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桂林市稻田秋种冬收马铃薯关键技术 |
范文 | 阳美秀等 导读:桂林市利用中稻田开展秋种冬收马铃薯栽培,生产的马铃薯品质好、销路好、价格高,能实现钱粮双增。生产中,应选择费乌瑞它等高产优质、休眠期短的脱毒早熟品种,利用稻草覆盖栽培,种薯消毒,分地区适期早播,灌水润土后播种,以密补低,人工引苗,田间加强追肥、培土及水分管理,适时采收,稍晾后贮藏待售。 桂林市每年中稻种植面积约3.3万hm2,中稻收获后的稻田,除部分用来种植蔬菜外,大部分冬闲休耕。利用中稻田种植马铃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对实现钱粮双增具有较大的意义。2010年桂林市在兴安县建立了30.7 hm2秋种冬收马铃薯示范样板点,667 m2产量1 984 kg,2012年,全市稻田秋种冬收马铃薯面积达到2 933 hm2,其中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10 hm2示范片,经测产验收,每1 hm2马铃薯产量达31.2 t。 1 秋种冬收马铃薯的有利条件 桂林市中稻田秋种马铃薯的主要生长季节9~12月气候较干燥,病害比冬春种马铃薯发生少,马铃薯品质好。马铃薯成熟收获期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比冬春种收获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水少,收获效率高;收获后正处冬季,气温低,耐贮藏,销售时间长。收获上市季节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错开了国内马铃薯主产区收获上市期5~11月,填补了马铃薯市场空档期,销路好,价格高。 2 秋种冬收马铃薯的不利因素 桂林市属马铃薯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主要播种季节在冬春季。秋种冬收马铃薯,一是易受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霜冻的影响,生长季节短,单株产量较低;二是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后,正值我市的秋季高温期,极易烂种,同时易受秋旱影响,致使出苗率低;三是生长后期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易受初霜为害,致使茎叶枯萎,块茎未完全膨大,严重影响产量。 3 秋种冬收马铃薯关键技术 3.1 选择脱毒品种 秋种冬收马铃薯生产季节短,种薯应在8月15日前调运到位。要选择高产优质、休眠期短、8月下旬前基本已过休眠、生育期在70天以内的脱毒早熟种,如费乌瑞它(荷兰15号)、思薯1号、中薯3号、中薯7号等。每667 m2大田用种量150 kg。 3.2 稻田选择 桂林市秋季少雨,因此,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中稻田,要求土壤耕作层深厚,结构疏松、肥沃,耕作层深度达到 20 cm以上。中稻应在8月下旬前收获完毕。 3.3 适期早播 为避开秋种冬收马铃薯播种前后的高温和生长后期的霜冻,我市中稻田秋种冬收马铃薯适宜的早播时间为北部县在8月下旬、中部县在9月上旬、南部县在9月中旬。利用稻草覆盖栽培,能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播种至出苗时间为10天左右,块茎膨大期间温度从21~23℃降到16~18℃,从出苗至收获时间70天左右,于初霜来临前收获。 3.4 种薯处理 ①摊开晾种 种薯在8月中旬调回后,正值高温季节,整袋贮存的种薯极易引发烂种。因此,种薯到位后,应立即打开网袋,将种薯置于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均匀摊开,同时,严格剔除病薯、烂薯,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②整薯消毒 播种前10~15天,将72%农用链霉素28 g、70%甲基托布津100 g,加入到盛有100 kg水的大桶中,充分溶解后,将整袋马铃薯泡在药液中15~20 s,取出摊开晾干。 ③切块 整薯晾干后,即可切块,切块时尽可能利用顶端优势,保证每个切块有1个芽眼,每个切块在25 g左右。切块时尽量减少切口面积,具体切法是先从薯块的脐部横切,然后将切口贴于板面再切第二块,循环此步骤,直到切完。切块时严格切刀和切板的消毒。每人准备2把切刀、2块切板,每使用10 min后或当切到病、烂薯时,轮换一次切刀和切板,并剔除病、烂薯。切刀和切板也用75%酒精擦拭消毒。 ④切块消毒 种薯量少的,用草木灰蘸切口,也能起到消毒的作用。种薯量大的,用70%甲基托布津100 g、72%农用链霉素28 g、滑石粉2 kg拌种,可以处理100 kg种薯。 3.5 整地、施基肥 收割中稻前10天田间断水,让田面自然落干。中稻收获后,用机械翻耕犁耙,保证松土层达20 cm,然后按垄宽70 cm、垄高20 cm、沟宽40 cm起垄,要求垄面、沟底平直,土块细碎。起垄后施基肥,667 m2 施腐熟农家肥500~800 kg、长效型复合肥40~50 kg、钙镁磷肥25 kg、硫酸钾镁10 kg,集中施于垄中间7 cm以上深处,最后在肥料上盖平土。 3.6 灌水润土 施基肥盖土后,若无自然降水,应以灌水方式润土,保证畦上泥土充分湿透,再将多余的水排干。 3.7 播种 当土壤湿润时,就开始播种。由于秋季播种时气温高,因此,以11:00前或16:00后播种为好。同时,由于秋马铃薯生育期短、单株产量较低,应以密补低,加大种植密度,667 m2种5 000~5 500株为宜。双行植,垄内行距30 cm,株距20 cm,播种深度5~6 cm,低于施肥深度,以免造成烂种。 3.8 盖稻草、压土 667 m2大田需稻草300~400 kg,稻草与垄面平行,头尾相连,保证将垄面均匀盖上稻草。稻草两端结合部位用土压住,防止稻草被大风刮走。 3.9 田间管理 ①引苗 马铃薯出苗时,由于稻草交错缠绕,时常出现“卡苗”现象,必须进行人工引苗,促使出苗整齐。 ②追肥 苗期视苗情追肥,用0.3%的尿素液或用人粪尿、沼气液提苗,块茎膨大期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液。 ③培土 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后,第二后在苗高20 cm时,结合施肥进行,第三次在现蕾至开花期间,结合施肥深培土,防止青薯。 ④水分管理 马铃薯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加强水分管理是秋种马铃薯高产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出苗前不宜灌溉,以免引起种薯腐烂,块茎膨大期是马铃薯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遇干旱宜适量多次灌水,但勿大水漫灌,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⑤病虫防治 出苗95%后,选用克露(霜脲·锰锌)、杀毒矾等药剂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主要防治马铃薯早、晚疫病等。 防虫以蚜虫、地老虎为主。防蚜虫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2.5%溴氰菊酯乳油对水喷施,防地老虎可用50%辛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对水喷施。 4 采收 若未出现霜冻,以植株完全枯时收获,或依据市场行情择时收获出售。收获时刚出土的块茎,外皮较嫩,应在地面晾1~2 h,待薯皮表面稍干后再收集。贮藏时应严格挑选,剔除有病变、损伤、虫咬、雨淋、受冻、有裂口、过小、表皮有麻斑的块茎。 导读:桂林市利用中稻田开展秋种冬收马铃薯栽培,生产的马铃薯品质好、销路好、价格高,能实现钱粮双增。生产中,应选择费乌瑞它等高产优质、休眠期短的脱毒早熟品种,利用稻草覆盖栽培,种薯消毒,分地区适期早播,灌水润土后播种,以密补低,人工引苗,田间加强追肥、培土及水分管理,适时采收,稍晾后贮藏待售。 桂林市每年中稻种植面积约3.3万hm2,中稻收获后的稻田,除部分用来种植蔬菜外,大部分冬闲休耕。利用中稻田种植马铃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对实现钱粮双增具有较大的意义。2010年桂林市在兴安县建立了30.7 hm2秋种冬收马铃薯示范样板点,667 m2产量1 984 kg,2012年,全市稻田秋种冬收马铃薯面积达到2 933 hm2,其中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10 hm2示范片,经测产验收,每1 hm2马铃薯产量达31.2 t。 1 秋种冬收马铃薯的有利条件 桂林市中稻田秋种马铃薯的主要生长季节9~12月气候较干燥,病害比冬春种马铃薯发生少,马铃薯品质好。马铃薯成熟收获期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比冬春种收获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水少,收获效率高;收获后正处冬季,气温低,耐贮藏,销售时间长。