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查理遭袭、高洁被逐,谈新闻自由的边界 |
范文 | 王丽敏 【摘 要】“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片面地强调“自由”,就会失去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制高点,并走向自由的反面;媒体应该学会宽容和包容,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放下身段,摆平视角,给他人以起码的尊重,这样的报道才会客观、公正;媒体人应该自省、自律,应该懂规矩、守底线,遵守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审查,在敏感问题上三思而后行。 【关键词】媒体与自由 边界与底线 包容与尊重 自律与操守 作为媒体人,回顾刚刚过去的2015年,至少有两件与我的职业有关的事件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第一件事发生在2015年初,法国的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共造成至少10名媒体人、2名警察死亡,这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二件事发生在年底,法国《新观察家》驻北京记者高洁(一译“郭玉”),因为对中国新疆地区的反恐行动进行不负责任的、歪曲性报道,并在中国方面的一再要求下坚持拒不道歉,中国方面没有延长其记者工作签证,等于将其驱逐回国。 这两件事,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联系,但在实质上却是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异曲同工的雷同。一、它们都与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标榜的法国有关,二、它们都与恐怖主义和反恐斗争有关,三、它们都与所谓“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有关。观察和分析这两件事,可以使我们对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实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对无限度、无节制、无底线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带来的后果和危害有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 《查理周刊》遭到恐怖袭击后,这一血腥的恐怖主义行为遭到全世界的一致谴责,众多媒体人的不幸遇害博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崇尚理性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但也有不同的观点一直在发声,许多公正、客观、理性的团体和人士严肃地指出:《查理周刊》在“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大旗下,发表了大量肆意丑化、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完全不顾及、不尊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导致这起血案的直接原因之一,并对《查理周刊》的办刊宗旨和风格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新闻自由也好,言论自由也罢,它们不是没有边界的,不是没有底线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不能以伤害和破坏他人利益、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为代价;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不是漫无边际的。他们一致认为:《查理周刊》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已经超出了边界。 而发生在年底的法国《新观察家》驻北京记者高洁被逐事件,则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边界性。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2015年11月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对法国政府和法国人民表示大力支持的时候,高洁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对中国关于不要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的呼吁作了非常刺耳的评述,嘲讽这种呼吁是中国向法国表示同情时塞进的“私货”,还猛烈抨击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的民族政策,宣称“新疆暴力更多的是由于受到了无情的镇压”。一名生活在法国的华人女士主动向国内媒体传来了高洁的这篇文章,并对这篇文章表示愤慨。而高洁在去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把新疆的暴恐事件说成是“军人和警察占领区的起义之举”,煞有介事地写道:“新疆的年轻人完全消失了……”这种肆无忌惮地为恐怖主义张目、站台的言论,完全违背了新疆的现实,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必然使高洁付出应有的代价。由于其固执己见、拒不道歉,中国有关方面不给她延长记者签证,这无疑是正义之举,也是高洁应该得到的结果。一方面中国媒体齐声谴责IS对巴黎的恐怖袭击,另一方面法国媒体却“以怨报德”,胡说中国政府对恐怖分子的清剿是“无情的镇压”,是讨好法国政府的“私货”,这太匪夷所思了,让人情何以堪?试想一下,如果中国记者在有关巴黎恐怖袭击的报道中把矛头指向法国政府,认定那并不是恐怖袭击,而是法国人民的“起义”,法国政府的反恐行动是对起义的“无情的镇压”,法国政府和公众会是什么感觉?又会做出什么反应? 《查理周刊》遭袭和高洁被驱逐这两件事,引发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媒体人的深度思考。 思考之一:“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一味地、片面地强调“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标榜“自由”压倒一切,无助于减少冲突和矛盾的发生,也失去了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制高点,并走向自由的反面。世界上是多元的,很多宗教和族群都有自己的图腾和精神禁区,无限制、无原则地讽刺、嘲笑带来的后果只能是戕害和撕裂。“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必须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如果西方社会继续放任这样没有任何限度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对自身缺乏起码的约束和规范,继续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以逞口舌之快为能事,那么世界将永无安宁。 思考之二:新闻媒体应该学会宽容和包容,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放下身段,摆平视角,学会换位思考,善于平等待人,在宣泄“自由”的时候给自己设定一个限度,给他人以起码的尊重,这样你的报道才会客观、公正,世界才会少一些无谓的争吵、攻诘、恶斗和悲剧。自视为“无冕之王”的时代已经终结,媒体人不是包打天下、不可一世的救世主,也不是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太上皇,应该学会倾听、包容和理解。《查理周刊》曾多次因为刊发争议性漫画引发抗议甚至报复,因而有媒体评价其手法是一种“蓄意侮辱的幽默方式”,“既粗俗又无情,且往往带有恶意的攻击性”。即使在西方,也有严肃的媒体批评《查理周刊》刊登争议漫画是“鲁莽、愚蠢”之举,强调应该向不同信仰和宗教的人们表现出尊重,“用聆听来引导对话,而不是用侮辱”。 思考之三:媒体人应该自省、自律,应该懂规矩、守底线,遵守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审查,在敏感问题上三思而后行。价值观的偏执和政治上的偏见让高洁这样的西方记者丧失了对常识的基本辨识能力,以致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中国社会的一切,用事先设定好的框子去评价中国发生的一切,使他们的报道和评论有失公允和公正。很多驻北京的西方记者也认为高洁的报道“不专业”、“有问题”,这种“不专业”,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写作技巧问题,而是她丧失了起码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完全站在了恐怖分子那一边,踏破了记者应守的底线。我们应以她为戒,弄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恪守职业道德和新闻纪律,懂规矩、守底线、严自律,每当遇到敏感话题,事先要问问自己它可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高洁这一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再一次印证了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并非没有边界、没有底线的真理。 【参考文献】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环球时报的相关报道和评论 (作者单位:抚顺日报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