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转型与发展策略
范文

    李金烨

    摘 要 当前,随着媒介环境不断变化,用户需求日益更迭,传媒风口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也从剑拔弩张过渡到融合共生,可以说,媒体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是传统媒体谋求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传统媒体中最重要角色之一的主持人也面临着自己的行业变革。传统媒体主持人只有根据融媒体发展特点与现状找准个人品牌定位,深化职业素养与时代背景的互利共生,才能实现向“融合型主持人”的成功转变,强调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 融媒体;融合型主持人;传统媒体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7-0025-02

    1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特点与现状

    在不同的研究语境下,关于融媒体的定义有所区别,本文认为融媒体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有机融合,是达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后形成的新型主流媒体[ 1 ]。不论是各省广电集团的“中央厨房”还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试水,由于传播环境与受众心理的变化,托生于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已显现出自己的新特点。

    1.1 “去中心化”下的直播模式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不再一家独大,受众的注意力被各个平台分散,由受众主导的新的传受关系已经形成。“去中心化”的语境下争取观众更像是一场流量大战。2014年8月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使“构建新型主流媒体”上升为国家战略[2]。采编联动和“小屏”传播是必然选择。新环境下UGC的内容生产模式使“人人都是记者”成为可能,人们对信息的筛选需求大于被动接收需求,也使高互动性的产品更具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直播是众媒体的大势所趋。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的“小屏”直播区别于以往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直播的选题更丰富,内容节奏感也会更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关的失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种舆论上的严格要求不但不是束缚,反而会成为优势,让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在嘈杂混乱的直播场中一骑绝尘。以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为例,作为一个全流程打通、完整的新闻采编平台,从开办以来,“直播”就成为其重要特色之一,广东广电的记者、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可以以节目为个体进行触电号的申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触电号进行直播报道。这样的直播,从直播人的源头保证了直播内容的质量,在整合以往传统媒体优质资源的同时增加开放性与互动性,主持人可与观众在评论区实时互动。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媒体的内容审核机制并没有因为新媒体就放松警惕,“触电新闻”在内容审核方面采用的是“机器+人工”两手抓[3],这也使各新媒体平台最为缺失的“把关人”角色成为了传统媒体转型的优势。

    1.2 “长尾效应”下的内容为王

    众多传统媒体纷纷转型进入新媒体市场后,新生的“融媒体”很快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电视媒体为了突出“融媒”特色,简单地将新媒体技术手段在传统电视新闻报道中进行叠加运用,以只是将联系电话替换为二维码的简单方式进行伪融合、伪创新,只改变节目形式,而内容则是换汤不换药,对大数据敏感度不强[4]。从融媒体发展元年至今,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的转型已进入2.0时代。新的节目形态以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切入,以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实现了对传媒领域长尾市场的占领。传统媒体利用兄弟媒体间权威内容的天然优势,打造转型矩阵,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与“后起之秀”分一杯羹。如“觸电新闻”的智能切条以及Hello Live技术,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画像进行定位从而精准推送内容。传统媒体在细分市场上的占领依然有着内容更专业、更优质的天然优势。而随着受众审美的不断提升,“热闹”已经不再是“占山为王”的看家本领了,垂直领域内容的精耕才是目前融媒体市场上大的发展方向。

    1.3 “泛娱乐时代”的碎片化传播

    “泛娱乐化”是资本控制下信息全球化的产物,外部资本和商业元素的大量注入,使传统的对文化创意、文化意涵的传播逐步演变成基于粉丝经济的全新商业化运营模式[5]。对于电视节目而言,从最早的《东方时空》的节目杂志化[6],到如今的短视频风口,受众的观看习惯以及传播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直接影响了传统媒体在节目内容以及节目形式上的选择。对于融媒体而言,首先是节目时长缩短,更符合受众网状传播习惯以及碎片化阅读模式。时长的缩水不意味着结构的不完整,因此节目整体信息的输出方式节奏更快,重点更突出,形式上也各有创新;其次节目内容避免同质化,拒绝盲目迎合大众口味,这也是2017年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井喷的原因。

