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
范文

    王雪飞 黄新辉

    

    

    

    【摘? ? 要】电视摄像是新闻传播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摄像水平的关键环节。本文阐述了涵盖技术操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能力结构,以此为基础建立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应用示范-模仿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实践表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改革有效改善了电视摄像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视摄像能力;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双一流”战略背景下中国高水平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比较研究》(DCA190330)。

    引言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大本科生实践培养力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能力”列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1]2018年,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新闻传播专业要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2]一项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能力有综合能力、专业技能、策划与创新能力、敬业精神、表达能力。[3]可见,新时代融媒体背景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视摄像是新闻传播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的专业必修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操作技能和艺术表现结合,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摄像水平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管理滞后、实验设备匮乏、实验学时远低于理论学时等现象仍然十分突出。[4]以南通大学电视摄像实验课为例,改革之前主要侧重于动作技能的培养,有摄像机手动聚焦操作、手动曝光调整、白平衡操作、运动摄像技巧、电视构图技巧等5个项目,共20学时,占总课时的28%。实验以教师为主导,每个项目的对象、内容、操作步骤、教学进度、实验注意事项都由教师制定。实验教学长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在毕业设计、企业见习实习等环节中逐渐显露出来,“有技无艺”的现象十分突出,学生难以将操作技能合理地运用在项目化短片创作中,对如何选择组织造型元素缺乏足够的认知,画面普遍缺乏美感,作品艺术感染力明显不足。

    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才能力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实际能力之间的现实矛盾,如何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及相关行业所需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经验,提炼出以培养各类能力为导向的电视摄像实验教学体系,革新实验教学方法,从培养单一操作技能提升到全面培养综合能力。

    一、摄像师专业能力结构分析

    目前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电视摄像能力行业标准,胡立德认为新闻攝像记者应具备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判断、准确运用镜头语言、在拍摄现场迅速判断和构思、敏捷的身手和熟练驾驭摄像机等四方面直接能力。[5]孙翔认为摄像师应具备导演思维、剪辑思维、审美思维。[6]崔江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认为专题片摄像应具备敏锐的捕捉细节的能力。[7]不难看出,新闻行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就摄像师应具备哪些能力这一问题虽有较多论述但各有侧重,缺乏完整和系统的思考。

    技术和艺术是电视摄像的两个属性,是相互渗透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轻视技术能力培养,再深刻的创作思想势必沦为一纸空谈,光有技术而缺乏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会陷入“有技无艺”的低水平重复。电视摄像的学习者必须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并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利用构图、光线、色彩、运动等造型元素参与创造蕴含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影像作品。刘书亮教授把影视摄影师的成长经历概括为具象阶段、线条阶段、光线阶段,[8]这说明摄像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其内在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过程。

    综上所述,电视摄像实验教学应培养学习者逐步具备以下不同层次的专业能力。

    (一)操作技术能力

    操作技术能力属于基础层次能力,主要指熟知摄像机、灯光的性能参数,娴熟操作摄录设备拍摄“稳、平、准、匀”的影像素材。

    (二)艺术表现能力

    摄像师的造型能力表现为以下四点:

    1.要学会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优秀的摄像师都能充分意识到通过镜头观察和日常生活中仅凭肉眼观察的差异性,善于从看似普通的场景中发现生动有趣的局部事物,在具有明确比例关系的画框内自觉能动地应用不同焦距的镜头从多样化的角度和距离对环境、事件、人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分镜头记录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画面。

    2.处理好关于主体对象的位置、面积、角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各类造型元素生动突出的表现主体形象。

    3.从看似繁杂的结构中抽象出优美的轮廓线条,建立起能有效引导受众观察的秩序,丰富画面的形式美感。

    4.充分意识到光和影的美学价值,从被动用光转变为主动应用光线、再到设计光线,应用光线刻画最具价值的局部细节,创造富有情感的影调结构。

    二、层次化电视摄像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体系

    笔者以“夯实基础、逐层递进、综合提高”为原则,结合集中实验和开放实验两种形式,建立了培养不同层次能力的电视摄像实验教学体系(图1)。

    (一)实践基础层次实验项目

    实践基础层次实验侧重于培养技术操作能力。教学目标是:在认知领域,能解释成像原理、光学镜头特性、帧率、色彩空间、数字电视编码标准等理论知识;在动作技能领域,熟知专业级摄像机的功能开关,准确流畅地完成聚焦、曝光、白平衡等技能操作,在不同的照明和色温环境中能真实客观地再现主体对象的影调和色彩,掌握规范的持机姿势。

    实践基础层次实验采用集中实验教学形式,每个项目的教学时间均为4课时。集中式实验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的、在固定的实验室环境和统一的时间内完成教和学的实验教学方式。集中式实验教学因难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被认为是一种低效甚至过时的教学方式,但是从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客观规律来看,集中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基础层次的能力,其优势是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学生可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练习掌握必要的电视摄像实践操作技能和规范的仪器设备使用习惯,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记忆领会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避免在盲目摸索开关功能和菜单设置上花费太多宝贵的时间(见表1)。

    (二)综合提升层次实验项目

    综合提升实验项目侧重于对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进度安排上仍然和理论教学保持同步关系,以习得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专业课程的认知结构,发现并尝试解决超出课堂教学范畴的问题。

