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从课堂中找“米”
范文 郝士楼
【内容摘要】作文材料是学生作文中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构件,如何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寻找材料,走出作文教学的“洼地”,是当下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引导学生从课堂中找“米”则不失为一种便捷途径。
【关键词】作文材料? 课堂? 找“米”
常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作文课难上,也常常看到学生作文时咬着笔头,抓耳挠腮的情形。面对作文,师生双方表现茫然、无可适从,考试时唯有祈盼阅卷老师笔下超生。
也常常听众多专家尝试一劳永逸的解决此类困扰师生的作文难题,他们开出的“良方”是:从生活中找“米”。也就是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中的人和事都来自生活。可为什么这个“大招”却如江湖郎中的“膏药”无甚“疗效”呢?学生的作文照样言之无物,枯燥无味,他们编着漏洞百出、不知真假的鬼话,糊弄老师,也糊弄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原来,专家们所谓的生活离学生太远,学生成天被关在学校,像笼中的鸟,他们早晨到学校上课,中午在学校吃饭午休自习,傍晚回到家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他们。所以,即使如万花筒一样缤纷的生活在向他们招手,他们也无法分身一探究竟了。
那么,就没有材料可找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将专家的“良方”稍作变化,材料不仅源源不断,而且就在身边。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校园里,课堂中,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积累,悉心感悟,就不难找到下锅之“米”。
下面笔者就如何从课堂中寻找作文材料之“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课堂中的人找“米”
有人说课堂中的人无非是老师和同学,大家朝夕相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啊,都是些熟悉的面孔,有什么可写的?其实,正是因为日日相见,朝朝相处,日积月累,课堂中人物的活动自然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作文的素材。当然要把这些印象写下来,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做好悉心的观察,才能捕捉到人物固有的特征,活化人物的形象。为了锻炼学生作文的观察能力,我曾布置过一篇课外练笔:给课堂上的数学老师“画”张像,时间为一周。作前没有做什么相应的辅导,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寻找发现可以入文的材料。检查批阅时,发现不少学生能抓住数学老师课堂中的“原生态”,生动有趣的刻画数学老师课堂情态。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观察不够灵活,只是如同相机般的拍摄,如油画般的临摹,人物刻画死板、老套,这种静态的描写,语言再优美,也不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学生的作文需要点拨,我们可以用两种办法:一是评析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让其他学生学习而明白观察的正确方法;二是属小范围,让其直接观察某一课中老师的表现,捕捉一个点或某个瞬间进行描写。
二、从课堂中的事找“米”
有人的地方,总会有故事发生,更何况这些正逢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呢?他们的青春笑语、阴晴变化,无不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叙写发生在课堂中的事件既刻录着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美丽年华,也暴露出他们对日常人情事态的微妙心态,更增强了他们抓住细小事件探究事物真相的能力。在一次批阅学生日记时,我为眼前一篇写我班会课发火的日记而惊叹,这位平时文静的女生是这样给我画“像”的:老师正在点评上周班级卫生的整体状况,……上周三包干区没有打扫干净,被政教处扣分通报,早就说过要有班级荣誉感……突然,像突然停电一样,课堂没了声音,老师本来不开心的神情,变得更加严肃,眼睛瞪得大大的,犹如两柄利剑直射向一个方向,大家循“光”望去,原来,×××又在走神了。大家都知道,上周三就是他值日,此刻,他没有半点愧疚之心,竟然若无其事还走神,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老师的眼睛由利剑变成了怒火,我看到火苗腾腾上升,语速很快,语言像周星驰电影里在海边练就骂人技巧时,鱼儿纷纷跃出水面一样。老师把讲台的抽屉打开,又合上,再抽开,又合上……这段精彩的描写活画出老师因班级卫生扣分而生气,又因当事学生无所谓的态度而发怒的情态,抓取简约,过程简洁,刻画绘声绘色,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课堂中类似这样的故事整天都在上演,师生都是故事中的主角,上演的可能是“喜剧”(开心的),也可能是“悲剧”(不开心的),但都是真实的我们。
三、从课堂中的物找“米”
课堂中的物也有好多。文具、粉笔、黑板、扫帚,窗户玻璃,窗帘,上课使用的投影仪,拖把,水盆,图书角里的书,花架上的花……“一切物语皆情语”,只要悉心的对待他们,它们的身上也有纷繁的故事呢!一次作文课,候课时,我看到午自休后讲台旁值日教师坐的凳子倒在地上,过往的学生或许因为匆忙,或许因为不屑,竟无人扶起。那堂作文课,我将作文题目改为:那张倒下的凳子。
在后来的作文里,不少同学围绕这则材料还原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赋予了自己的感触,思考。课堂中“小小的”物不也进入到了学生认为的“大大的”作文中了吗?其实,地面上一张未拾取的闪眼的纸,讲台上擦黑板时留存的丝丝白灰,窗台边郁积的发黑的泥渍,无不在等待讲述一个个启动心靈的动人故事,只要我们有一双观察的慧眼,有一颗会思考的大脑,有一支会说话的笔,写好作文也并非难事。
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的诗句有“不论平地与高山,无限风光尽被占”,蜜蜂不停飞动,辛勤寻找远近高低、姹紫嫣红的鲜花,才酿造出香甜可口蜂蜜。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不正是一座缤纷绚丽的大花园吗,只要你细心观察,精心选择,用心构思,就一定会写出鲜亮芬芳的作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