收获上市季节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错开了国内马铃薯主产区收获上市期5~11月,填补了马铃薯市场空档期,销路好,价格高。 2 秋种冬收马铃薯的不利因素 桂林市属马铃薯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主要播种季节在冬春季。秋种冬收马铃薯,一是易受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霜冻的影响,生长季节短,单株产量较低;二是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后,正值我市的秋季高温期,极易烂种,同时易受秋旱影响,致使出苗率低;三是生长后期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易受初霜为害,致使茎叶枯萎,块茎未完全膨大,严重影响产量。 3 秋种冬收马铃薯关键技术 3.1 选择脱毒品种 秋种冬收马铃薯生产季节短,种薯应在8月15日前调运到位。要选择高产优质、休眠期短、8月下旬前基本已过休眠、生育期在70天以内的脱毒早熟种,如费乌瑞它(荷兰15号)、思薯1号、中薯3号、中薯7号等。每667 m2大田用种量150 kg。 3.2 稻田选择 桂林市秋季少雨,因此,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中稻田,要求土壤耕作层深厚,结构疏松、肥沃,耕作层深度达到 20 cm以上。中稻应在8月下旬前收获完毕。 3.3 适期早播 为避开秋种冬收马铃薯播种前后的高温和生长后期的霜冻,我市中稻田秋种冬收马铃薯适宜的早播时间为北部县在8月下旬、中部县在9月上旬、南部县在9月中旬。利用稻草覆盖栽培,能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播种至出苗时间为10天左右,块茎膨大期间温度从21~23℃降到16~18℃,从出苗至收获时间70天左右,于初霜来临前收获。 3.4 种薯处理 ①摊开晾种 种薯在8月中旬调回后,正值高温季节,整袋贮存的种薯极易引发烂种。因此,种薯到位后,应立即打开网袋,将种薯置于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均匀摊开,同时,严格剔除病薯、烂薯,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②整薯消毒 播种前10~15天,将72%农用链霉素28 g、70%甲基托布津100 g,加入到盛有100 kg水的大桶中,充分溶解后,将整袋马铃薯泡在药液中15~20 s,取出摊开晾干。 ③切块 整薯晾干后,即可切块,切块时尽可能利用顶端优势,保证每个切块有1个芽眼,每个切块在25 g左右。切块时尽量减少切口面积,具体切法是先从薯块的脐部横切,然后将切口贴于板面再切第二块,循环此步骤,直到切完。切块时严格切刀和切板的消毒。每人准备2把切刀、2块切板,每使用10 min后或当切到病、烂薯时,轮换一次切刀和切板,并剔除病、烂薯。切刀和切板也用75%酒精擦拭消毒。 ④切块消毒 种薯量少的,用草木灰蘸切口,也能起到消毒的作用。种薯量大的,用70%甲基托布津100 g、72%农用链霉素28 g、滑石粉2 kg拌种,可以处理100 kg种薯。 3.5 整地、施基肥 收割中稻前10天田间断水,让田面自然落干。中稻收获后,用机械翻耕犁耙,保证松土层达20 cm,然后按垄宽70 cm、垄高20 cm、沟宽40 cm起垄,要求垄面、沟底平直,土块细碎。起垄后施基肥,667 m2 施腐熟农家肥500~800 kg、长效型复合肥40~50 kg、钙镁磷肥25 kg、硫酸钾镁10 kg,集中施于垄中间7 cm以上深处,最后在肥料上盖平土。 3.6 灌水润土 施基肥盖土后,若无自然降水,应以灌水方式润土,保证畦上泥土充分湿透,再将多余的水排干。 3.7 播种 当土壤湿润时,就开始播种。由于秋季播种时气温高,因此,以11:00前或16:00后播种为好。同时,由于秋马铃薯生育期短、单株产量较低,应以密补低,加大种植密度,667 m2种5 000~5 500株为宜。双行植,垄内行距30 cm,株距20 cm,播种深度5~6 cm,低于施肥深度,以免造成烂种。 3.8 盖稻草、压土 667 m2大田需稻草300~400 kg,稻草与垄面平行,头尾相连,保证将垄面均匀盖上稻草。稻草两端结合部位用土压住,防止稻草被大风刮走。 3.9 田间管理 ①引苗 马铃薯出苗时,由于稻草交错缠绕,时常出现“卡苗”现象,必须进行人工引苗,促使出苗整齐。 ②追肥 苗期视苗情追肥,用0.3%的尿素液或用人粪尿、沼气液提苗,块茎膨大期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液。 ③培土 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后,第二后在苗高20 cm时,结合施肥进行,第三次在现蕾至开花期间,结合施肥深培土,防止青薯。 ④水分管理 马铃薯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加强水分管理是秋种马铃薯高产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出苗前不宜灌溉,以免引起种薯腐烂,块茎膨大期是马铃薯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遇干旱宜适量多次灌水,但勿大水漫灌,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⑤病虫防治 出苗95%后,选用克露(霜脲·锰锌)、杀毒矾等药剂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主要防治马铃薯早、晚疫病等。 防虫以蚜虫、地老虎为主。防蚜虫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2.5%溴氰菊酯乳油对水喷施,防地老虎可用50%辛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对水喷施。 4 采收 若未出现霜冻,以植株完全枯时收获,或依据市场行情择时收获出售。收获时刚出土的块茎,外皮较嫩,应在地面晾1~2 h,待薯皮表面稍干后再收集。贮藏时应严格挑选,剔除有病变、损伤、虫咬、雨淋、受冻、有裂口、过小、表皮有麻斑的块茎。 导读:桂林市利用中稻田开展秋种冬收马铃薯栽培,生产的马铃薯品质好、销路好、价格高,能实现钱粮双增。生产中,应选择费乌瑞它等高产优质、休眠期短的脱毒早熟品种,利用稻草覆盖栽培,种薯消毒,分地区适期早播,灌水润土后播种,以密补低,人工引苗,田间加强追肥、培土及水分管理,适时采收,稍晾后贮藏待售。 桂林市每年中稻种植面积约3.3万hm2,中稻收获后的稻田,除部分用来种植蔬菜外,大部分冬闲休耕。利用中稻田种植马铃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对实现钱粮双增具有较大的意义。2010年桂林市在兴安县建立了30.7 hm2秋种冬收马铃薯示范样板点,667 m2产量1 984 kg,2012年,全市稻田秋种冬收马铃薯面积达到2 933 hm2,其中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10 hm2示范片,经测产验收,每1 hm2马铃薯产量达31.2 t。 1 秋种冬收马铃薯的有利条件 桂林市中稻田秋种马铃薯的主要生长季节9~12月气候较干燥,病害比冬春种马铃薯发生少,马铃薯品质好。马铃薯成熟收获期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比冬春种收获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水少,收获效率高;收获后正处冬季,气温低,耐贮藏,销售时间长。收获上市季节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错开了国内马铃薯主产区收获上市期5~11月,填补了马铃薯市场空档期,销路好,价格高。 2 秋种冬收马铃薯的不利因素 桂林市属马铃薯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主要播种季节在冬春季。秋种冬收马铃薯,一是易受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霜冻的影响,生长季节短,单株产量较低;二是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后,正值我市的秋季高温期,极易烂种,同时易受秋旱影响,致使出苗率低;三是生长后期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易受初霜为害,致使茎叶枯萎,块茎未完全膨大,严重影响产量。 3 秋种冬收马铃薯关键技术 3.1 选择脱毒品种 秋种冬收马铃薯生产季节短,种薯应在8月15日前调运到位。要选择高产优质、休眠期短、8月下旬前基本已过休眠、生育期在70天以内的脱毒早熟种,如费乌瑞它(荷兰15号)、思薯1号、中薯3号、中薯7号等。每667 m2大田用种量150 kg。 3.2 稻田选择 桂林市秋季少雨,因此,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中稻田,要求土壤耕作层深厚,结构疏松、肥沃,耕作层深度达到 20 cm以上。中稻应在8月下旬前收获完毕。 3.3 适期早播 为避开秋种冬收马铃薯播种前后的高温和生长后期的霜冻,我市中稻田秋种冬收马铃薯适宜的早播时间为北部县在8月下旬、中部县在9月上旬、南部县在9月中旬。