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广播纪录片在广播扶贫报道中的实践与运用
范文

    那其灼

    

    【摘要】新闻媒体扶贫报道可以为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不同侧面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作者结合广播新闻专题《三进五台沟》的创作思路,探讨广播纪录片在拓展广播新闻表现形式、组织广播扶贫报道方面所呈现出的特点和意义。

    【关键词】扶贫报道 广播纪录片 广播新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中共中央 國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要求“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随着扶贫工作在全国广泛而深入的开展,新闻媒体的扶贫报道也不断增加。各级各类媒体各显身手,或报道贫困问题引发人们对贫困地区的关注,或挖掘扶贫工作中涌现的致富典型、扶贫帮困典型,或充分发挥媒体影响力呼吁社会各界为困难地区解决具体问题……这些报道为扶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从不同侧面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其中,广播媒体利用接收便捷、覆盖广泛等特点在扶贫宣传报道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广播仍然是其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广播媒体中的扶贫报道对于偏远、困难地区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掌握致富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因为“扶贫”工作的内容相对集中,一部分新闻报道会出现内容同质化和形式简单化的倾向,同时一些广播报道对“音响”运用得不够充分,讲故事的方式过于简单、陈旧,导致其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大打折扣。

    比较而言,辽宁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采制的广播新闻专题《三进五台沟》在众多广播扶贫报道中脱颖而出,在某些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该作品先后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15~201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类节目大奖。笔者作为该作品的主创作者,结合作品的创作思路和采编过程,尝试分析和探讨广播扶贫报道中的主题选择和采制技巧。

    一、以“进行时”挖掘贫困内因

    近年来,各地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这让很多扶贫报道轻易陷入“原来怎么穷,现在怎么富”的简单对比之中。展示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是这样的新闻更像是扶贫工作的成绩汇报,没有具体、鲜活的扶贫过程,很难吸引受众的关注。

    在大量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任何一个地区的贫困都是因复杂原因的综合作用而造成的,特别是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等重要思想和论述后,我们更加意识到,任何地区的脱贫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一定是涉及诸多努力的复杂过程,扶贫工作的价值恰恰深藏在这个复杂的过程里。从根本上说,《三进五台沟》这篇作品所展示的不是一张脱贫成绩单,而是一部脱贫的广播纪录片。

    在20多分钟的广播作品中,作者不是给听众一个完美的“脱贫完成时”,而是选择再现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扶贫进行时”。

    结合作品不难发现,对一些扶贫项目成果,作者只是简要介绍,甚至是一笔带过,但是围绕这些项目的发起和动员则是不惜笔墨和时间,特别是使用了大量原生态的音响,让听众真切感受和体会到五台沟贫困的内因和扶贫工作的难度。比如:村里建了服装厂,却遇到招工难,驻村干部李红冈去妇女主任董丽家动员她带头去厂里上班。

    解说词:为了让妇女主任董丽带个头,李红冈硬着头皮第二次来到她家。一进院就满脸带笑,一副暖男的样子。

    【录音压混——

    李红冈:在家呢?扫院子呢?

    董丽:你咋又来了呢?

    李红冈:我来得跟你唠唠啊。咱村里整的服装厂,你知道不?

    董丽:我这忙着扫(地)呢,(再说)人家那儿三缺一就等着我呢。

    李红冈:现在打麻将都没几个(人)了,总打那(麻将牌)有啥意思啊?

    董丽:就乐意摸那几张牌啊。

    李红冈:现在村里服装厂也整完了,挺不容易的。你看看吧,去试试,现在都培训呢。你看看,你这麻将打得好,我估计(在)加工厂干活你也不差。

    董丽:我不是跟你说好几遍了吗?我不去。

    李红冈:你得去啊,你去还(可以)带动大家都去呢。

    【录音压混淡出——

    解说词:挣钱的机会送到家门口也不要,这是李红冈最头疼的事。

    【出录音——

    李红冈:有很多人都走不出去,你给领进来了,这个事到手边上了,有时候还不干。厂子建起来了,技术员来培训了,通知到每一户,动员去培训,学习怎么做这个缝纫活,那还不干。

    【录音压混淡出——

    作者没有报道村里的杂粮合作社、服装厂等项目产值多少、增收几何,而是用更多篇幅去记录“失败”的动员会、执拗的大姐和懒惰的老光棍。这样处理的背后,是作者对贫困的深度思考和探究。作者之所以对这些扶贫的过程不惜篇幅和笔墨,就是期待在这个复杂甚至是有些艰难的“进行时”里,跟听众一起挖掘贫困的内因和精准扶贫的着力点,这才是扶贫报道的应有之意。

    二、以声音记录和勾画人物群像

    一个村庄或者乡镇的脱贫,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各种经济数据的变化,地区产值、人均收入、项目落地等,这些数字的变化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一个地区脱贫致富的情况。但是新闻报道不是经济报表,“人”是新闻的核心,一篇成功的扶贫报道,关注点不应只集中在数字上,而是要去发现和展示人的变化。

    在经济活动中,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性的要素。在脱贫攻坚战中,人同样是决定性的因素。能否尽快脱贫,跟人的思想观念、技术技能等有很强的关系,其中思想观念、角色定位首当其冲。扶贫最关键的是要扭转人的思想观念,实现思想上的脱贫致富,才能实现经济上的脱贫致富。

