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测定常见物体密度的多种方案 |
范文 | 沈大国 学生在学习了测定物体密度方法的基本知识以后,笔者及时地引导学生,研究周围常见的许多物体,探究测量它们密度的不同方法。学生平时接触的物体有各种金属材料,例如:铜、铁、铝、金、银等,还有卵石、瓷砖、塑料、木料、玻璃、泡沫塑料等。它们不仅密度相差大,而且往往形 状不规则。为此,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以下测量不同物体密度的方法。 1 固体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方法1 除被测固体外,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和刻度尺。 实验步骤: a.用托盘天平测了固体的质量m。 b.若是长方体,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a、宽b、高h,用体积公式V=abh算出它的体积(正方体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a,用体积公式V=a3算出它的体积)。 c.用密度公式ρ=V/m得,固体密度ρ=m/(abh)。(正方体的密度ρ=m/a3) 方法2 若固体直径小于2cm,除被测固体外,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直径小于2cm的小木块,细线、量筒(量杯)和盛水烧杯。 实验步骤: a.如图1所示,用细线分别拴好固体和小木块,把小木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量杯)中,读出水面体积为V1,再把被测固体浸没量筒(量杯)的水中,水面升到V2,则固体体积V=V2-V1。 b.取出被测固体,放在小木块上,水面升到V3,则固体质量m=ρ水(V3-V1),(即等于它排开水的质量)。 c.由密度过ρ=m/V得固体密度ρ=ρ水(V3-V1)/(V2-V1)。 2 形状不规则固体密度大于水密度,即ρ>ρ水,如耳环、项链、戒指、小石块等。 方法3 若固体直径小于2cm,除被测固体外,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砝码)、量筒(量杯)、细线和盛水烧杯。 实验步骤: a.用托盘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b.将适量的水从烧杯倒入量筒(量杯)中,读出水面体积为V1,用细线拴好固体放入盛水V1的量筒(量杯)中,水面升到V2,固体体积V=V2-V1。 c.用密度公式ρ=m/V得固体密度ρ=m/(V2-V1)。 方法4 除被测固体外,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砝码)、细线和盛满水的溢水杯。 实验步骤: a.用调好托盘天平测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质量m1; b.用细线拴好固体,放入放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部分水后,又用托盘天平测出此时杯水和固体总质量m2; c.取出固体,再用托盘天平测出此时溢水杯和水的质量m3,固体质量m=m2-m3,固体体积V=(m1-m2)/ρ水。 用密度公式ρ=m/V得固体密度ρ=(m2-m3)ρ水/(m1-m2)。 3 形状规则的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ρ<ρ水,例如:松木块、泡沫块等。 方法5 若固体直径小于2cm,除被测固体外,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砝码)、小铁块且直径小于2cm,细线、量筒(量杯)和盛水烧杯。 实验步骤: a.用托盘天平(砝码)测出被测固体的质量m; b.用细线把被测固体和小铁块连在一起,先只把小铁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量杯)中,如图2,读出水面体积为V1,再把被测固体和小铁块同时浸没量筒(量杯)中,水面升到V2,被测固体体积V=V2-V1。 c.由密度公式ρ=m/V得固体密度ρ=m/(V2-V1)。 学生们按照以上不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材料的物体的密度,并学会用密度来鉴别不同材料。这样的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栏目编辑王柏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