利用稻草覆盖栽培,能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播种至出苗时间为10天左右,块茎膨大期间温度从21~23℃降到16~18℃,从出苗至收获时间70天左右,于初霜来临前收获。 3.4 种薯处理 ①摊开晾种 种薯在8月中旬调回后,正值高温季节,整袋贮存的种薯极易引发烂种。因此,种薯到位后,应立即打开网袋,将种薯置于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均匀摊开,同时,严格剔除病薯、烂薯,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②整薯消毒 播种前10~15天,将72%农用链霉素28 g、70%甲基托布津100 g,加入到盛有100 kg水的大桶中,充分溶解后,将整袋马铃薯泡在药液中15~20 s,取出摊开晾干。 ③切块 整薯晾干后,即可切块,切块时尽可能利用顶端优势,保证每个切块有1个芽眼,每个切块在25 g左右。切块时尽量减少切口面积,具体切法是先从薯块的脐部横切,然后将切口贴于板面再切第二块,循环此步骤,直到切完。切块时严格切刀和切板的消毒。每人准备2把切刀、2块切板,每使用10 min后或当切到病、烂薯时,轮换一次切刀和切板,并剔除病、烂薯。切刀和切板也用75%酒精擦拭消毒。 ④切块消毒 种薯量少的,用草木灰蘸切口,也能起到消毒的作用。种薯量大的,用70%甲基托布津100 g、72%农用链霉素28 g、滑石粉2 kg拌种,可以处理100 kg种薯。 3.5 整地、施基肥 收割中稻前10天田间断水,让田面自然落干。中稻收获后,用机械翻耕犁耙,保证松土层达20 cm,然后按垄宽70 cm、垄高20 cm、沟宽40 cm起垄,要求垄面、沟底平直,土块细碎。起垄后施基肥,667 m2 施腐熟农家肥500~800 kg、长效型复合肥40~50 kg、钙镁磷肥25 kg、硫酸钾镁10 kg,集中施于垄中间7 cm以上深处,最后在肥料上盖平土。 3.6 灌水润土 施基肥盖土后,若无自然降水,应以灌水方式润土,保证畦上泥土充分湿透,再将多余的水排干。 3.7 播种 当土壤湿润时,就开始播种。由于秋季播种时气温高,因此,以11:00前或16:00后播种为好。同时,由于秋马铃薯生育期短、单株产量较低,应以密补低,加大种植密度,667 m2种5 000~5 500株为宜。双行植,垄内行距30 cm,株距20 cm,播种深度5~6 cm,低于施肥深度,以免造成烂种。 3.8 盖稻草、压土 667 m2大田需稻草300~400 kg,稻草与垄面平行,头尾相连,保证将垄面均匀盖上稻草。稻草两端结合部位用土压住,防止稻草被大风刮走。 3.9 田间管理 ①引苗 马铃薯出苗时,由于稻草交错缠绕,时常出现“卡苗”现象,必须进行人工引苗,促使出苗整齐。 ②追肥 苗期视苗情追肥,用0.3%的尿素液或用人粪尿、沼气液提苗,块茎膨大期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液。 ③培土 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后,第二后在苗高20 cm时,结合施肥进行,第三次在现蕾至开花期间,结合施肥深培土,防止青薯。 ④水分管理 马铃薯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加强水分管理是秋种马铃薯高产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出苗前不宜灌溉,以免引起种薯腐烂,块茎膨大期是马铃薯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遇干旱宜适量多次灌水,但勿大水漫灌,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⑤病虫防治 出苗95%后,选用克露(霜脲·锰锌)、杀毒矾等药剂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主要防治马铃薯早、晚疫病等。 防虫以蚜虫、地老虎为主。防蚜虫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2.5%溴氰菊酯乳油对水喷施,防地老虎可用50%辛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对水喷施。 4 采收 若未出现霜冻,以植株完全枯时收获,或依据市场行情择时收获出售。收获时刚出土的块茎,外皮较嫩,应在地面晾1~2 h,待薯皮表面稍干后再收集。贮藏时应严格挑选,剔除有病变、损伤、虫咬、雨淋、受冻、有裂口、过小、表皮有麻斑的块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