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模式的构建 |
范文 | 黄华 摘要: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快,使得国家文化事业和经济建设相协调,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必须联合起来,整合各自资源,面向社会发挥整体资源优势。文章从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必要性开始着手,重点分析了三种共建模式:共建行之有效机制、进行网上资源共享、在“云计算”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协同编目。形成真正的资源共建,推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 高校图书馆是教育资源集散地,是知识信息的传播地,它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也是大量莘莘学子的学习、科研讨论的地方。它主要服务于在校教师和学生,比较单一,依靠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形成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学术和科技水平。相比较而言,公共图书馆缺少资金投入,资源优势不足,但是服务对象面向大众,包括多层次服务对象。因此,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先天不足。将资源优势与国家文化战略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可以充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文献的信息资源开发、存储和利用途径不再单一,为社会所共享,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巨大推动力;资源共享可以缓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不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逐步增加,公共图书馆由于资源较少,无法满足人的日益增加的需求,资源的共享使得此问题得意解决;满足了高校图书馆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高校的封闭性,单一的针对性,使得社会信息和各类人才的信息无法获取,而资源共建正好安全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共建行之有效机制 首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也就是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不做无头苍蝇,走到哪就是哪,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满足长期的发展目标,这就是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联合机制。联合机制是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进行共建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两种方式:松散型和紧密型。松散型联合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制度的确立、领导的选拔、方案的展开等等,主要以馆际资源共建为目标,实施方案的制定、资源共建。使得多馆互惠互利,资源充分利用。但是这种方式有其内在不足,由于共建不够完善,很多方案无法达成共识,无法充分发挥共建优势。紧密型联合是一种共建更为彻底的馆际联合,不仅对相关制度的确立、领导的选拔、方案的展开进行共建,还要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彻底的共建,真正实质上共建合并,提高办事效率,使得人员在工作中拧成一股绳,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服务,使得真正服务社会。 (二)联盟机制。联盟机制是联合机制的更进一步延伸,是完善更大覆盖面的必要手段,馆际联合只能在同一个地区或者相近地区进行,而联盟机制的完善是确保联合机制更稳定的保障。各类图书馆的联盟,是对将图书馆情报机构、信息资源的最有效联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进行网上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都与网络密不可分,我们要利用应用聚合平台,整合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大到文章和图片,小到评论与留言,彻底打通图书馆与网络之间的壁垒,使得图书馆资源首先在网上完全共建,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很对问题迎刃而解,不再受现实社会种种问题羁绊。 (一)构建方便灵活共享界面。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繁杂,如何第一眼能吸引人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我们在设计共享界面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需求,提高服务意识,使读者充分感受到界面的方便灵活。首先,要在界面融合多种数字资源,方便不同层次群体查阅相关资料。然后,针对不同用户的多种选择,设立相应界面,使得不同资源库区分开,人们更容易查找。 (二)设立信息资源中心。打破各个图书情报机构各自为政局面,发挥信息资源中心的引领,带头作用,打破原有壁垒,由资源中心划分的每一级下属中心进行相应资源平台的构建,整合图书情报机构的优势资源。 三、在“云计算”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协同编目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通过“云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库的构建,使得网络服务更精确,更便捷。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几乎无限,拥有无限存储空间。可以用来帮助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共建, 其快速的计算能力,互联互通的特点可以使得各馆每天编写的数据及时汇总,使得共同协同编目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