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10-11

    [3] 谢维和.坚持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EB/OL][2016-10-1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6n/ 2016_zl50/201610/t20161014_284879.html,2016-1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EB/OL][2016-10-1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0/W02016 1014528620110518.pdf,2016-10-14

    [5] 单旭峰.以文献为基础的高考化学真实情境命题策略探索—以元素化合物试题为例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18-20

    [6] 王健.考查科学思维的理科考试命题策略探讨[J].中国考试,2016(10):44-50

    [7] 马会林,周瑾.例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學动态生成途径[J].化学教学,2016(5):41-4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