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动让媒体与读者零距离 |
范文 | 刘晓莲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心灵的归宿,生活过得不开心,提不起劲儿。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患精神疾病的人数超过1600万,带有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的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约有3000万。大学生、妇女、老年人、白领阶层、下岗职工等都是易患人群。专家指出,由于人们对此界定不清,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因此,上面的统计还是保守数字。 然而,与亟待进行心理救助的庞大人群相对应的是我省大部分心理咨询室门庭冷落的现实。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是大多数人害怕被别人嘲笑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另一方面,是整个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着不少问题。 据了解,心理咨询业准入门槛较低,只要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就可进行心理咨询师执业。而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些短短几个月批量培训出来的咨询师如果不再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更专业化的培训,直接进行心理咨询是很危险的。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免费为在校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高校的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少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综合医院里,大多去求治的是心理问题已非常严重的患者,这也许与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有关,但一些医院的心理咨询人员缺乏心理专业培训,陷入医学模式。 基于种种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人们对心理咨询师水平的怀疑。 当前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从电视屏幕上受欢迎的心理专家可见一斑。观众对他们的喜爱不亚于易中天、于丹等明星学者,这些“心灵按摩师”成了电视荧屏的大红人。 央视《心理访谈》节目是全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栏目,节目中当事人娓娓道来,专家循循善诱,主持人和心理专家成了这个节目不可或缺的两个核心人物。随着《心理访谈》的火爆,节目中的两位心理专家李子勋、杨凤池也成了观众追捧的对象。而上海电视台播出的《心灵花园》则让来自台湾的心理学博士张怡筠成为大家的知心姐姐。 业内人士表示,心理医生登上电视荧屏并受到欢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一方面它表明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也表明心理咨询师开始主动利用大众媒体的影响来推动心理健康事业”。 《大河健康报》作为一份健康生活类专业纸媒,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况且又生逢其时,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探求心理奥秘,学会自我调节,成为大众的一种需求。同时,大众的这种需求也向平面媒体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网罗一批有实力的心理专家,普及大众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众正确调适心理,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的版面定位是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为此,我们的心理版做了如下尝试: 团结了一批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请他们做本版的专家顾问,有的稿件由他们亲自写,有的由他们组稿,从而确保了稿源和质量,也确保了本版的专业性及严谨性。我们开设了心灵图解的栏目既可以调节版面,也可以在增加版面趣味性的同时让读者学到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另外,有这些专业人士做后盾,我们心理版的话题讨论也就比较有深度。比如职业心理枯竭系列报道(从心理健康角度关注心理咨询师、新闻工作者、教师、警察、护士等從业人员的生存状态)、高中生人际关系调查、独生子女的心理、怨妇心理、大学生职场困惑等,都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 推出一批固定栏目,如《心理CT》、《咨询师手记》、《职点迷津》、《心灵鸡汤》、《心灵图解》等,我们还在增强版面的互动性上做了一些尝试,以让更多的读者与专家沟通,并从中受益。 我们组织省内知名心理专家组成巡讲团,走进高校,开展了持续两个月的大河“拨开心雾 我心飞翔”大学生心理健康校园行大型巡讲活动。从“享受大学 从‘心开始”、“走出郁闷 享受阳光”、“建立良好人脉 从大学开始”到“大学生,如何谈性说爱”、“大学生,你的心理‘脱贫了吗?”,再到“走出校门 你的航标在哪里?”,这一系列主题包括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和择业问题,包括贫困生的心理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每周确定一所高校、一个主题,进行一场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声音,引起更多大学生对自己心理问题的关注,从而扩大了本报在高校的影响力。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把省内一些知名心理专家紧密团结在了我们周围。 不定期组织心理讲座、开通心理热线,比如针对儿童、高一新生等的心理讲座,针对落榜生的心理热线等,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开办心理工作坊,组织读者参与免费心理辅导,请专业人员主持。一方面提高本报的公益性和社会知名度,同时它本身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游戏和体验,让参与者感悟人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读者也建议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社会更和谐。 让读者点题,请心理专家进行答疑,进一步拉近读者与我们的距离,为读者切实解决心理问题。 当然,做好心理版,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充实,比如开通QQ在线心理咨询、心理互助QQ群等,不断推出活动,增进与读者的联系,增强版面的灵动性、互动性等,使我们的报纸更实用、更科学、更可读。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 编校:郑 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