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科技期刊编辑培养
范文 胡慧俐 汪审权 屈婉霞 蔡兆国
摘要:从科技期刊的特征出发,研究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培养科技期刊编辑的机制和途径,为破解科技期刊编辑人才老化、匮乏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编辑素质
科技期刊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编辑人才的培养,人才兴则事业兴。编辑工作是科技期刊工作的重要环节,编辑人才是期刊出版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
一、科技期刊需要的编辑人才类型
科技期刊不同于一般的社科图书和社科杂志,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高校培养的编辑学学士和硕士根本无法胜任其编辑工作,具有较好文字功底的文科毕业生或非本专业理工科毕业生也很难胜任该工作。以上人员虽然具有较好的编辑专业知识或文字写作水平,但根本无法理解科技论文中的专业技术问题,无法判断论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无法把握专业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无法跟作者进行深入的专业交流,甚至连论文中最基础、最基本的专业知识笔误都无法发现。有时可能为了所谓的语句通顺,甚至将语句修改成截然相反的意思,这会严重影响杂志编校质量,也会严重影响杂志声誉。
因此,科技期刊需要的编辑人才具有其特殊性。科技期刊编辑只有是具备本专业能力的、具有较好文字功底和较好沟通能力的人员才能基本胜任。具有教学或科研经验的本专业人员是最合适的科技期刊编辑人选。
二、如何培养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
(一)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有以下素质:
1.思想素质。科技期刊是一种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的杂志,每种科技期刊在创刊之前就已确定了刊物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即办刊的目的、意图和为达到此目的而必须在编辑工作中坚持的基本原则。科技期刊最可贵的思想作风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严格根据科学事实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科技编辑只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才能坚持真理,才能支持有科学事实支持的科学设想和新的结论,使科技期刊真正站在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科技期刊编辑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期刊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能在网上看到公开发表的论文。但是,并不是所有科学研究都能随时公开研究成果,有的研究关系到国家命运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的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可能保密意识不强,会涉及相关保密内容,如果编辑保密意识不强,就会导致泄密。因此,作为科技编辑一定要具有较强的保密意识,时刻关注论文内容是否涉密,及时提醒作者对论文进行脱密处理。《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杂志要求作者在投稿时就签署保密审查单,这样就可以提醒作者注意论文是否涉密,然后编辑收稿时再根据论文内容或基金资助项目确定论文是否涉密。
另外,编辑人员从事的是一项“把关”的工作,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稍有大意,就有可能造成原则性的错误,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2.业务素质。一名好的编辑,需要有思想,能紧跟科技发展方向,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一名好的编辑,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根据杂志需要和科技发展前景,有目的地约到高质量的论文,组织高水平的专栏或专刊;一名好的编辑,必须具有鉴别论文质量和修改论文的能力;一名好的科技期刊编辑,除了必须具备以上基本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学习和研究能力。
3.道德素质。作为一名科级编辑,首先要热爱编辑工作。作为编辑应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热爱这份工作,并将这种热爱化作巨大的内在推动力。其次,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编辑的本位角色就是为人作嫁衣,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用自己的双手,巧裁新衣,装扮了别人而自己鲜为人知。这就要求编辑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再高的业务水平也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编辑。第三,尊重作者与读者。编辑对于来稿要一视同仁,珍惜作者的劳动成果,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尊重作者的学术独立性,珍惜读者的科技热情和相关建议与意见。
(二)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培养。文献从法、理、情角度出发,阐述对青年编辑培养的三个层面,即合“法”——培养青年编辑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合“理”——培养青年编辑正确的工作方法,合“情”——培养青年编辑正确的工作观念。科技期刊编辑部普遍都是编制紧配备的人员少,因此基本都是需要应用型编辑人才,要求所有编辑从文字编辑校对到约稿、组稿,从稿务、发行到送专家审稿,从印刷管理到对外宣传,从中文编辑到英文编辑都能胜任,即所有与科技杂志相关的工作都要能拿得起,因此必须对科技编辑进行全方面的培训。
科技编辑人才培训机制包括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三方面内容:
