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主流化转型中典型报道的成功实践 |
范文 | 熊爱玲 2009年秋天,湖北荆州。长江之畔,一个英雄的群体为抢救落水少年而铸就的大勇、大义、大爱,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他们在母亲河上的故事,湿润了无数人的眼睛,洗涤着无数人的心灵。 这就是“10.24”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英雄群体。这个群体由18个闪亮的名字组成,他们是15名大学生和3名冬泳队员,其中3名大学生为此付出了绚烂的生命。 楚天都市报在全国率先报道这一英雄事迹后,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全国数以百计的媒体纷纷报道此事。 10月25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在当天的本报上作出批示:“要大力宣传表彰这一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26日,省长李鸿忠在本报上批示:“长江大学学生英勇救人事迹感人,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也是荆楚学子的骄傲和榜样。要在全省广为宣传,用好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0月29日,湖北省研究部署深入宣传荆州抢救长江落水少年英雄群体的专门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说:楚天都市报第一个发回文字报道,各媒体也积极行动,安排记者赴荆州采访报道。几天来,各媒体反应及时,措施得力,组织有序,基调鲜明,有力地宣传了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媒体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荆州市委给本报发来感谢信。 一、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第一时间强势介入,率先报道,明确报道定位,提炼“人梯精神” 10月24日下午4点左右。楚天都市报热线接到一位读者报料。说荆州长江边有几位大学生为救人还未脱险。本报迅速安排驻荆州的记者核实,获悉了一些基本事实:十多名在江边游玩的长江大学一年级新生手拉手参与了救人,3人付出了生命。编委会敏感地意识到大学生舍己救人壮举所蕴含的丰富的主流新闻传播价值,当晚,又派记者增援荆州。前方记者不断传回新的信息表明,还有3名冬泳队员也参与了救人,是一个值得好好挖掘的英雄群体。 在处理这一稿件时,编辑部与前方记者不断交流,反复斟酌,注意了报道的定位和角度以及新闻眼的提炼。一是大学生手拉手以结梯的方式数人,这种团结互助又充满智慧的意象,令人感动;二是3名大学生为救人而英勇献身,有着震撼人心的价值取向力量,会形成生命敬畏、奉献无价的心灵冲击波;三是这些大学生出自产生了因救人而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的大学生赵传宇的母校,这种传承也具有感动人的力量。 着眼于这三点,10月25日,楚天都市报在一版以《大学生结梯救人三人英勇献身》为题推出报道,并刊出救人过程的图片和3名英勇献身的大学生的照片,还对赵传宇寒江救人的事迹进行了链接,并同时推出评论《舍己救人的“梯子”精神永远值得敬仰》。在评论中,针对此事可能会出现的不同看法,率先提出“10·24”英雄群体这一概念,率先讨论救人值不值这一话题,并掷地有声地庄严定调——救人没有值不值的问题,只有生死时速的问题,“他们懂得生命的真正可贵在于无私奉献,在于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创造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迹——任何事先考虑救不救得起来、值不值的念头。都不是他们的选项”。本报的报道,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第一时间肯定了大学生的壮举,积极引领了社会舆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事后看来,这个定位非常关键,对确定这一事件的基调,展现这一事件的主流,引导社会向积极健康的方面看问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获知英勇献身的大学生都是一年级大学新生,大多数是90后这个群体后,我们决定旗帜鲜明地突出90后救人的意义。因为对于社会满怀忧心,普遍认为是比较自我、自私的90后一代,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也是对社会的回应和拷问。 10月26日起,楚天都市报开始浓墨重彩推出“大学生结梯救人”系列专题报道,并以《人梯》为题,报道英雄群体救人的全过程。这是全国媒体中首次提出“人梯”概念。人梯和人梯精神成为随后各媒体对这一群体报道中最广泛使用的词汇。同日,在配发的评论中提出救人英雄中的“90后大学生”这一概念,提出要重新审视我们一度认为“自私自利、吝于奉献”的这一代,“你们展现的信念选择,丰富了我们重新认识你们的视角”、“你们展现了一代新人身上非同寻常的闪亮,也以榜样的示范效应书写了自己的成年礼”、“你们以特有的悲壮让我们目睹了你们的可爱与可敬,让我们透视到你们心灵里深藏的道德传承和人性光辉”。 27日,本报又提炼了“18人梯”这一高度浓缩和概括其事迹和精神的词汇。至此,本报在三天内提炼了三大关键词,“10·24英雄群体”、“人梯精神”、“90后”,为这个群体明确了报道定位。 从10月25日楚天都市报在全国平面媒体中率先推出报道的当天下午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晚间新闻等栏目率先跟进。