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重视和发挥科技报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范文 郝建新
摘 要 通过科技报进行科技传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在科普信息化背景下,全国科技报这一支重要力量不容忽视,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报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科技报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打造互联网生态系统、进行顶层设计等具体对策,试图为探究新形势下运用科技报面向农村开展科技传播提出思路。
关键词 科技报;科普信息化;农村;科技传播;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089-02
2016年3月發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多次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等内容。科普信息化已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协大力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在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报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全国科技报,这一支属于科协系统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
1 科技报是重要科技传播阵地
我国著名科学家,第一、二届科技报研究会理事长茅以升曾经说过:“科技报是中国的独创。”通过报纸这种载体进行科技传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和广泛的社会效应。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第一张科技报——北京《科学小报》创刊,这可视作中国科技报事业的开端。1957年,随着《湖南科学小报》的诞生,广西、新疆、山东、河北、甘肃等10多个省、自治区纷纷创办了科技报。1964年,科技报陆续发展到12家,总发行量达到了55万份。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的春天孕育了科技报的辉煌,当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报发展到160多家,占全国报纸总数近10%,全国科技报发行高峰时的期发行份数达1 200万份。其中湖南、山东等省份的科技报最高期发行量达到近200万份,可以说是中国报业史上一个奇迹。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科技报坚守科普阵地,特别是面向农村的科技报内容具体、实用,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适应了广大农村的实际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繁荣和稳定。“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农业人口进城务工、农业税取消、新农村建设、农民创业等都是通过科技报第一时间向广大农民发布,甚至连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等一大批优良品种及实用技术,都通过科技报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一则报道常常可以使几千人甚至几十万人、几百万人致富,这也创造了中国农村致富的“洛仑兹效应”。科技报纸在宣传科技信息的同时,还积极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养农民科学素养,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据2015年9月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农民是科普工作五大重点人群之一,按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计算,中国农村人口有6亿多人,但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70%,与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较大。2014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报分会发布的《中国科技报转型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媒介中,传播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可见报纸的作用非同小可。而众所周知,科技类报纸在农村具有更高的传播效率,是科普宣传的主要阵地。因此,科技报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2 科技报在科普信息化工作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2014年11月以来,中国科协牵头以“科普中国”为品牌的科普信息化项目,组织发动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普信息化,并提出了“科学权威、互联互通,内容为王、渠道为重,融合创新、迭代发展”的24字方针。在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中,科技类报纸在队伍、内容、网络、品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1 有队伍
科技报历经50多年,培育了一支敬业爱岗的团队。全国综合类科技报目前共有近40家,从业人员约2 000人。全国科技报90%隶属于科协系统,是科协的直属事业单位或企业,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是各省不可忽视的一支专业化科普主力军,也是科普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2.2 有内容
全国科技报有多年的编辑出版经验,有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数据库,能及时服务基层干部和农民。同时,科技报的内容资源针对性强,且适于本地特色,针对本地产业,实际解决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内容资源更是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具有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3 有网络
农村类科技报以农村为市场,以农民为服务对象,在农村建立起了相对固定且具有一定数量的服务网点。如《农业科技报》在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农村拥有460余个服务站点,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在山西各地乡村建立1 000余个科普惠农服务站点,《江苏农业科技报》在江苏及周边省份建立800余个农技服务网点。这些遍布乡村的服务站点,既是科技报的报刊发行点、信息采集点,也是科技报技物结合产品销售点,这些点一定是农村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站点。
2.4 有用户
经过多年发展,科技报与各省的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单位及遍布乡村的农合组织、农业技术协会及种养大户都建立起了广泛联系,这些用户较为稳定,在农业科技传播中,作用也比较显著,通过他们可以带动周围一大批农户。
2.5 有品牌
科技报长期服务三农,服务本地的农民,在当地农民中具有极强的公信力和良好的口碑,是农村老百姓信赖的品牌。因此由科技报建设、推出的科普信息化产品老百姓也易于接受。
2.6 有基础
在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科技报适应形势,不断开发数字化科普产品,逐步形成全媒体科普体系,科技报已成为中国农村当前农技推广和科技致富的信息传播中心,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是农村科普主阵地,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主力军。
3 合力打造中科云媒互联网生态系统
建议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全国科技报联合起来共同打造跨媒介科普云服务平台,这是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基于全国科技报系统丰富的内容资源优势及强大的采编队伍和专家团队而构建的一个开放共享的互动平台。这个平台按照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不同人群,开发建设了若干子平台、子系统。
中科云媒可以包括四大e站信息云平台:即乡村e站(科普惠农)、社区e站(科普益民)、创新e站(科普强企)和校园e站(科普助教)。
比如:中科云媒乡村e站互联网生态系统是利用互联网+科普惠农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即线上有e站云服务平台,线下有实体服务站),整合全国农业科普资源,最终形成由农技协、农民、农业专家、涉农机构、乡村e站和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合力打造的农村科普信息化大生态。
4 发挥科技报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4.1 将科技报列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为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基础
科普工作开展首先要有载体,有抓手,有渠道,有队伍。科技馆已被归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科技馆是科普的“硬阵地”;而不容忽视的是,科技报是科普的“软阵地”,它拥有和科技馆一样的高效传播科普的作用、优势及效率,在读者中被称为“流动科技馆”。此外,从报纸行业横向来看,中华全国总工会曾建议将工人报列为公益一类,科技报也有着同样的公益性作用,因此视具体情况也应将科技报纳入到一类或二类事业单位范围之内,为科技报实现数字化转型、实施科普信息化工作提供条件和基础。
4.2 将科技报纳入中国科学文化传媒集团
中央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中提出,要组建中国科学文化传媒集团,建议将各省科技报纳入中国科学文化传媒集团,可以以不同形式加入、加盟,搞好顶层设计,上下一盘棋,为科普信息化建设搞好服务。
4.3 对科技报中科云媒互联网生态系统建设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内容建设、平台整合、数据库建设、站点建设等工作。
总之,科技报是面向农村开展科技传播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在科普信息化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报的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让科技报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伟波,李时夫.信息化≠科技报寒冬[J].科学新闻,2015(24).
[2]郭姜宁,温品琳.我国地方科技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突破口[J].甘肃科技,2010,26(24):6-8.
[3]朱东.地方科技报发展障碍和創新思路[J].中国记者,2008(10):96.
[4]于萍,李晓东.科技报发展的思考[J].记者摇篮,200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