    《三进五台沟》的采访过程横跨两年,它以“三进”作为时间维度,去观察和记录驻村干部李红冈和五台沟村民的经历和变化。在这篇20多分钟的报道中,一共出现了十几位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近10人,每一位都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些人物的思想变化和命运转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人物群像。

    李红冈无疑是这篇报道的核心人物,在报道里既展現了他的责任担当,也不回避他的苦恼和困惑。比如:

    【出录音——

    李红冈:我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是)这个情况。你看大家的状态,就是没有精气神,昏昏暗暗的那个状态。生活就是靠天吃饭,种点地,能吃上饭就算完事了。就这么凑合活着,太累的活也不干,(你说)去发展生产、靠劳动去努力挣钱?(他根本)不想。

    【录音压混淡出——

    从选题策划开始,我们就时刻提醒自己,李红冈这个人物绝不可以写成“高、大、全”式的完美典型,而是要把他“想着事、鼓着劲、又挠着头”的丰满形象给展现出来。比如:

    解说词:在五台沟干了一年,李红冈总结了一句话,叫“能吃苦,不能挨累”。这里的很多人,对生活质量几乎没有要求,鱼肉蛋吃不上,吃萝卜咸菜也行,但是如果你让他们想一想、动一动去改变现状,那真叫一个难。

    【出录音——

    李红冈:老百姓很好,但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还)没有彻底改变。原来是等着、靠着、要。现在是一年收入下来觉得挺好了,基本上就行了,觉得就这样了。这个思想需要改变。我们两年多也是刚解决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除了产业发展之外,关键还是要转变思想,而且彻底改变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关注驻村扶贫干部李红冈的同时,该作品用了更多的篇幅勾画出了一组五台沟村“村里人”的人物群像。对于穷了几十年的五台沟来说,村里人在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上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他们既是扶贫工作的对象,也是脱贫的内生动力。在这篇作品的三个段落中,五台沟人有新面貌,也有老问题,即便是在作品结尾处,五台沟村已经整体脱贫,作者仍然提出了这里出现的小富即安、大操大办等问题。人的转变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作品记录的则是这个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在这个典型的东北山村,这种蜕变不但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价值,作为媒体人,有责任记录这个过程。

    三、广播纪录片——广播新闻的一种可能性

    多年来,广播人一直在探索广播新闻新的表现形式,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正是以其独特的广播纪录片的形式打动了很多听众。

    对于广播纪录片,有业内人士这样定义:“广播纪录片应是以真实为原则,从现实生活中采制音响素材,用非虚构的艺术手法传达创作者对社会认知的一种广播节目形态。”①

    扶贫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和生活中的帮扶,更为关键的是要挖掘贫困的内因,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就《三进五台沟》这篇作品而言,当我们选择用“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的角度去构思立意,当我们选择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而不是经济数据去展现脱贫的进程时,广播纪录片的形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广播纪录片需要记者以平等的视角深入到贫困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去,冷静地观察和记录。

    《三进五台沟》采访人物达100多人次,积累了近两万分钟的原生态音响素材。为了突出真实性和原生态,作品中大量出现的不是“我问你答”的采访,而是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原生态音响,赶驴车的大爷、鸡圈边的村民、发生意见冲突的会议、边嗑瓜子边开会的会场……作者把所有话筒都指向五台沟的干部和村民,用一种“在现场却不打扰”的采访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记者的“存在感”,最大程度地还原五台沟的“现场感”。

    声音是广播的灵魂,更是广播纪录片的灵魂。除了人物对话,作品还着重收录了原生态声音元素,麻将馆里的喧嚣、鸡舍里的一片鸡叫……作者细致捕捉具有东北山村特色的动态音响,把音响、语言与音乐作为极富内涵的分镜头,在制作中借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过渡不同现场,用这些“没有内容”的音响为内容服务,使广播作品具有了极强的画面感。

    纪录片是最适合用于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方式。当下的脱贫攻坚战,会让类似五台沟村这样的小山村在短短几年内产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带着发展新思路、生活新方式的扶贫干部,还是五台沟的村民,都要亲身参与和面对“高度浓缩”的矛盾冲突,广播纪录片可以把这种“高度浓缩”的矛盾冲突再浓缩,用原生态的方式带给听众,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五台沟”,亲身体验这些新闻当事人的心路历程,真切感受他们的情绪波动,共同寻找和体会贫困之因、脱贫之难和变化之大。

    四、结语

    广播新闻专题《三进五台沟》作为一篇广播扶贫报道,在充分挖掘贫困内因、展示精准扶贫真实过程的同时,用纪录片的创作理念、规律和手法在广播领域大胆实践,丰富了广播扶贫新闻报道的可能性,也让广播特色更加突出。

    关注与国家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事件,是新闻人天然的责任和使命。当下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是前所未有的,用广播纪录片的方式,以声音为媒介,纪录宏大叙事下普通人的心路历程、命运变化,能够赋予新闻作品更多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文献价值,这是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注释

    张涛:《广播纪录片——新型广播媒介产品生产的精品化方向》,《中国广播》,2016年第9期。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李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