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创新电视新闻报道
范文 曹雉文
摘 要 融媒体是目前媒体界的热门话题。随着新媒体的汹涌而来,传统媒体陷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恐慌中。文章通过把传统电视新闻报道与融媒体新闻报道作优劣势对比分析,然后对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如何转型如何融合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闻报道;媒体融合;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2-0028-02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新兴媒体迅速膨胀,随着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以及秒拍、抖音、快手微视频等传播媒介的出现,时效性强、互动性强、信息量大以及低生产成本等优势,让传统媒体捉襟见肘,劣迹尽显。这就促使传统媒体不得不改革创新,不得不扬优借势,找准契合点,与新兴媒体和谐共存共荣,这种形势下,融媒体粉墨登场,应运而生。笔者从融媒体出发,分析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打造新型主流电视新闻报道,仅供参考。
1 对传统电视新闻生存现状的分析
1.1 优势:人才队伍、受众稳定性以及公信力方面是与新兴媒体竞争的有力条件
尽管电视新闻深受新媒体的冲击,但其作为一种有着比较长历史的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1.1.1 编辑人才优势
电视新闻的制作播出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从选定主题、外出采访、图像设计及录制、写文稿、图像剪辑、配音解说词、稿件审查、图像审查、播出等,每个环节必须配合衔接非常亲密无縫,才能确保播出无误。因此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对新闻采编人员和播出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有着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说无法比拟的人才优势。
1.1.2 受众的优势
电视新闻的长期运作,市场上有一定相当稳定的受众群体,他们有着非常固定的生活模式和生活习惯,他们将观看电视新闻当作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和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他们对传统电视媒体有着一份信任和执着,这类受众群体数量比较稳定且忠诚度相对较高。
1.1.3 公信力优势
微视频等新形态媒体在向上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吸收传统媒体的优点,来完善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问题,形成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新、快、短,但缺乏深度,甚至出现错误思想和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正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作为党的喉舌的地位从未动摇,因此,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的解读能做到准确无误,政治导向精准,对社会集中关注的事件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深入分析探讨以及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的把控能力,这是都是新兴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1.2 劣势:时效性、互动性、生产成本以及播出条件限制等成为媒体竞争中的束缚
1.2.1 互动性差,时效性差,受众人数大幅度减少
以前受众要了解国家大事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只能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单向灌输信息给受众即可。加之当时的娱乐方式相对较少,受众稳定且庞大,而这广泛的人群也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基石。然而,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受众越来越不满足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所带给他们的容量太小的信息量。众所周知,新闻最讲求时效性、互动性,谁抢占了报道先机,谁就是胜利者。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受频道播出时间段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拍摄新闻完成后,马上制作、立时播出。因此,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便携式上网工具的普及,新媒体出现,这群原本属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受猎奇心理驱使,被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操作简单甚至能自助拍摄各种新奇古怪事件等新兴媒介所吸引,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流量自然而然地流失了。
1.2.2 生产成本过高
一条电视新闻信息的播出,需要经历重重:记者和摄像的外出采访拍摄、回台之后编写稿件和剪辑图像,后期文字编辑和图像编辑二次把关,相关领导层层审稿审图像,主持人旁白配音,再到演播室播出……每个环节所花费的人力、物力都构成了生产成本。与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相比,区别显而易见。
1.2.3 传播时段受限
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机制以栏目制为中心,有固定的播出时间段,综合来看,各大电视频道的主流新闻一般放在7—8点这个时间段,一个新闻栏目的版面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可以容纳携带的信息要点自然非常局限,传达给观众的信息量一再压缩精简。与能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海量消息的新媒体相比而言,明显处于弱势。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时,是无法做到及时性。
2 对电视新闻实现转型、与新兴媒体实现融合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当下人们“触电”习惯和阅读方式改变,催生“融媒体”,并迅速成为媒体行业的流行新概念。甚至从中央电视台到区县级电视台,这些主流媒体纷纷投身创新融合的热潮中,开启了多种多样的尝试与探索。使得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如此简单粗暴地“揉泥巴”式整合,“东施效颦”,只会让融媒体流于表面,对融媒体认知一知半解,使改革创新囫囵吞枣,上下一般粗,因此,我个人认为,新时代要让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积极进行融媒体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平台创新和手段创新。
2.1 思维创新,是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不竭动力
思维规律在演进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否定之否定的思维规律。把哲学思维应用到电视新闻报道转型升级发展中,简而言之,应拥有“互联网思维”和“融合思维”。互联网时代下,电视媒体报道的理念应与时俱进,突破传统媒体的思维框架,拥有并善用互联网介质来思考问题。传统媒体应摈弃历史包袱,在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在内容生产上、队伍建设、技术及产业等方面实现融合,要善于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序有效整合并发生融合,即使“出口”不同、性质完全不同的媒体合作共享,在信息采集和呈现方面让观众和用户乐于收看和参与并相互吸引,甚至细小到各栏目之间不再各自为政,重设话题……这样才能使融媒体新闻发挥出“1+1>2”的整合效应。
2.2 手段创新,是电视新闻报道活力的体现
融媒体时代传播手段发生着重大变化,只靠自己“单打独斗埋头干”,已很难取胜。也许采编队伍还在路上,新闻已“出街”。因此创新传播手段,把传播推送意识灌输到新闻生产的全链条、全流程中,采用媒体融合的“十八般武艺”,增加传播梯次,形成报道合力,丰富报道多样性。2018年9月16日至17日,台风“山竹”肆虐广东,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首当其冲受袭击。广东广播电视台五大频道并机直播长达8小时的特别报道《众志成城战“山竹”》,共派出37组记者赶赴台风肆虐最前线现场直播,近百人编辑团队在大本营接力奮战,触电新闻App及微信小程序不断进行更新推送,同步直播,顺利完成了此次超常规的特别直播报道,实现指数级扩散,实现当下发生的新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编辑后传上网,时效性和互动性占据了极大优势。
2.3 平台创新,电视媒体转型的基本要求
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新技术迅猛发展,移动手机端已成为最大媒体消费市场,各类App、微信小程序、微视频软件等已抢占客户流量,因此,电视平台应借力互联网技术,提高传统电视媒体制播技术,对接拥有先进互联网技术和用户聚合的资讯应用平台,积极抢占网络入口和流量,打造多版本数字内容与服务平台,也从中分得一杯羹。比如说,目前小程序是最热门的抢占流量的风口,可尝试推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小程序,让内容有新的呈现形式、新的速度,内容报道更加立体,可视性更强,生产力和影响力和连接力不断提高。“移动优先+优质内容+渠道制胜”,这样才能让新闻产品在媒体融合中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广东广播电视台正在进行改革,大力打造“触电号”新闻客户端,打造新闻视频网站“环球资讯”等,并在微信端抢占流量入口,已有“广东电视”“荔枝网”“触电新闻”等公众号,每天及时将采编的新闻推送到网络。
2.4 培养过硬人才队伍,是媒体融合的现实要求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现实要求下,应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培养造就具备融媒体思维的“全媒记者”“全媒编辑”等融媒体人才。因此,要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组建成立网络融媒体中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融媒体人才队伍,积极建设专业化、智库化网站,进一步开拓融媒体、数字化国际传播发行渠道,推动电视新闻产业取得新发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媒体传播理念在不断更新,传播方式在不断演进,传播手段在不断创新,传播平台在不断换代。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媒体融合促使每一个媒体人都在思考集体和个人应当如何转型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