    2 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转型与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出镜”机会的均等化,互联网主播门槛的不断弱化,成为“主持人”的人数更多,而有相关规范职业技能的人数则更少。但一档优秀的节目依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工作质量,因此融媒体环境下对主持人优质人才的需求也更大。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行业敏感以及专业技能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需要的则是融媒体背景下符合行业发展现状的眼光。

    2.1 提升记者型主持人的专业技能

    “记者型主持人”这个概念最早从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焦点访谈》的前身)开始出现[7],但随着融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记者型主持人的职能不再局限于播新闻以及现场报道的能力,“去中心化”的直播模式对主持人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更强的新闻敏感性,要将记者的探索性视角融入生活观察;其次是符合当下语境的报道语言,以观众的视角发现新闻,在报道时符合“小屏传播”的特点;最后在组织直播时一人担多职,在全媒体直播中主持人可同时担任记者、摄像、导播等多个角色,全方位调度。

    2.2 培养独特的垂直领域

    更多的细分领域对主持人提出了能够应对传媒大环境长尾效应的专业能力,这里的专业能力不再只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声音掌控以及播报能力,还要求主持人从“传达者”到“内容生产者”的转变,也就是“专家型主持人”。央视著名的主持人撒贝宁大学期间主攻法律专业,水均益则对国际事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见解。融媒体背景下的主持人需要发掘个人垂直领域内的深度内容,才能符合内容为王的融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完成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的转型。

    2.3 向“融合主持人”转变,打造个人品牌

    主持人要在融媒体时代实现个人的不可替代性也就相当于要与节目形成品牌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从单纯的“全才型主持人”向“融合型主持人”转变。笔者以为,“融合型主持人”是未来主持人品牌打造的必由之路。所谓“融合型主持人”是指针对当下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的特点,集记者、专家、主持人以及内容编排于一身的立体化主持人职能。这种新型的融合超越了以往的“采编播一体化”,而是针对融媒体时代新特点做出的新的改变。主持人与观众对话姿态更平等,语言温度的掌控更巧妙;内容产出更优质,针对用户画像创造更深度个性化的内容;更强调无稿状态,将整个生活场景外化为“主播台”。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要将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严谨的政治素养和新闻追求完整地在融媒体领域实现,涤清互联网直播乱象以及低素质主播的行业翻涌。

    3 结论

    融媒体时代,对主持人的需求没有降低,但对主持人的要求却在不断变化、升级。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的水土不服是必然的,与新媒体下场竞争不是话语权的移位,反而是对整个行业升级的敦促。传统媒体因独特的权威性使其即便转型也依然在舆论场中有天然优势,这种基因也烙印在传统媒体主持人身上。面对更高的直播要求、更为细分的内容板块、泛娱乐化的碎片式传播,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转型中也必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其成功转型也会带动传统媒体对舆论场乱象的治理,优质的媒体基因会成為融媒体时代的发令枪,从记者型主持人到专家型主持人最后到“融合型主持人”既是对主持人个人品牌打造的要求,也是对整个传媒行业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萱.融媒体发展的三个逻辑[J].当代电视,2018(4):63-65.

    [2]阿衣努尔吐尔地.电视新闻的融媒体实践案例分析——以“触电新闻”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12):105-106.

    [3]杨金凤.内容审核决定平台的价值与未来——从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App”的审核机制说起[J].西部广播电视,2018(16):11,14.

    [4]刘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J].当代电视,2018,361(5):96-97.

    [5]车前.“泛娱乐化”浪潮中文化类节目的突围与创新[J].青年记者,2018(20):77-78.

    [6]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42-47.

    [7]黄鑫磊.新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发展趋势展望[J].当代电视,2018(9):74-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