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早熟苦瓜新品种攀杂苦瓜7号的选育 |
范文 | 黄艳+胡湘军+朱俐遐+刘琼+李喜+杨晓峰+李华兵+杜宣延 摘 要:攀杂苦瓜7号是以强雌系回一7-3-2为母本,以自交系B15-1-1-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早熟、丰产、生长势中等、主蔓长3.5 m左右,分枝性中等,侧枝3~5个,第一雌花节位9节左右,果实长纺锤形,果皮绿白色,平均瓜长29.4 cm,平均瓜粗5.6 cm,平均肉厚0.8 cm,平均单瓜质量269.0 g,味甘苦,质脆,口感好,田间抗白粉病,在四川省4 a多点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820.5 kg,比对照蓝山大白苦瓜增产11.49%,适宜长江以南海拔1 400 m以下区域越冬保护地栽培及夏秋露地栽培。 关键词:苦瓜;攀杂苦瓜7号;一代杂种 中图分类号:S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7)20-0061-03 1 选育过程 攀杂苦瓜7号母本是用1992年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引进株洲长白苦瓜(A9)经过7 a选育成的强雌系,后经5 a回交选育的强雌系回一7-3-2。1992年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引进株洲长白苦瓜(A9),当年发现5株强雌株,分别进行自交留种,经过3 a选育,育成强雌系A9-8-2-2,主蔓5朵雄花以下的强雌株占83.5%,纯雌株率达65.3%;后在A9-8-2-2的群体中选出5株果形顺直、不扭曲单株,经过4 a的系谱选育,1999年育成强雌系A9-8-2-2-1-4-4,主蔓5朵以内雄花的强雌株率达88.9%,纯雌株率达50%,瓜条顺直,扭曲现象少,瓜条商品性较好。2001年采用苦瓜雌性系A9-8-2-2-1-4-4与选育的瓜形好、耐贮运的材料B9杂交,用B9作轮回亲本,进行一次回交,回交后子代通过4代的选育,选育出苦瓜强雌系回一7-3-2,强雌株率85.8%,始瓜节位12节,13节以上85%为雌花,单株结果9个,瓜翠绿色,纵横径29.0 cm×5.8 cm,瓜长棒状,商品外观好,综合性状稳定。 攀杂苦瓜7号的父本是1993年从广州农科所引进的英引苦瓜中选育的自交系B15-1-1-6。英引苦瓜(B15)引进后;1994年春季选出了7个雌花较多、瓜形粗大的单株,经秋季播种观察,B15-1、B15-2表现较好;1998年春季在B15-1中选出1株单株B15-1-1,1999年从B15-1-1中又选择7个单株,后从中筛选鉴定出B15-1-1-6株系作父本,其坐瓜能力强,能连续坐瓜4~5个,瓜形粗大、长圆柱形,果皮绿色,尤其是瓜肩宽大,条状瘤突明显,中晚熟,生长势、分枝力中等,强雌株率达到85.0%。 2003年配制了14个杂交组合,于2004-2007年进行了杂交组合的小区比较试验,杂交组合回一7-3-2×B15-1-1-6早期产量较对照增加50.68%,早熟 7 d,总产量较对照增加45.53%,是一个早熟、丰产、抗病的新组合。2008-2014年进行了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出早熟、丰产、抗病的新组合回一7-3-2×B15-1-1-6,2015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称为攀杂苦瓜7号。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04、2007年在攀枝花市农科所试验地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对照为蓝山大白苦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2004年小区面积5.9 m2,定植30株,株距35 cm;2007年小区面积7.92 m2,每小区定植50株,株距30 cm。四周设保护行。分次记录小区产量并进行方差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攀杂苦瓜7号早期产量增产率为61.81%;2 a平均产量2 279.85 kg/667 m2,较对照蓝山苦瓜增产55.47%;与对照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说明攀杂苦瓜7号早期产量高、丰产性好。 2.2 多点区域试验 2008、2009、2013年多点试验承担单位有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攀枝花市蔬菜应用研究中心;2014年多点试验承担单位有广元市农业局蔬菜办、泸州市江阳区经济作物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对照为蓝山大白苦瓜。2008年成都试验每小区面积9.8 m2,株距50 cm,每小区定植28株;2009年成都试验每小区面积14 m2,株距50 cm,每小区定植40株;2013年成都试验每小区面积17 m2,株距50 cm,每小区定植48株;2013年攀枝花试验每小区面积14.4 m2,株距60 cm,每小区定植40株;2014年广元试验每小区小区面积14.4 m2,株距60 cm,每小区定植40株; 2014年泸州试验每小区面积14.4 m2,株距60 cm,每小区定植40株。分次记录小区产量并进行方差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攀杂苦瓜7号苦瓜4 a平均早期产量为873.6 kg/667 m2,比对照蓝山大白苦瓜增产25.28%,说明攀杂苦瓜7号早熟性好,早期产量高。表3结果表明,攀杂苦瓜7号4 a平均每667 m2产量为2 820.5 kg,比对照蓝山大白苦瓜增产11.49%,达显著水平,说明攀杂苦瓜7号丰产性能强。 2.3 生产示范 从2008年开始,攀杂苦瓜7号在米易的禹王宫村4个农户地中进行试种,每户种植80~200株,农户反映早熟性好,结瓜多,瓜长棒形,能够被米易市场接受。2011-2014年,攀杂苦瓜7号在四川乐山、眉山、成都、广元和泸州等地进行生产示范,示范面积13.33余hm2,攀杂苦瓜7号平均667 m2产量3 000 kg,平均667 m2产值5 000元。生产示范结果表明,攀杂苦瓜7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良好的增收效果。 2.4 抗病性 2011年对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攀杂苦瓜7号白粉病发病率10.5%,对照蓝山大白苦瓜为12.7%;田间未发现霜霉病。 2014年调查攀杂苦瓜7号白粉病病情指数为25.7(抗),对照蓝山大白苦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为28.3(抗)。 3 品种特征特性 攀杂苦瓜7号植株生长势、分枝性中等,生育期162 d左右。主蔓长369.0 cm,叶掌状、绿色,第一坐瓜节位9.0节,早熟且早期产量高,果实长纺锤形,瓜长29.4 cm,瓜粗5.6 cm,肉厚0.8 cm,单瓜质量269.0 g,果皮绿白色,果实粗大,味甘苦,质脆,商品性好,667 m2产量2 820.5 kg,丰产性好,田间较耐白粉病、霜霉病。 4 栽培要点 四川省内一般在2月至3月中旬播种,苗期约40 d,播种前要磕破种嘴,然后浸种催芽,种子露白后点播于营養钵中。1.2 m包沟开厢,双行定植,株距0.40~0.45 m,每667 m2定植3 000~3 200株。以施腐熟有机肥为主,每667 m2沟施基肥3 000~3 500 kg、过磷酸钙50 kg、尿素50 kg、硫酸钾20 kg。蔓长30 cm时开始搭架绑蔓,及时摘除1 m以下的侧枝,留主蔓结瓜。注意防治蚜虫和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