1.岗前培训的职能。一是为新编辑尽快完成编辑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二是传播期刊社社特有的办刊理念、传统,以使新编辑尽快适应科技期刊社的文化环境。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很重要的。因此,做好编辑的岗前培训工作是编辑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对于新加入的科技期刊编辑,需要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期刊运行的所有环节,能尽快从最基础的文字编校或稿务工作开始着手工作,这就需要以老带新。由老编辑带领新编辑,从不同工作环节了解期刊的运行,对期刊的全部工作做到心中有大概的轮廓。因为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环节相互联系、制约和促进,具有严密的整体性,一个环节、工序的工作影响着另一个或几个环节、工序乃至全部编辑工作,科技期刊一般人员都较少,编辑之间交互很多,有时还要一人身兼数职,这个大致的工作流程的了解,对以后融会贯通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对所有工作环节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利用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宣贯与科技期刊相关的所有标准,重点是本学科涉及最多的标准。然后就是仔细学习各科技期刊根据自己期刊的特点形成的一些规范。经过这些基本培训后,新编辑就可以开始学习编校论文了,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与老编辑的不断交流和学习,编校能力将会得到快速提高。
2.编辑的继续教育内容。最基本的是新知识、新标准、新技术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提高编辑的创新能力。现代的编辑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编辑出版知识,还应有现代的经营理念、管理知识等。科技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不仅要从现实需要出发来培养人才,尤其要根据科技期刊社发展战略来制定编辑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老的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旗下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实现。对所有编辑的业务培训总局都有严格的学时要求,每年都会有很多有关编辑能力、编辑知识和标准知识的各种培训学习班,只要科技编辑们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培训班,就能大力提高编辑能力,也能及时学习最新的编辑理论和标准知识。
作为一个优秀的编辑,文字编校能力只是最基本的能力,从跟踪最新科技信息到选题策划,从物色合适作者到组织稿件,从审稿加工到整体设计,从专业推广到杂志宣传,才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新编辑在基本胜任了编校工作后,就要注意更高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编辑人才的成长要靠实践,实践培养人,优秀科技编辑人才的成长需要在长期的期刊出版实践中历练,需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中提高编辑能力,掌握科学的编辑出版理论和编辑出版技术,掌握新媒体技术和现代出版规律。
3.专业知识培训。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在从事教学科研的时候,会因为工作需要紧跟专业学科前沿,而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后,常常因为人员少,编辑工作量大,无法投入大量时间跟踪学科发展。但是,作为科技期刊编校,如果没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就无法对科技论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进行判断,也无法组织反映学科前沿的高水平论文,更无法把握期刊的学科特色。
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不一定要对某个专业方向有深入的研究,但一定要把握本专业的全局方向和前沿发展。因此,科技期刊编辑一定要多参加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学术会议,这是了解学术发展的最好途径,同时还能跟本专业的研究精英们面对面交流,也是选题、约稿、组稿、宣传的最佳时机。像我们计算机学科方向,中国计算机学会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中国计算机大会,还通过各专业委员会组织各个专业方向的学术年会,期刊编辑可以根据自己刊物的特色,长期跟踪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学术年会。当然,如果有条件每年还能参加一两次顶级的国际学术会议,那对期刊的发展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现代科技期刊编辑,要学会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国内、国际有名的知识服务平台或检索数据库,分析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状况、各专业方向的研究趋势、各相关期刊的发展动向。随时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国际顶级科技期刊,随时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动态类杂志,这是了解学术发展的捷径。定期关注国家或部委的重大科技项目,如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科研项目,将会产生很多科研成果和很多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通过这些项目,可以准确把握国家科研脉搏。
通过以上这些途径,让年轻的科技人才尽快看到科技编辑行业的美好前景,明白本行业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能与不同层次的作者与读者交流,能时刻掌握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通过以上途径,科技期刊编辑就能把握好专业科研方向,了解专业最新动态,形成期刊专业特色,真正成为专家型科技编辑。
三、科技期刊编辑后备人才的储备
