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第一声号角
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第一声号角X射线的发现。1895年秋,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Wilhelm Konrad,1845—1923),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这种射线在某些化学品中可以引起发光。通过多次实验后,他认为阴极射线管中可能出现了某些辐射线,这种射线贯穿力强,但眼睛看不见。他发现这种射线能穿过相当厚的纸层,甚至还能穿过薄层金属。由于他不知道这种射线的本性,所以把它叫做X射线。(X是代表未知数的一种常用数学符号。即使在已经了解了其本性的今天,仍沿用X射线)。经过反复试验后,于1895年12月28日他写出第一篇论文,宣布了这项发现,公布了X射线的所有基本特性。在他首次演讲结束时,年近八十的克利克自愿受试,伦琴为他的手成功地拍了一张X光相片。于是,狂热的欢呼和对X射线的兴趣席卷了欧美。X射线为医学诊断提供了新手段,促进了医学诊断的飞跃性发展。当消息传到美国才四天,美国人就用X射线找出了一位病员腿上的子弹。1年之内,有关X射线的论文就发表了1000篇。这项发现震动了物理界和医学界,导致大批新发现的涌现,完全打破了陈旧的科学概念。以致于人们把发现X射线看成是宣告“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第一声号角”(第一次科学革命是包括伽利略及其落体实验在内的那场革命)。在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个人便是伦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