26日,新华社播发消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及新浪、搜狐等数以百计的媒体也纷纷报道此事,有的大量转载楚天都市报稿件。许多媒体都是直接引用本报所提炼的概念“人梯”、“18人梯”、“人梯精神”等,从中也可看出本报一开始对此事的敏感而准确的判断。 二、保持报道强势,层层递进和提升,把握两条报道主线 从24日接到报料的那一刻起,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挖掘值得弘扬的群体典型。当即启动重大事件报道机制,动用多部门精锐力量,成立采编专班。每天专题讨论分析确定报道的内容。明确了满怀深情、满腔热情地报道这一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并确定:版面突出,不惜版面。 在赢得报道先机后,如何掌控好报道节奏,赢得报道的整体效果呢?编委会认为,首先要遵守新闻规律,及时准确地报道动态进展,各界反应,社会反响,挖掘出英雄群体的精神内核。这是报道的主线。这一方面。前方记者每天及时发回了大量的信息。从26日起,本报先后报道了获救孩子的现身、家长跪谢恩人父母、英雄追悼会、英雄魂归故里、荆州市和省及中央相关部门对英雄群体的表彰决定,各级领导的看望与批示、社会各界的反应及捐助等等,使报道不断掀起高潮。 其次,报道层次不断递进和提升。从24日晚处理第一条消息时,我们的脑海里就闪现几个字眼:又是长江大学,又是古城荆州。长江大学,两年前出了个寒江救人的大学生赵传宇:古城荆州,这几年不断涌现出见义勇为的英雄,经本报重点报道的就有不少:周大军、周远平——而荆楚大地,也是英雄辈出。这不由得使我们思考:这个英雄群体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是在荆楚大地、在古城荆州、在长江大学的背景下涌现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传承,他们传承的是舍己救人的精神。这便构成了报道的另一条主线。 如果说第一条主线大多是各媒体的同题报道,那么,第二条主线则更显 示出一份报纸的思考力和策划力。因此,编辑部决定,两条主线同时运行,使报道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和最大影响力。于是,前方记者在紧张报道动态的同时,围绕第二条主线所进行的采访也同时进行,后方则增派记者前往省政法委了解这几年湖北见义勇为的情况。事实证明了我们最初的判断,长江大学不仅出现了赵传宇,还有一位1991年勇救落水三女孩的英雄教师丁其柱;而荆州这几年的见义勇为行为一直处于我省的前茅,8年来共有15名英雄牺牲,我省见义勇为的情况又在全国处于前列。那么,英雄的出现有一方热土这一点就值得好好报道了。 于是,我们在围绕第一条主线展开报道时候,先后推出两个版的报道:《一股英雄气在长江大学激荡》、《荆楚大地,孕育英雄的热土》,分别回顾了长江大学、荆州和我省广大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见义勇为个人和群体。把“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放在湖北这片热土“千古流传的英雄气质和近现代被发扬光大的革命传统”这一大的背景下观照,展示了荆楚大地见义勇为者前赴后继、见义勇为精神不绝传承的光荣现实。 对这个英雄群体的报道,楚天都市报始终按照新闻发展的内在逻辑,条分缕析,层层递进,使英雄群体的形象显得立体而丰富。 三、情与理交融。新闻与评论结合,宣传英雄群体事迹与提炼精神内核、时代意义并行 “10·24英雄群体”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楚天都市报人。在做这组报道期间,采编人员时常眼含热泪——含泪写着文字,含泪按下快门,含泪编辑稿件。那些见诸报端的稿件和照片饱蘸着深厚感情,饱含着对英雄的敬仰。 从一系列精心制作的标题中,即可体会到这份对英雄的崇敬之情。25目的首发消息,引题是“古城荆州昨现舍己救人悲壮一幕”,27日的通讯标题是“他们如夏花般绚烂的奥运会,在秋日的那个瞬间永恒怒放——长江之畔定格的三个梦想,这以后陆续刊发的一些报道中,有这样一些深深拨动人心弦的标题,如《擦干泪水,我们怀着梦想坚强前行》、《故里忆英雄,泪飞顿作倾盆雨》、《难舍英雄,万众同悲泪满城》、《一江水,一座城,万人同祈祷——孩子。一路走好》、《时光河流中18朵闪亮的浪花》、《厚德沃土养育了这群热血之士》…… 抒情,是为了烘托英雄群体的形象,评论,则是为了揭示英雄群体的精神。“10·24英雄群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个群体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挖掘,则是通过评论手段。从报道的第一天起,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就决定,每天由评论部精心组织一篇评论。这些评论,也串起了这组报道的核心之链。 从10月25日开始,楚天都市报还连续5天围绕英雄壮举刊发评论,10月29日更是就此推出一个评论专版。《舍己救人的“梯子精神”永远值得敬仰》、《他们湿润了无数人的眼睛》、《那些年轻的身影不会消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传承”》、《真与爱的不灭火焰》、《荆楚万古英雄气慷慨歌谣不绝传》等十多篇评论,从“90后”的希望担当、舍己救人体现的高尚精神、英雄壮举的传承等不同角度,诠释和挖掘“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核。 11月5日、6日、7日,本报在推出三天的总结性报道的同时,又连续三天推出了评论,进一步提升其精神,《瞬间的永恒耀眼的光芒》、《一方厚德的沃土养一方热血的壮士》、《人梯的顶点是生命崇高元价》。 评论的高潮。则是本报承办的“湖北省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先进事迹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和代表们围绕人梯精神和90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场外,湖北省多位英模、学者、文化界人士,也为英雄群体的事迹深深感动,也由此引起深思。