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 |
范文 | 孙本灵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了“国家形象”这一词汇。在中国不断发展的长河中,如何借助文化和传媒等形式践行国家的价值观,淋漓尽致地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是国家和行业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形象作为一个严肃的词汇,是世界各国民众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体现国家内涵的软实力的认知途径,也是一个国家通过纪录片形式表达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位能力的展示窗口。故此纪录片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形象塑造这一严肃课题,所以积极构建高水平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必须提上日程。 关键词 中国;电视纪录片;国家形象;塑造;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7-0036-02 随着国内外文化经济的交流地深入,“国家形象”概念以深入人心。国内政府及电视纪录片制作团队一直治理研究通过传播媒介深刻表现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等多维实力。但是在探究的路程中,遭遇了各种难题,比如用什么方式来深刻展示国家形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为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找到解决方案,为国家形象的外完美构建贡献力量。 1 国家形象概念界定 国家媒体形象是指通过媒体塑造和传播出的国家形象,这是受众接受认可的国家形象的前提与基础,所以媒体在塑造和传播 “积极正面”“立体真实”的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媒体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塑造和传播生动形象、真实可信、易于接受的国家形象。媒体应该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生动地描绘国家形象,为国内外的民众带去更深刻更有活力的国家形象。 2 纪录片塑造并传播国家形象的必要性 通过形象内容、媒体传播信息、受众接收信息与受众自身解读信息三个环节构成了国家形象传播的路径。各种不同类别的媒体用各自独树一帜的表现方式来呈现国家形象的塑造,履行自己的媒体职责。电视文艺栏目,还有电视综合栏目等众多非虚构的电视纪录片用实地拍摄的影像资料,关注民众的生存动态以及国家价值趋向、文化内涵等众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国家形象的传播更加的直观立体,真实可信,塑造立足世界的高大形象。 例如《舌尖上的中國》的播放在国内的热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记录国内各地美食的渊源、制作、享用和当地民众对其难以言喻的情怀展现一个充满家乡回忆与人文关怀的国家形象,更呈现了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舌尖上的中国》是电视纪录片完美塑造了国家形象的成功案例。 3 纪录片塑造并传播国家形象的可能性 3.1 借鉴已有经验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在记录国家历史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骄人成绩。但是在对外的国家形象的传播上却一直比较自我,只有单向的输出信息,却切断了与外界交流的途径。而20世纪90年代初《望长城》的诞生,推动了国内纪录片的发展,在世界纪录理念的引导下,进行理念的革新,催生了大批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在21实际迎来机遇,当时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也促进了具有国际水平纪录片作品的面世。比如《颐和园》等历史文化题材的中国纪录片体现了强烈的归结交流和跨国文化交流的意识,且更加注重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播放,向世界推出了一个积极进步,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这些都是国家形象传播的成功案例,为现如今各类媒体打造中国完美的国家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际操作经验。 3.2 丰富多变的内容 纵观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其几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电视纪录片既有反应国家重政治事件的纪录片,也有反应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题材,还有涉及各个行业发展的题材。整体来说,多元化的题材展示了当代中国逐步发展强大,与世界接轨的国家形象,为国内外民众对中国形象的了解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4 纪录片塑造并传播国家形象之现状及对策 对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纪录片作品,细数2000—2011年获奖的国家级别的电视纪录片作品来看,突显出了更为强烈的国际传播意识,在语言表达上呈现了国际化特点。但是想要不断地进步,依然需要总结现阶段发展的不足,研究和提出更为科学化的优化方法,为电视纪录片塑造完美的国家形象贡献力量。 4.1 在传播国家形象上遇到的问题 1)定位不精确。表现中国国家形象的电视纪录片成功案例不在少数,但是目前在很多纪录片的内容上的定位不够清晰明了。对于国家形象的概念,制作的纪录片要输送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制作电视纪录片的时候没有精确地指导目标和明确的节目方案,造成纪录片作品概念模糊,形象不够具体,情感内涵不够深刻,直接导致作品失败。 2)目标受众不够明晰。电视纪录片没有明确的观众群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不断强化了电视纪录片没有做足研究用户的体验感受,体验心理,用户的信息诉求及便利的接收方式等相关工作,使得以点击率和阅读量作评判节目受欢迎程度的现在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3)表达方式单一。虽然宣传国家形象的电视纪录片一直有没有停下宣传的脚步,也尝试用国际化语言表现栏目内容,但是固有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根深蒂固,并不能全面深刻地塑造国家的形象。 4.2 塑造并传播国家形象的策略 1)明确国家形象定位。在201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有关国家形象的具体指导政策:“要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其精确了国家形象和内容定位,对于各类电视媒体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为其制作电视纪录片的工作照明了道路,也为后期作品的制作体现国家人文内涵和国家精神面貌提供了明确的参考目标。 2)明确受众群体。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新闻传播的优势来化解自媒体新闻传播带来的威胁,这个问题至关重要。通过不断了解受众需求,扩大受众人群,增加受众黏性,传统电视媒体才能立足行业而不衰退。这就需要电视纪录片制作之前做足大量的工作,分析不同国度和不同区域的文化背景,还有各行业受众不同的审美习惯,将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结合节目本身的编排方案进行微调,满足受众群体对节目信息的心理诉求,更好地抓住受众群体的观看心理,增强节目的受众黏性,为节目快速高效地传播正能量的国家形象助力。也可以借鉴国外节目创作元素进行完美的结合,节目国际化,吸引大众,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3)加入国际化的表现手法。外国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借鉴了我国的文化元素,比如花木兰,节目播放的效果非常好。要与世界文化接轨,融入国际的文化元素,拓展节目思路,让节目呈现更加丰富多彩。节目风格要进行创新,表现内容更加新颖活泼。还要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深刻内涵融入节目,制作一档国际化的节目,使得节目更加精彩纷呈。 4)传播途径多元化。国家形象的构建事关全球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为了确保国家形象更快速地传播,国家政府可以通过利用媒介资源进行节目的全球的覆盖。拓宽其传播途径对于快速构建国家形象,深入全球民众内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利用国家跨国的电影节交流会,新闻行业的学术交流等,让全球民众从多维度、立体化地深刻认识中国形象,在世界平台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5 结论 综合上文所述,大力发展媒介行业电视纪录片,对于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纪录片的制作短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电视纪录片通过纪实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中国当代人的人文情怀、中国社会发展状态等多方位国家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性建议,为国家形象的完美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于璐.电视纪录片的选题策划思路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6(4):158,164. [2]刘祺.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的问题和出路[J].新闻世界,2013(4):87-89. [3]李衛东,周宏刚.“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开题会综述[J].现代传播,2012,34(1):123-125. [4]朱羽君.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生命状态[R].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2011. [5]武新宏.电视纪录片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现状分析[J].电视研究,2012(2):23. [6]武新宏.理性“我者”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探析——基于2000-2013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对外传播分析[J].对外传播,2015(7):42. [7]牛佳雯,牛浩.电视纪录片构建国家形象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J].电影评介,2015(5):6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