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
范文 | 赵馨 摘 ? 要:林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环保事业的重要构成,同时,林业产业还承担着林产品供给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科学处理林业产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极为重要。当前的林业发展现状显示,我国林业生产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在兼顾环境保护工作和贯彻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给林业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此背景,研究和探讨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间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希望为提高林业生产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关键词: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关系 当前,我国的林业建设仍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造成此消彼长的发展现状,林业建设与经济建设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为了有效缓解林业发展过程中两者间存在的差距,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保证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需求。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只有有效凝聚社会力量,才能够促进林业产业的有效增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1 ? 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会导致各式各样的林业问题,例如水土流失、林业产品质量下降等。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内置关系以及外部协调关系上。 内置关系主要是指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发展的重要关系,如果破坏生态环境,可能会导致林业发展存在问题,林业生态建设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外部协调关系主要是指林业产业以及生态建设间的动态关系,此种关系属于发展逻辑,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难以替代的影响,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在林业发展结构体系中,生态建设属于重要的有效融入标准,必须要确保林业生产建设达标,才能够为林业生产发展打下基础,提升林业产业的经济发展实力。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的生态建设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增加林木产业的价格,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良性循环。通过对此外部关系的协调,能够对林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的动态均衡作用,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的有效增长,保护生态环境。 2 ? 平衡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2.1 ? 科学合理进行生态采伐,对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进行总体规划 要想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采伐,在确保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效维护并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在生态采伐的过程中应维护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充分考虑景观以及森林功能等各项要素。 实现生态环境建设,还必须对整体建设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发展目标,通过实施有效的整体规划,进一步保障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必须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建设规划,各区域必须要结合国家的规章制度,制定出适合本區域发展的建设规划,有效实现国家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林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序开展[1-2]。 2.2 ? 加强生态监测,重视人才培养 协调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加强生态监测与生态人员的专业性。对于森林内的湿地和红树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各类资源进行动态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对部分生态重点工程与相关区域展开24 h监控,并且根据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检测。通过从林业学院或者各类林业研究所引进相关人才,完成林业专业管理人才的培育;通过吸收创新型人才,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在此工作中还应正确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林业企业的数量也在潜移默化地增长,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大,由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逐步加剧,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整体生态环境。当前,虽然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呈现出整体恶化、局部改善的发展现况,难以有效扭转环境危机。针对此情况,必须加快提高全国人民的综合素养,引导人们树立对于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充分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使人民群众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基于国家领导的统一发展理念下统筹兼顾,采用重点治理的模式,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效[3]。 2.3 ? 加大林业生态建设的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情况决定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情况,必须有效拓展生态建设的资金渠道,才能实现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为生态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首先,加强各地区对生态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要合理地融入地方财政预算,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吸引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制定科学完善的发展对策,采用合理的工程建设手段,制定完善的基金制度,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实施专款专用分级管理模式[4]。 其次,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营林造林技术与林业管护工作的有效融合,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资金支持,调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实现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相结合,制定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机制,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投入以及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2.4 ? 优选树种,提高造林质量 树种质量优劣决定着造林的质量,要想提高造林水平,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应结合区域条件合理选择不同的树种,以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水平[5-6]。此外,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树种,还必须加强造林后的有效维护。例如,加强病虫害的监督检测工作,采用科学完善的方式合理防治病虫害,通过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侵袭,当发现病虫害时,林区管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治措施,在保障防治效果的同时,切实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2.5 ? 发挥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的作用 要想有效实现生态环境与林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应积极采用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模式,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且保护生态环境。 在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工作中,应当实现森林资源的区域划分,采用各具特色、相同的资源划分方法,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制定具有持续性、权威性、有序性的发展规划体系,实现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并且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制定科学完善的发展对策,贯彻落实生态建设理念,构建科学完善的林业规划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 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林业生产与环境建设 相关部门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林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使各级林业生产机构都尽可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打造执法队伍,有效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工作,同时加强对于公众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法律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大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此外,还应制定科学完善的治理沙漠化的法律法规。 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国人民的责任,所以,必须在实现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鼓励人民群众积极有效地参与。各级政府还应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宣传,增强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对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工作的正确认识,了解林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动周围林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有效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 3 ? 结束语 林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当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在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管护,采用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模式,加强林产品以及林副产品的协调发展,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通过加强林业资源的规划和监管实现环境保护,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采用计划植树造林方法,逐步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及生态环保事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彭冬英.试论林业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129. [ 2 ] 张钟芳.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浅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16):54. [ 3 ] 黄森.加强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293. [ 4 ] 李静,张浪,王光新.林业科技发展带给园林建设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160-163. [ 5 ] 何婷.试析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18(9):117. [ 6 ] 王东.探究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J].科技资讯,2019,17(3):96-9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