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东营市花鲈淡水池塘养殖关键技术
范文

    刘强 张士华 刘志国 刘艳芬 蒋万钊 高渭

    摘要:2014—2015年在东营市垦利县垦利街道开展了花鲈淡水池塘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鱼种淡化与培育、鲤鱼混养模式等试验。试验结果,鱼种淡化时每天降低盐度2~3个千分点,淡化效果较好,花鲈成鱼平均规格725.2 g/尾,平均单产9 750 kg/hm2,成活率89.6%,平均产值243 750元/hm2,实现总产值32.5万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关键词:花鲈;淡水池塘;淡化;混养

    花鲈又称鲈鱼、海鲈等,隶属于鲈形目、鲈科、花鲈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半岛沿海。花鲈因其肉质鲜美,颇受普通消费者欢迎,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传统种类和淡水养殖的优质鱼类。由于花鲈对水温、盐度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备受关注的品种之一。东营市淡水池塘养殖的鱼类多为常规的普通淡水鱼,经济效益较低。通过实施花鲈淡水池塘养殖技术研究,突破淡化技术、越冬技术及混养技术,形成本地优势鱼类养殖品种,笔者在2014—2015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池塘条件

    池塘位于东营市垦利县垦利街道景明水产养殖基地,池塘面积1.3 hm2(20亩),南北走向,坡比1:2.5,最高水位可达2.5 m,为新开挖池塘。池塘设有完整的进排水系统,池塘紧靠黄河七干渠,水源充足。电力、交通方便,周围没有“三废”污染。池塘附近打深水井1口,井深60 m,口径50 cm,出水量可达30 m3/h,盐度25‰左右。有暂养车间一栋,车间进排水方便并有充氧设施,可用于苗种淡化和暂养。

    1.2池塘消毒和水质培育

    放养前半个月将池塘水排干,用生石灰1500kg/hm2化浆后全池泼洒,进行全池消毒。3~5 d后进水,进水时要用60目的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放苗前5 d左右,施经发酵的鸡粪3 750kg/hm2进行肥水。在鱼苗下塘时使水色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并使轮虫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呈现高峰值,利于苗种摄食。

    1.3鱼种淡化与培育

    4月下旬,购得人工繁育苗种2.1万尾,鱼苗规格3~4 cm,在室内进行淡化和驯食。先放人车间淡化池中暂养,池水使用地下井水(盐度25‰),配成与购苗地区相同盐度(24‰),曝气后使用。鱼苗放养密度为400~500尾/m2,采用增氧流水淡化方式淡化,淡化梯度每天降低2~3千分点盐度,经过10 d左右的淡化,池水的盐度在1.0‰以下。淡化期间,鱼苗刚入池时,以投喂新鲜鱼糜为主,2 d后在鱼糜饵料中拌入粉碎的花鲈稚鱼人工配合饵料,并逐渐加大配合饵料的比例,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5%;鱼苗长到5~8 cm,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 %~6%,淡化和驯化期间日投饵定时定点,投饵时注意驯食。

    1.4花鲈鱼种淡化梯度试验

    为确定花鲈淡化梯度对成活率的影响,开展了淡化梯度试验。在0 d、1 d、2 d、3 d、4 d、5 d、6d、7 d、8 d、9 d等10个时间段内将花鲈鱼苗淡化至盐度为淡水,留一桶不淡化作为对照,暂养一周后计数存活尾数,计算每桶的存活率加以比较,求得最佳淡化梯度。

    1.5鱼种放养

    5月份花鲈长至9 cm以上,转入池塘养殖。花鲈鱼种放养密度15 000尾/hm2,套养了体长15 cm以上鲤鱼,放养密度6 000尾/hm2。

    1.6饵料投喂

    试验实施中,使用花鲈膨化饵料掺入鲤鱼膨化饵料或者黄颡鱼膨化饵料,花鲈吃食效果较好,同时生产成本较低。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以每次至花鲈大部分不来抢食为止(投饵量占体重的2%~5%)。

    1.7养成管理

    1.7.1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保证水质清新和溶氧量充足十分重要。一是在放苗早期控制池塘水位在80 cm左右,以后逐渐加深。6月底,随着鱼体生长,池水保持在1.5 m以上,透明度30~40 cm。7月份后温度升高,每3~5 d进行换水,每次15~20 cm。每半个月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二是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增氧机增氧,晴天午后开机1~2 h,遇到天气闷热或阴雨天也及时开启增氧机以提高水体溶氧。

    1.7.2病害防治 将疾病的预防贯穿于养殖的整个过程,从改善和维护池塘的生态系统人手,实施生态养殖和生态防病。在放养早期实行生物饵料培育,减少了污染,增强了苗种的体质;中后期投喂专用膨化浮性颗粒饵料,既满足了营养需要,又减少了饵料的浪费,减少了饵料对水质的污染;后期应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水质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保持藻相的稳定,修复水体环境。

    1.7.3越冬管理 花鲈越冬养殖管理是本地区花鲈养殖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花鲈池塘养殖成功的关键。受温度、环境、饵料等因素影响,越冬期,池塘养殖花鲈死亡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水色、池鱼活动情况,定期测定水中溶氧量。越冬期池塘水位达到2 m以上;二是保持溶氧量,防止缺氧。

    2结果

    2.1鱼种淡化梯度试验

    试验表明,用10种淡化速度将花鲈苗由24‰淡化到淡水,每天降低2~3个千分点盐度,成活率与对照组成活率相近,可以认为是在较长的淡化时间内,花鲈苗对盐度的变化逐渐适应。淡化速度越快的池中,鱼苗越不适应环境,鱼苗在池内狂游,部分苗种静卧水底,失去活力。

    2.2成鱼养殖效果

    到2015年10月,花鲈成鱼平均规格725.2g/尾,体长41.3 cm,平均单产9 750 kg/hm2,成活率89.6%,平均产值243 750元/hm2,实现总产值32.5万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3讨论分析

    3.1强化培育,提高养殖成活率

    花鲈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在饵料供应不足时会出现相互残杀,影响养殖产量和成活率。可以进行分级养殖,保持同一养殖池塘中的规格均匀,大幅度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另外可行而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花鲈放养时,将其先集中在一定的小区域范围内进行强化培育,定时定点进行投喂,保证饵料充足,尽可能让养殖个体都能在区域内吃食,形成条件反射,避免拆围散养后因吃不到饵料而造成个体差异,达到减少和防止相互残杀、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3.2利用混养模式增加养殖效益

    花鲈养殖病害少,产量高,但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为减少价格波动对池塘养殖效益的影响,花鲈主养池塘套养其他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套养鲤鱼、花鲢、白鲢等,既净化水质,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又能提高养殖效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