    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熟悉电视构图的基本元素、技巧和一般规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事物、提炼事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构图方式进行表达,创作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符合大众审美规律的影像素材。

    综合提升层次实验采用开放实验教学形式,每个实验项目的时间为一周。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以学生为中心,以模块化思想重新整合实验内容,建立多层次项目体系,实验室在时间、空间、资源、内容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由学生负责制定实验方案,在技术、设施、方法等方面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开放实验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多样化特征,在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质能力、改善实验室环境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9]

    三、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能力结构和分层培养体系,笔者分别应用示范-模仿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培养技术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一)示范-模仿教学法

    示范-模仿教学法可以概括为示范和模范两个阶段,学生在短时间内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图2)。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会忽视基本要领中“平”和“稳”的要求,没有及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导致在以后的实验中频繁出现倾斜和抖动的低级错误,因此笔者除了呈现正确的操作结果,还特意挑选了一组有明显瑕疵的实验作品作为反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平和稳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当设备出现简单故障时,在最短时间内指导学生检查开关状态,设置菜单参数排除故障。实验的结论多来自教科书的理论知识,因此可以实现预见到正确的操作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不以验证书本知识为目的,而在于持续提高审美修养,完善艺术表现能力。

    1.任务设计阶段

    任务过于复杂容易带来挫败感最终降低学习动机水平,任务太简单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因此如何把握好任务的难度将直接影响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败。笔者以综合性为原则来设计任务,强调在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中锻炼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衔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认识景别和角度开始,难度逐级递进,每项任务既是前一項的拓展和延伸,也为下一个任务积累必要的知识、方法、经验。任务清单设计如下:

    任务1.景别和角度。以一件小事为主题,要求艺术化重现校园生活中的一段场景片段,要求能合理表现空间环境的全貌和细节特征,从不同景别和角度表现人物的形体、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

    任务2.电视构图。以“绿色家园”为主题,选择富有代表性的户外景观,围绕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主体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内部线条结构来灵活选择和应用构图形式,要求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任务3.电视用光。以“校园光影”为主题,时间集中在早晨和傍晚等黄金时刻,从被动利用光线到主动发现观察光线对事物质感、立体感的显著影响,树立把光线列为构图核心要素的意识,创造富有活力的校园生活和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形象。

    任务4.运动构图。以“动感校园”为主题,深刻理解运动镜头的基本规范;在实践中深度体验并思考运动镜头在表现空间、揭示形象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烘托情绪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任务5.场面调度。以“一分钟对话”为主题,设计至少一段对话场景,综合应用构图和光线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灵活根据三角形布局原理来布置摄像机的位置以完整表现人物对话的过程。

    2.任务实施阶段

    要达成每项实验任务的学习目标,所运用的知识往往不止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的整合运用,甚至可能来自跨学科或者交叉多门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把一项复杂的任务分解为若干难度较低的子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这些子任务取决先前掌握的技能。比如场面调度实验,以往该实验仅仅要求学生按照教科书的内容简单应用轴线规则拍摄一段完整的对话,因为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导致学生兴趣不浓,画面刻板机械。改革之后的实验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需要完成的子任务至少包括认真设计每一个镜头的景别和角度,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受众的视觉注意力,营造空间环境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还要主动积极地利用光线和影调来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等。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尝试多人对话场面的拍摄甚至考虑如何合理的实现越轴。

    实验训练的全过程贯穿课内课外,学习者需要学会自主安排时间。实验地点不再集中在封闭的实验室或者演播室,而是置身于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户外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和艺术联想,激发创作灵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实践过程,从而提高实验的效率,改善实验作品的画面质量。除了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实验方法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构思一段来自真实生活场景的情节,也可以从经典影视剧作品中截取若干片段,拉片分析后进行模仿拍摄。

    应用开放实验形式展开任务驱动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任不管,由于没有特定的可供模仿的实验操作步骤,这就意味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事先难以预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和挑战性,通常属于劣构问题的解决范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展,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困难进行科学分析,并适时给出必要的建议。

    3.任务总结反思阶段

    文科实验尤其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在实验对象、实验环境等方面和理科实验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往往是不稳定的,难以精确测量。[10]笔者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学生平等的交流沟通,倾听学生的想法,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对不合理的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笔者主要从画面的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态度、艺术质量水平做出评价。

    结语

    经过两年的改革和探索,电视摄像实验课程点燃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艺术表现水平显著提升,在理论学习和创新实践之间建立良性互動循环。人才培养是漫长的过程,还需要通过深度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国家大力推广一流本科课程的背景下,设计开发微课程并建立应用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0-12-29].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10-

    08)[2020-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3.html?from=groupmes-

    sage&isappinstalled=0.

    [3]于秀.新闻专业向“影像制作”方向转型的专业建设研究——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01):54-55.

    [4]张如静,杨葆华,张琳.基于翻转课堂的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7(04):168-172.

    [5]胡立德.电视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孙翔.本科院校电视摄像教学改革与创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03):139-141.

    [7]崔江.抓住细节 成就精品——电视专题片摄像技巧之我见[J].记者摇篮,2018(04):38-39.

    [8]刘书亮.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9]赵晓清,邹霞.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112-114.

    [10]鲍芳芳,何湘民.理工科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运行过程管理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5):155-157.

    (作者:王雪飞,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讲师;黄新辉,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编:周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