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纸媒在媒体融合中的价值重构 |
范文 | 蒋明 【摘 要】互联网信息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给传统纸媒的发展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因此,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只有通过互补实现双方的融合,才能健康长久地发展。本文对双方各自的优缺点及纸媒走融合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进行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传统纸媒;新媒体;媒体融合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以移动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使人们接受讯息和阅读新闻的习惯发生变化。在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7550万人,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手机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以手机端为主要平台的新闻阅读市场潜力巨大。对于传统纸媒而言,新媒体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使用它们的文章为其用户提供阅读,使得传统纸媒的读者大量流失,广告商和赞助商也逐渐将投资目光转移到了新媒体的运营上,这对传统纸媒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顺应快节奏的生活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纸媒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发挥其内容上的优势,并对其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融合转型升级的探索中摸索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拓宽传播渠道,发挥内容优势 新媒體相对于传统纸媒来说,内容发布的渠道更为宽广。同时,新媒体时效性高,信息瞬息万变,信息量大。然而,正是因为发布信息的便捷性,导致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而传统纸媒相比于新媒体,虽然不能在事件发生的瞬间就将信息传递给大众,但却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甄别每一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传统纸媒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须经过采写、编辑、审核一系列过程,其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能够得到保障。在发生重要事件时,传统纸媒报道的内容和提供的数据在大众面前更有公信力。同时,相较新媒体,传统纸媒对社会民生和政策出台所发表的专业评论和社论更加让人信服。由于传统纸媒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力更强,也更擅长进行深度报道,其内容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所以,传统纸媒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联合互联网、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网站和APP。根据自己的报道内容和方向设置不同的版块,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的集中化处理。增加对报道内容的深度挖掘,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在新媒体的传播体系和运营机制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直致力于新闻改革实践的《人民日报》,在融合发展中形成了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布局,展示了《人民日报》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权威性、公信力。 提供个性服务,增强受众互动 在传统纸媒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大多数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无法及时反馈自己的声音。而在新媒体运营中,受众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传播方式从一对多变成了一对一。微信的后台留言区,网站的论坛区和微博的评论区,这些都给受众提供了发声的空间,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这也是当下新媒体发展浪潮中重点关注的功能模块。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抓住受众的内在需求,这就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传统纸媒可以针对受众的不同特点在纸媒开设不同的读者版块,在新媒体开设不同的用户版块,细分市场,针对每个人对新闻和评论的不同倾向性,筛选并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尊重用户的个性,使用户与媒体之间的交流得以实现。同时,传统纸媒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要想占领制高点就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不同类别的传统纸媒针对自己的地域特色、版块特色和受众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出不同的改变,不能一概而论。要打造兼容并包、个性化的媒体文化,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而纸媒传播的新闻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报道风格。在栏目设置方面,以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以读者需求为首要目标,设立相应的服务性强的新闻栏目,同时做到传播精简快捷,内容互动化分众化。 在这类实践上,《新京报》就在全媒体战略下推出了它的不同手机客户端,有热门话题、新京报、NEWS ,以及“新京报”“新京报评论”“沸腾”等微信公众号。 重视技术开发,培养全能型人才 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纸媒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状就是技术问题。传统纸媒的图文刊载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独特用户端,利用后台用户数据分析挖掘其需求,成为一大竞争点。所以传统纸媒应当注重网络和移动媒介等传播平台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创立自己功能独特的线上版块,全方位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纸媒的服务从平面走向立体。学会将新的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形式当中。例如,现在大热的VR,3D 动画和小视频的制作,运用这些先进的传播技术,能更加生动形象地传播信息。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变得先进前卫,面向的对象多是年轻一代。就目前而言,媒体全能型人才的储备数量并不多,所以要格外注重媒体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只有一支能力和素质兼备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才能够实现媒体融合中全新的传播体系构建。 而适应媒体融合的全能型人才,不仅要具有灵敏的新闻发现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应该熟练掌握新媒体平台运用知识和相关信息技术,这样才可以打破原有的传统报道模式,融合新媒体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报道。同时,这类人才还要带动队伍里的其他人,辐射更广泛的传统纸媒工作者,推动这场变革。全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传统纸媒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实现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 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整合新闻资源,确立“内容+服务”的传播方向。利用传统纸媒在新闻资源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重构新闻采编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这种1+N的报道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产生连锁效应,扩大报道的影响力。 目前,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组成的“两微一端”,仍是传统纸媒进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端口。而以报纸为本位,形成“两微一端”、手机报、视频、H5动图等多态化发展模式,定制化、可视化、数据化、移动化已成为传统报业发展的大方向。 就目前而言,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只是简单地用新技术去复制旧内容,而更应该用新媒体技术增加互动、搜索、定制等体验性功能。 而整合网络功能,提升新闻传播和社会服务水平,需要与有实力的数据公司、大型门户网站、电信运营商等合作,不断提高对数据库信息的综合、分类、分析能力;增强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功能,为企业和手机用户提供信息定制服务。 整合纸媒的赢利模式,需开展多元化的媒体经营业务。随着传统纸媒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其拥有受众、渠道、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等优势资源,介入电子商务成为可能。可通过搭建电商平台等形式,完成“报纸+电商”的合作,使媒体资源“变现”。 总的来说,尽管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新媒体热度逐渐攀升,但是传统纸媒自身的优势和阵地始终坚守未变,传统纸媒正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一步步探索。不论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形式,受众需要看到真实有效新闻的需求不会变。传统纸媒要坚守内核不断创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互联网浪潮和信息革命,在媒体融合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实现最终的转型。 参考文献: [1]蔡伟达.纸媒不死优势不丢精彩转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传媒评论,2014(08):21-25. [2]曹雪盟.媒介融合环境下纸媒的新闻生产转型[J].新闻战线,2016(07)(上):96-98. [3]慎海雄.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抢占媒体融合制高点——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4(11):50-53. [4]陆先高.产品融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 ——《光明日报》、光明网的融媒体发展实践探索[J].传媒,2014(12)(下):10-12. [5]万雪琪.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