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闻数字应用探析
范文 马赫
数字是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事实材料,新闻数字应用得当,可以锦上添花,给报道增色;应用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成为报道的败笔。对于记者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新闻数字运用常识和技巧。在具体应用中,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四点:
一、数字来源重选择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核心和灵魂,是新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数字是新闻的组成部分,同样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一般来说,消息来源的权威性越高,真实性、可信度也相对越高,报道分量也相对越重。通常,官方消息源具有事实相对可靠、公信力相对较高的信誉。记者引用数字材料时,应倾向于多选用这类消息源。如果数字源自非权威机构,一定要向新闻当事人或者知情人求证数字的真实性。
获取数字材料后,记者要认真研究分析,谨慎处理,正确表述,准确运用,避免对数字误读、误用、误判,维护其真实性。对于与数字有关的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查询专业资料或者咨询专业人士,作出必要解释、说明;对于需要记者自行计算、换算、删改的数字,要准确掌握计算方法,反复验算核实,避免出现笔误和差错。
此外,还应坚持“核实、核实、再核实”的生产机制和报道责任。核实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最佳方式,疏于核实则是新闻报道不够准确或失实的主要原因。常规报道中,记者要对经济数据、时间、日期等数字信息进行必要核实。
二、数字选取分主次
数字服务于新闻主题,有的数字以新闻主体形式出现,有的数字处于配角地位。如果不加以分析和合理取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很难分清主次,写出生动的数字新闻。因此,记者要具备分析意识、透视能力,透过数字产生的背景、意义,挖掘数字本身价值,抓取最能反映新闻事实变化与发展的数字。要尽可能用少而精的数字说明新闻主题,舍弃与主题关系不大、有碍表现主题的数字。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还要破除数字崇拜思想。有的记者热衷于选用大数,似乎GDP越大、增速越高、增加值越多,越能说明成绩。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一些地区把项目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搞园区开发,开展招商活动。其间,不失时机地借助媒体,大肆宣传报道一番,内容无非是园区建设投入多少,引来哪些项目,规模多大等等。可现实却是园区空空如也,项目屈指可数,成绩何来?有的地方年年开展植树活动,记者年年报数,植树却不见树。究其原因,义务植树流于形式化,出现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管栽种,不管死活的不正常现象。从上述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新闻数字绝非越大越好,尤其是过大过空的数字难以令人信服。记者要放宽眼界,不要只盯着大数字,小数字同样有亮点、出成绩,值得挖掘、报道。
三、数字用量有标准
适量的数字能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加强传播的力量。过量的数字则会消弱传播的清晰度。《新闻记者培训教材(2013)》指出新闻报道尽量少用数字,每段不能连续使用3个。在实际应用中,受领域、题材等因素制约,记者选用的数字经常超过这个定量。笔者认为,数字用量多少关键是要以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为标准。使用时,只要把数字写得生动、出彩,即便用量再多,也不为过。
1994年,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中国一日:数字与希望》堪称用数字写新闻的范本:“一年365天,中国一日知何是?研读中国经济运行最新情况通报,你会发现串串生动鲜明而又令人惊讶的数字:每天,中国人要消费近6000多万公斤猪肉,1000多万公斤食油和7.5亿公斤粮食。如此巨大的“胃口”,足以令任何政治家挠头,而中国的粮油市场却多年保持稳定……”
围绕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巨大变化这一重大新闻主题,记者在不足900字的文中引用了30多个数字,这些数字全都事关老百姓的“吃”、“用”、“住”、“行”,每一组数字都紧扣新闻主题,在比喻和背景的衬托下,给读者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文章结尾坚持用数字说话,写下画龙点睛的一笔:“联合国人口问题专家曾把中国现象称之为奇迹中的奇迹。因为,中国毕竟以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统计数字的重新组合与背景的挖掘,使得这篇报道具有了厚重感和感染力,使读者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的价值所在。
四、数字运用讲技巧
数字具有两面性,简炼伴随着高度的抽象,孤立的数字常会在受众眼里变成枯燥无味的符号。合理的写作手法和适当的技巧可以使枯燥的数字呈现出活力。
1.新闻数字分解与模糊化处理。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数字较小,缺乏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一些成就性报道却恰恰需要大数来展示。此时,记者可以进行分解处理,把大数字化为小数字或者平均数,让数字变得简练、生动,便于受众理解和记忆。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小数”聚积为“大数”。来自官方的数字材料,一般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引用时,最好进行模糊化处理,通常可以四舍五入,只取整数部分,这样既保持了数字的准确性,又不失简洁、精炼。
2.新闻数字形象化处理。抽象的数字枯燥、乏味,一旦经过形象化处理,变成可知可感的事物,就更容易被受众理解、接受。打比方、作比较、比喻等说明、修辞方法都是形象化处理新闻数字惯用的手法。去年,我国“舌尖上的浪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报道称,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则报道的数字略作替换、对比后,“舌尖上的浪费”程度被清晰、生动地呈现给了受众,足以刺痛每个懂得珍惜、热爱生活的人的神经。
3.新闻数字生活化处理。有时候受众不喜欢新闻数字,是因为这些数字游离于他们的生活之外,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使数字生活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比如,我们报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时,把“总量”变成“人均”,通过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的收入、支出,反映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因为有了个体参与,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和社会变革的洪流中,记者的数字能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我们要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深入探究其潜在价值,使之真正成为新闻报道中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