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足基础 回归教材 引领教学 |
范文 | 周林 2015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体现了“立足基础、源于教材、联系实际、突出方法、考查能力”的命题思路.试题凸显了以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素材为蓝本进行综合、创新、改造,引领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适度加深和拓展,不仅可以提升教材的价值,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以今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为例,分析教材中素材选用的几个方面,引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用好教材. 1 源于教材中的物理公式命题 例题1 (2015年浙江理综第14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通过导体的热功率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B.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力的作用时间成正比 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 D.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 解析 《物理选修3-1》(人教版)2010年4月第3版第54页,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通常称为热功率,由上式可得热功率P的表达式P=I2R,故选项A错误. 《物理必修2》(人教版)2010年4月第3版第58页,力对物理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W=Flcosθ),故选项B错误. 《物理选修3-1》(人教版)2010年4月第3版第29页,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比值 ![]() 《物理必修1》(人教版)2010年3月第3版第56页,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胡克定律),式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故选项D错误. 点评 本题取材于教科书中四个独立的物理量关系式的判断,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引领高中物理教学要重视对概念、定理、定律等的推导、演变、应用及适用条件,并能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灵活的应用. ![]() 2 源于教材中的内容命题 例题2 (2015年浙江理综第19题)如图1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U”弯道,转弯处为圆心在O点的半圆,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2r.一辆质量为m的赛车通过AB线经弯道到达A′B′线,有如图1所示的①、②、③三条距线,其中路线③是以O′为圆心的半圆,OO′=r.赛车沿圆弧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为Fmax.选择路线,赛车以不打滑的最大速率通过弯道(所选路线内赛车速率不变,发动机功率足够大),则 A.选择线路①,赛车经过的路程最短 ![]() B.选择线路②,赛车的速率最小 C.选择线路③,赛车所用时间最短 点评 本题取材于《物理必修1》(人教版)2010年3月第3版第75页例题1,教材中是将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典型例题.本题以航母电磁弹射器高科技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学和动力学、功和功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引领高中物理教学要夯实基础,突出方法. 4 源于教材中的科学漫步命题 例题5 (2015年浙江理综第15题)如图6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TP4GW139.TIF,Y#]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量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管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析 根据速度定义,当Δt无限小时,可以将通过Δx的平均速度当成瞬时速度,要让[SX(]Δx[]Δt[SX)]更接近瞬时速度,需要让通过的时间Δt尽量小,A换用宽带更窄的遮光条可以减小通过时间,选项B、C、D都不会减小遮光时间,故正确答案选A. 点评 本题取材于《物理必修1》(人教版)2010年3月第3版第24页科学漫步,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应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数器配合光电门测量速度的方法.本题看似考光电门实则考查测瞬时速度的基本思想,要求学生对合理近似思想方法有清晰的理解.引领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操作性的规则(如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类),也要关注第一性的基本思想. 5 源于教材中的问题与练习命题 例题6 (2015年浙江理综第23题)如图7所示,用一块长L1=1.0 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8 m,长L2=1.5 m.斜面和水平桌面间的倾角θ可以在0~60°之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 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释放,[TP4GW140.TIF,Y#]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和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 (2)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已知sin37°= 0.6,cos37°=0.8) (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值xm. 解析 (1)为使小物块下滑,得 点评 本题取材于《物理必修2》(人教版)2010年4月第3版第12页问题与练习3(如图8),教材中利用平抛运[TP4GW141.TIF,Y#]动规律来测量钢珠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速度.本题利用教材中的模型来考查学生对斜面和平抛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能否用斜面和平抛运动的规律结合动能定理熟练求解,本题对隐含的极值问题点到为止,引领高中物理教学不要一味的求难、求繁. 例题7 (2015年浙江理综第24题)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电磁电平”,如图9甲所示,等臂天平的左臂为挂盘,右臂挂有矩形线圈,两臂平衡.线圈的水平边长L=0.1 m,竖直边长H=0.3 m,匝数为N1.线圈下边处于匀强磁场内,磁感应强度B0=1.0 T,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线圈中通有可在0~0.2 A范围内调节的电流I.挂盘放上待测物体后,调节线圈中电流以使天平平衡,测出电流即可测得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1)为使平电磁天平的量程达到0.5 kg,线圈的匝数N1至少为多少? (2)进一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另选N2=100匝、形状相同的线圈,总电阻R=10 Ω.不接外电流,两臂平衡.如图9乙所示,保持B0不变,在线圈上部另加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变大,磁场区域宽度d=0.1 m.当挂盘中放质时为0.01 kg的物体时,天平平衡,求此时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SX(]ΔB[]Δt[SX)]. 点评 本题取材于《物理选修3-1》(人教版)2010年4月第3版第94页问题与练习3(如图10),教材中把安培力的知识与天平相结合,可以“称出”磁感应强度.本题第(1)小题把“称出”磁感应强度改成“称出”线圈的匝数,原理和方法一致;第(2)小题把传统的电流天平过渡到电磁天平,来“称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培力和电磁感应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领高中物理教学要重视教材,用好教材. 研究高考物理试题,关注试题中散发出的浓浓的物理味道,体会命题者力图倡导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立足基础、回归教材的意图,摆脱题海,领略物理的方法和精髓.物理教学必须夯实基础,真正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构建比较牢固的知识体系,不必一味追求难、繁.应着重培养由实际问题向物理情景的转化能力和构建物理模型能力,能熟练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综合问题能力,达到“以不变应万变”.应多关注教材中的《科学漫步》、《科学足迹》及当今前沿科技等,这些材料将是命题专家们不可多得的素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