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范文

    邱志坚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逐渐开始采用大面积种植技术配合高农药、多化肥的方式进行种植,虽然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我国水稻的产量,但是却对种植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习总书记在05年8月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保护自然环境和水土资源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收益,是每一位相关从业人员都必须深刻领会和研究的课题。

    1、目前我国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水稻出苗率低

    影响水稻出苗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气候、播种技术、虫害等都有可能导致水稻出苗率低,但是真正影响水稻出苗率的核心因素是人为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科学、专业的管理模式而导致的人为疏漏,才是限制水稻种植收益的根本因素。

    (2)草害、倒伏处理难度大

    田间草害也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大技术难题,传统草害防治技术无法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在施肥过程中,肥量不足会导致水稻生长营养缺失,施肥过量又会导致田间草害旺盛,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除草害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除害技术也是一大难点。另外由于根系较浅、播种量大,水稻生长中后期易出现倒伏状态,影响收割产量。

    (3)机械化程度低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各种大型农耕机械的普及率也有所提升,但是贺州处于南岭丘陵地区,山多平地少,在一些县乡地区,由于种植环境的影响,大型机械难以进场,或者由于育苗、插秧等环节难以实现全面机械化,从而影响了种植效率。再加上交通、水利、农用机械仓库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也阻碍了农机的推广发展。

    2、优化水稻叶龄种植技术,增强种植效益

    (1)重视水稻器官生长规律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不同发育期的水稻器官生长状况不同,在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穗分化期、结果期等阶段都存在相应的变化规律。实际种植水稻时,只有对叶龄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观察,才能保证更好地对水稻生长进行日常管理,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同时,重视叶龄生长规律还能够在发现水稻生长问题时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变相为水稻种植节省成本,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

    (2)优化种植技术

    優化种植技术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叶龄生长变化的相关规律,在叶龄呈现不同状态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叶龄种植技术会受到季节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参考种植区的季节和气候特点,再根据水稻生长周期中叶龄的变化来改进相关的种植技术,只有合理的配合水土资源和生长环境,才能够让种植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其次,也需要推广农用机械化种植技术,辅助水稻种植和生产,对于一些地形复杂的种植区,可以尝试用小型农用机械代替大型农机进行耕作,让种植生产的各个环节效率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3)推广建立叶龄观察点

    通常来讲,植物生长发育阶段,长出几片完全叶,就代表了几叶龄,观察叶龄能够掌握水稻的生长状态和进度。建立叶龄观察点能够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叶龄的相应变化做出分析和研究。具体方法有:种谷方向法、分蘖期双零叶法、谷粒方向法、出叶同伸法等。水稻的品种众多,不同种类间差异也较大,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也需要有所区别,通过叶龄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水稻进行观察,充分利用不同种类水稻的差异,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此外,建立叶龄观察点能够对不同水稻叶龄的生长变化做出对应措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2、优化水稻种植“三控”技术以增强种植效益

    (1)优化控苗技术

    水稻种植插秧过程中,对于控苗技术的优化主要是针对水稻优生优育的控制,在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无用分蘖,俗称无效生籽,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了水稻种植的产量,还会在生长过程中导致肥料的浪费,促使病虫害的产生,最关键的是会影响水稻群体结构发生变化,对水稻收成造成不利影响。水稻控苗技术主要就是针对无用分蘖进行控制,减少其数量,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肥料的浪费。

    (2)优化控肥技术

    使用肥料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如果施肥量不够,难以起到明显效果,施肥量超标,则会导致草害并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优化控肥技术就是要把握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中对于肥料和肥力的不同需求,将肥料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例如在水稻移栽前,可以使用农家肥1.5t,混合硫酸钾肥10kg,添加普钙20kg进行混合施肥,移栽后追加尿素肥或氮肥,以确保水稻植株得到充分的营养,又不至于浪费。

    (3)优化控病虫技术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还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种植人员为了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就需要不断优化控病虫技术。通常控病虫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和化学两个种类,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植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农药或捕虫器,又或者引进天敌的方式来进行防治。其中捕虫器需要定期更换配件,对环境影响较小、见效较慢、成本较高,引进天敌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但效果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农药使用最需要注意用量,量小则没有效果,量大又会造成水稻农药残留超标,需要种植人员合理把控。

    综上所述,水稻的种植不仅帮助人类摆脱了饥饿的困扰,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奔小康这一伟大目标的坚定基石,所以规范流程、科学管理、优化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每一位相关人员都需要深刻研究的命题,参考当地种植环境,合理推广农用机械,不断深入优化叶龄种植和三控技术,才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种植效益。

    (作者单位:54281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