(一)年轻科技人才不愿从事编辑工作,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老龄化。由于科技期刊在各科研院所一般都不太受重视,期刊编辑的地位和待遇普遍处于一般水平,导致人员流动性不强,教学科研一线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都不太愿意从事期刊编辑工作。从湖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平时的交流情况来看,至少75%的科技期刊编辑都在45岁以上,这非常不利于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另外,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又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和磨砺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没有几年的时间,无法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科技编辑。因此,培养新生力量成了各期刊社领导迫在眉睫的工作,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断代。
(二)怎样吸引新生力量。科技期刊社一般人员配备都比较紧张,因此每位编辑不但要求非常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相当强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吸纳新生力量时需要考虑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士。可是,各科技期刊社在本单位的重视程度和地位决定了科技编辑的地位不会太高,经济条件也不会太好,通过这些无法吸引到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各期刊社就必须另辟蹊径,采取不同的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1.建立合适的竞争激励机制。首先,要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用人制度。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创新能力是编辑最重要的素质要求。要创造让优秀的编辑人才集聚和脱颖而出的环境,建立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在分配、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编辑的考评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不能模糊评价,又不能仅用刚性的指标来衡量。再次,要完善激励手段。激励可以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加速编辑人才成长的步伐。激励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都要重视。通过完善的竞争激烈机制,让年轻的科技人才看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清楚努力的方向,可以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职业发展前景的好坏对年轻人才的吸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交叉人才工作环境。因为科技编辑需要具有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科技人员才能胜任,现在绝大部分科技期刊编辑部因为人手太紧张,期刊编辑都是完全放弃本专业的研究专职从事编辑工作,这样非常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不利于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也不利于期刊的发展。科技期刊编辑部应该从长远的发展着想,在招收青年编辑时应尽量从有过几年科研经历或专业教学经历的人才中选择,这样的人员自己写过不少科技论文,与不同杂志编辑有过交流,有作者的切身体会,对科技论文写作与排版有基本的常识,对同专业的相关科技期刊有基本的比较和认识;另外,他们有着自己专业的研究方向,与同行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本专业有着基本的人脉关系。要充分发挥这些专业人才的才能,科技期刊就应该建立起交叉人才工作环境,不要让他们到了期刊社后就专职从事编辑工作,而是情愿多招收几个编辑,增加人力支出成本,保障他们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还能继续从事以前的科研或教学工作。其实,科研或教学工作与科技编辑工作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只要时间分配合理,一定可以达到双丰收,其最终的成就一定会比只从事一项工作的大。这对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非常有利,也利于扩大期刊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3.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个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集体,可以给编辑家的感觉,让其有强烈的归属感。期刊社领导要从人文、情感、前途等方面为编辑着想,关注编辑的需求,凝聚编辑的智慧,激发编辑的潜能,提升编辑的技能,促进编辑的发展。
一个具有进取精神的、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吸引年轻科技人才全身心投入编辑工作,这样科技期刊发展和科技编辑进步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浅谈青年编辑培养的三个层面[EB/OL].[2015-03-09]. http://bjcb.100xuexi.com/view/otdtail/20110627/67BFB82F-4FFA-
44D8-9D90-594BA4E000C6.html.
2.程绍沛.也谈编辑人才培养[J].中国编辑,2014(4):77-78.
3.石朝云,游苏宁.科技期刊编辑再教育的多种途径[J].编辑学报,2011,23(1):80-82.
4.梁丽.自主学习:科技期刊编辑再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J].编辑学报,2014,26(5):488-489.
5.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编委会.《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
7.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化出版社.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化及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崔金贵,盛杰,谈国鹏,等.编辑的新媒体素养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70-974.
9.常春喜,胡慧俐,敬昱.合理设计保密审查单[J].科技与出版,2008(6):27-28.
(作者单位: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杂志社;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