11月7日,本报推出三个版的综述,《人梯精神,贯穿古今闪耀时代光芒》,对于本报在第一时间将大学生结梯救人行为提炼的人梯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诠释。 对于曾背负着“自我”、“迷失”、“崩溃”等种种不良标签的“90后群体”,该如何重新审视他们?专家们认为,“有证明:18位勇士中有10人是90后”,“有传承:这些美德从未在青年身上消失”,“有担当:历史将证明他们同样值得托付”。 至此,楚天都市报关于10·24英雄群体的大规模报道暂告一段落。 四、以主流思维弘扬主旋律,勇于担当责任,引导舆论方向,助推事件往健康方向发展,赢得社会各界尊敬 两年前,楚天都市报提出主流化转型,提出要办一份让省委放心,百姓满意。受人尊敬的媒体。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次对10·24英雄群体的报道。就是作为主流媒体弘扬主旋律报道的一次成功实践,其间对舆论的引导,更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敬。 救人事件发生后,长江大学的同学们以及死难者的家属情绪一时不稳定,校方压力非常大。有的同学还反映:当一名学生在江面沉浮时,几米开外的一只渔船拒绝施救。而且,打捞3位同学遗体的过程中,渔船索要了3.6万元费用。楚天都市报编委会研判后认为:“10.24”事件的主流是大学生舍己救人壮烈牺牲,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见义勇为、敢于牺牲的可贵品质,对渔船表现的报道,虽然可以产生强烈的比对作用,但容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混乱,也不利于事件的后续处理,因此予以舍弃。随后,网上对于捞船的非议,甚至有怀疑落水少年是与渔船“钓鱼”来获取打捞费,一些媒体也有一些质疑的、猜测的报道。对于这些,本报前方记者都及时获取了第一手信息,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报道对事件的走向及发展并无多大意义,反而会引导公众情绪朝不利的方向发展。 本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主流舆论: (1)充分报道和挖掘英雄群体的事迹和精神。 除25日首日的消息外,次日楚天都市报又用一个整版,以《人梯》为题,配发图片和示意图,全方位还原现场,凝固英雄救人的感人瞬间,展现英雄救人的赤子情怀。 随后,本报对英雄群体不断挖掘,展示他们生前青春阳光的形象,披露他们各自未竟的梦想,在尽情报道大学生英雄群体的同时,也热情报道3名舍己救人的冬泳队员,让英雄的事迹广为传播。 (2)客观报道落水少年迟迟未现身的原因和对英雄的感激之情。 落水少年获救后悄然离去。曾引起人们猜疑。与3名大学生为救他们而付出生命相比,他们这样的行为也许不应该。但他们毕竟是孩子,能对他们指责多少呢?因此,在未找到他们之前,本报一直客观报道:“两落水少年在获救后离开现场,至今下落不明,荆州方面正在全力寻找。”事发46小时后,在周一清晨学校升旗时老师讲述英雄的事迹后,其中一名小孩终于承认:他就是那名落水少年。那么,他们为何迟迟不现身呢?本报同样进行了客观报道:“获救时以为大家都没事,害怕责罚隐瞒遇险经历。”报道既尊重事实,又不含责怪之意,能让英雄的亲属、让社会原谅宽容这两个孩子的举动。随后的事情,本报依然往良性方面引导,获救少年和家人来到英雄亲属身边,跪谢英雄父母,“这是无法报答的大恩”。这样的报道,舒缓了社会情绪,而不是激化矛盾。 (3)充分报道党和政府对英雄事迹的肯定。 荆州舍己救人的壮举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文明委、团省委等部门迅速作出回应,授予英雄群体荣誉称号。省文明委授予英雄群体“湖北省道德模范特别奖”。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徐彬程等15名同学“舍己救人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同学“舍己救人英雄大学生”称号,同时,积极向中央和国家部门申报,分别授予英雄群体“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省政府追认3位英雄为烈士,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学习荆州长江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英雄群体活动”的决定……楚天都市报充分报道这些动态,体现党和政府对英雄家属的关爱、对英雄事迹的高度肯定。 (4)充分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对英雄的景仰之情。 英雄群体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反响,纷纷为英雄家属捐款,其中四川企业家李广元派员驱车来鄂捐款60万元:新华都总裁表示持续30年资助英雄家庭;3名英雄的家乡纷纷传颂英雄的事迹,武汉高校学生传唱英雄正气歌;追悼会上,数万荆楚市民送英雄远行,家乡人民以最深情最浓重的方式迎接英雄魂归故里。省文艺界举行颂扬“10·24英雄群体”创作座谈会……这些报道,紧扣主题,波连浪接,直击人心,有震撼力,很好地弘扬了感恩、见贤思齐等传统美德及主流价值观,在荆楚大地营造了学习英雄、崇尚英雄精神的氛围,这正是媒体重大典型报道所要追求的社会效果和传播价值。 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以主流的思维报道英雄群体。大力弘扬英雄的崇高精神和时代意义。是楚天都市报对10·24英雄群体报道做出的理性选择。这样的选择彰显着责任担当意识,彰显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