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超酷的静电实验DIY两则 |
范文 | 蔡丽芬![]() ![]() ![]() 一、静电飘浮 材料和工具:气球、保鲜袋、毛巾、剪刀 操作过程 1.保鲜袋上剪下上一个塑料圈,宽度2cm左右。 2.吹起一个气球用毛巾反复多次摩擦气球表面(注意毛巾要尽可能保持干燥)。 3.把塑料圈平铺在桌上,用毛巾反复多次擦拭,最后能看到塑料圈因静电而浮起来。 4.将塑料圈展开成环状,从空中松手释放,手持摩擦过的气球伸入塑料圈下部,可以看到原本塑料圈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落,气球加上去后塑料圈就不再下落,飘浮在空中,如图1所示。塑料圈飘到哪里,气球就移到哪里的下方,保持塑料圈始终飘浮不落下来。 5.同学们可以比一比,谁的塑料圈在空中能飘浮的时间更持久。当然透明的塑料圈也可以换成其他的形状、其他材料,只要夠轻,都能实现完美的飘浮。 原理探究 此实验中静电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实现。 气球和塑料圈都和毛巾摩擦,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塑料圈在重力和静电排斥力作用下处于飘浮状态。 二、静电杯 材料和工具;铝箔纸、两个一次性塑料杯、塑料棒、丝绸布、剪刀 操作过程 1.在两个塑料杯外壁包上铝箔(不必用胶水)。 2.将两个塑料杯套在一起,内、外层的铝箔之间不可接触;在两个塑料杯中间塞入一小片铝箔,与内层铝箔连接,当作导线。完成图如图2所示,这就是一个能装电的杯子! 3.用丝绸布摩擦塑料棒,将摩擦后的塑料棒接触杯子突出的铝箔片,重复该操作多次。 5.一手接触外层铝箔纸,另一手接触铝箔纸片导线,瞬间即有触电的感觉啦。 6.利用此静电杯可进行趣味表演,表演时请多个同学互相手拉着手(绕成圈),请第一位同学以空着的手握着杯子外缘。请最后一位同学用空着的手触摸上端延伸出来的铝箔片,这时所有的同学会马上互相放手跳起来,因为触电啦! 原理探究 静电杯,构造本质上是一个电容器。 两铝箔纸被塑料杯隔开不相连,即铝箔纸上若有电荷时不会相互流通,这就是一个电容器。塑料杯原来是呈电中性的,当塑料棒用丝绸布摩擦后带负电,当带负电的塑料棒接触静电杯上的铝箔导线时,便将负电荷导入内层的铝箔纸,而外侧铝箔由于静电感应,内侧感应出正电荷而外则感应出负电荷,由于人手拿着外侧,负电荷通过人体导走了。重复上述过程多次后,静电杯中便累积了一定的电荷。此时再另一只手接触静电杯上的铝箔片,则内层的铝箔纸上的负电荷会经过人体流向外层错箔,所以才会感觉被电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