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物理课堂教学的变革
范文

    许孝勇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三个方面为教师应对新课改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也阐明了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2(S)-0027-2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加快了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步伐。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目前,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展开。那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呢?这对我们每一个物理老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物理新课改不仅从内容、形式上有了大胆的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在理念上也贯彻实施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上,而不再是以前应试教育下的知识与技能的灌输。怎样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成了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问题。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1)做好精彩的新课引入,激发兴趣。事实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个良好的开端--精彩的新课引入。新课的开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新颖而又奇妙的实验,巧妙地导入新课,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新课引入方法有:直接引入法、设问引入法、复习引入法、演示引入法、娱乐引入法、故事引入法等等。

    (2)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能大大满足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新奇、神秘而有趣的实验能将学生带进物理学这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宫殿,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联系生产、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认为学习物理有用,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钻研并以顽强的毅力学好它。

    (3)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进行物理中的人文、生活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的内容。如:在讲解天体运动时,可提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到神五、神六、嫦娥一号,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 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是重教法而轻学法。这种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其突出。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忽视或不设计学法,更多地是探讨具体章节或问题的教法。但学法是否能揉合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讲授,即从学生学的角度有效地传授学科内容才是现在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教法是先导,学法是主体,教法应以学法为依据。教师一开始在教学中就应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加强审题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方法。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等。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特征是:课堂听得懂,课后就忘,一做就错,一考就晕。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课后归纳和总结的习惯,学生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 这样就不会形成知识框架,且容易遗忘,往往是学了新知识就忘了旧知识,使得学生对理解物理问题有了困难。为了使学生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在一章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写出示范性的小结,并逐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写小结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有的学生只在乎听得懂,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学生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理解不深,导致一做就错,一考就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备一本错题集,及时订正典型的错题,记录有意义、有价值的物理题型;记录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让他们经常翻阅、复习,直到掌握为止。

    (4)指导、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生共同完成。我们在让学生独立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合作的重要性,现在实行的合作学习形式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多方合作。为此,教师应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应用,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与合作观念。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通过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加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把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特点,针对学生精心选择,设计物理问题和实验课题。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楞次定律时,可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自主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及方向判定。他们这样得到的知识就会更深刻和透彻,甚至终生不忘。

    (3)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应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创新是一种能力,即一个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又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智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素质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各学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如讲《原子 原子核》一章时,若用常规讲法学生会感到乏味,但如果我们从原子模型的发展所遵循的创新规律的角度讲,则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记录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里程碑:原子不可再分模型→汤姆逊的“枣糕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这种从否定中不断创新的探究模式,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习惯,比物理知识本身的传授意义还要大。

    4 在实施新课改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把握好时间设置的量和安排。研究性学习准备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占用时间也较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也要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因此,要根据客观实际,适时、合理地设置研究性学习的时间。

    (2)要注意新课改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新课程下,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过程发展,注重其过程评价,所以从新课改开始时,我们就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包括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其各占一半进行评价。

    (3)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浮燥心情,教师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指导学生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尚仁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3]蔡楠荣.《课堂掌控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6

    (栏目编辑 邓 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