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突泉县设施农业棚内空气温度、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 |
范文 | 张玲 突泉县設施农业成规模式的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共有设施大棚16000座,占地面积4万余亩,设施大棚种植户对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广、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设施农业大棚内气象要素变化,为棚内气象要素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对突泉县2014-2018年设施农业大棚的气象要素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得出不同的天气背景条件下,棚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呈现规律性变化。 一、棚内空气温度变化规律 突泉县设施农业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变化,取决于棚外气象条件影响,棚外天气状况为晴、晴间多云或多云、阴天时,棚内的空气温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1、棚内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 晴天时棚内空气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多云天气变化幅度次之;阴天变化幅度最小,趋于平稳。晴天棚内的平均气温比多云天气和阴天分别高1.4℃和4.0℃。棚内气温昼夜温差变化比棚外昼夜温度变化剧烈。在晚上需要盖帘月份(11月-次年4月下旬)棚内最低温度出现在8-9时,掀帘后,晴天温度迅速上升,一般10-11时进行通风,11-14时气温达到全天最大值;14-16时气温缓慢下降。 2、棚内气温季节变化规律 2014-2018年棚内平均温度17.1℃比棚外平均温度6.7℃高10.4℃;棚内最高47.8℃比棚外最高36.6℃高11.2℃;棚内最低-16.1℃比棚外最低-22.3℃高6.2℃;棚内平均气温最低为1月份,最高为6月。 3、棚内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突泉县大棚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南北跨度8米,举架最高处3.5米。大棚气温在南北向、东西向和垂直方面分布上均有差别,同时受天气状况和棚体大小的影响。一般为东西方向越长,棚内气温越高,越稳定。 (1)棚内南北向气温规律 南部(棚前沿)温度较低,中间较高,北部最高。通过年5年监测数据显示,南部比中间平均低0.6℃、比北部低0.9℃。在冬季南、中、北部的温度差异更显著,一般南部比中低2℃左右、比北部低4℃左右。 (2)棚内东西向气温规律 根据棚的结构不尽相同。一般在门设在管理房内的大棚,棚内东西气温相关不明显;门设在大棚南沿角落处,一般近门附近气温较低,棚门附近平均气温低于棚内平均温度1.3℃。 (3)棚内垂直向气温规律 白天棚顶处气温最高,中部次之,低部最低。夜间则相反。 二、棚内地温变化规律 棚内地温变化受外界的天气状况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棚内地温日变化规律 土壤0厘米与10厘米地温在11月至次年3月,日最低地温出现在8-10时。10时后土壤吸收太阳辐射,回升较快,16-18时达到最高值。10厘米地温上升幅度比表层地温上升幅度缓慢,20厘米与30厘米变化幅度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上升与下降幅度均以缓慢速率发生,昼夜温差在3℃以内。 2、棚内地温季节变化规律 2014-2018年棚内地表0厘米与10厘米平均地温为18.6℃,20厘米与30厘米均地温为18.2℃。10月份地温逐渐下降,至次年1月了到全生育期最低。 3、棚内地温空间变化规律 (1)棚内南北向地温规律 在棚内南北向分布上,棚前沿地温最低,棚中部较高,棚后部最高。 (2)棚内东西向地温规律 一般靠近棚门侧地温较低,越向棚里地温越高。棚门处地温比中间低0.5℃。比棚里部低0.7℃。 三、棚内相对湿度变化规律 棚内相对湿度变化受外界的天气状况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还受棚内管理措施影响。 1、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规律 棚内相对湿度在一昼夜变化较大,不同天气棚内的相对湿度有明显差别。晴天时棚内相对湿度较低,多云较高,阴天最高。2014-2018年晴天早揭帘后,棚内相对湿度迅速下降,每个小时下降幅度10-15%;在放风后棚内相对湿度继续下降,并小范围波动,12-14时棚内相对湿度达到一天中最低值。 2、棚内湿度季节变化规律 棚内相对湿度2014-2018年平均值为86%,比棚外平均值50%高36%。大棚基本处于昼夜放风棚内相对湿度较低,最低相对湿度与外界大气相差不大。 四、光照强度变化规律 棚内光照强度受外界天气状况和季节变化影响,与棚膜的透光性有关。 1、棚内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 棚内光照强度与棚外光照强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揭帘后,棚内光照强度平均为14100LX,此后光照强度随外界光照强度的加强而增加,13时达到全天最高值。 2、棚内光照强度季节变化规律 棚内光照强度的多少受外界光照的影响。并受棚膜新旧更换及覆盖物影响,11月份后棚内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至1次棚内光照时间不足5小时,2月份后,外界光照强度逐渐加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达到最高值。 五、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 二氧化碳是棚内作物光合作用主要原料之一,其浓度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300uL/L,其变化有稳定的规律。由于大棚相对封闭,在无光照情况下作物进行呼吸作用,致使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出现规律性变化。 晴天时棚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最高浓度、最低浓度依次低于多云和阴天。多云时,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幅度较晴天平缓。多云天日平均浓度为768.5uL/L,日最高浓度1146.5uL/L,日最低浓度411.4uL/L;晴天日平均浓度752.7uL/L,日最高浓度1005.85uL/L,日最低浓度367.9uL/L;阴天时,棚内光照强度减弱,进行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增强,棚内作物消耗二氧化碳速率就小于晴天和多云天。早晨揭帘后二氧化碳浓度下降速率最小,日平均811.6uL/L,日最高平均为1245.4uL/L,日最低平均为455.5uL/L。二氧化碳浓度值均大于晴天和多云天。 (作者单位:137500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气象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