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潜山茶产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范文

    张玉

    “黄柏到塔畈,九十九道弯”。一首民谣唱出了上个世纪地处大别山南麓潜山人民的辛酸。三分田地七分山场的地形构造,衍生了潜山六大特色产业的多种经营模式,而茶叶,则成为潜山推动山区经济的重要引擎,茶叶产业的发展对潜山经济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做实做强茶业产业,促进潜山高质量绿色发展,关于潜山茶叶的种植、生产、销售、产业结构、发展之路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一、潛山茶产业的背景和现状

    潜山茶主要产于天柱山周边10个山镇,平均海拔400~800米,位于皖西南中部地区大别山腹地,海拔高,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潜山茶就名扬四海,被列为贡品。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载:“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茶圣陆羽《茶经》记载:“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古时舒州就包括今天的潜山,名山出名茶,历经几个朝代至今,茶叶都享有较高的盛誉,王安石、苏东坡等名家均在天柱摩崖石刻留有品茗颂茶的诗句。

    历史的荣光延续在现代,潜山茶叶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力,如今茶园总面积增加到12.01万亩,良种化率38%,位于安庆市之首。主要产品“天柱剑毫”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产量由当年的几十公斤发展到现在500吨,产值1.4亿元。全市绿色综合防控等示范点达到3.5万亩,全市认证茶叶绿色食品基地达4.5万亩,年产干茶2400多吨,产值3.2亿元。

    作为安徽省十大茶叶产业县之一,潜山市连续六年将茶叶列入六大特色产业,每年安排1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并制定出台了潜山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几项政策,从基地建设、三品认证、清洁化加工到品牌建设,实现政策全覆盖,基地规模得到了扩大,加工能力得到了提升。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茶产业被市委市政府列为脱贫主导产业,至目前全市种植茶叶达到省发展标准的贫困村26个,种植面积24万亩。2019年,全市茶叶总产达3400吨,产值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25%和7.6%。

    茶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潜山,仅采摘鲜草就能为茶农带来采摘收入一个多亿,而除草、施肥、修剪、加工乃至销售等都能带动大量山民就业,茶叶富民主导产业地位作用突出。目前,潜山59万人口中有12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000多元。

    独特的地形地貌,绝佳的生态气候,肥沃的宜茶土壤,优良的茶树品种,加上政府强有力的引导,造就了潜山茶产业的理想孵化摇篮,使其成为潜山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

    二、潜山茶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虽然潜山茶产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产业实践基础,但是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品牌市场占有率较低

    目前,潜山茶叶有两个品牌商标,天柱剑豪商标和弦月商标。天柱剑豪是天柱剑豪茶业联合社持有,主要由市级龙头企业组成,股东权益120万元,是一个公共品牌。弦月品牌隶属于彭河茶叶合作社,幸福茶场为核心企业,也是一个公共品牌。两大品牌区域特色明显,在潜山本地美誉度高、成长性好。当前,虽然具有两大金子招牌,但是该品牌之下主推品种过多,包括毛毛月、云雾等等,缺乏专一性,众多品种混战江湖,文化概念缺乏,无法让人记忆深刻,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市场上的消费者,记住的是茶的品类,却没有记住茶的品牌,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选择就是没有选择。由于茶叶品牌缺乏品牌战略规划,茶叶价值缺乏深度挖掘,品牌定位不清,加之茶叶企业在品牌建设、营销、广告等方面投入不足,许多加工企业质量意识差,包装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仍处于低成本、无序的场外竞争阶段,导致茶叶市场混乱,严重败坏了潜山茶叶的良好品牌声誉。潜山名优茶仍然局限于周边地区销售,市场主要在安庆本地,外地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重任。

    2、茶叶种植零散,规模化程度不高

    茶叶种植是以家庭承包为主,各自为政,清洁化加工比例不高,部分加工场所条件简陋,设备老化,茶叶品质不够稳定,缺乏集中有效的管理机制。茶叶种植是保证茶叶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因为缺乏规模化集中有效管理,导致茶农普遍缺乏茶叶种植专业技术、系统技术指导,茶园管理水平较低,施肥、施药、防虫、土壤保护等方面手段单一,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和品质,进而影响茶叶加工、销售等后续产业环节。此外,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对污染防治不重视,这不仅与绿色无公害茶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也给潜山茶叶市场的发展带来严峻的国内外竞争及挑战。

    3、茶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脆弱

    目前潜山茶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度低,茶企小而分散,产业链条脆弱,生产环节单一,它既不能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也不利于资源的集群效应。作坊式加工户太多,乡镇从事粗加工的小规模加工企业占潜山茶企业的绝大多数,缺乏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这些小规模加工企业没有做品牌的实力,工艺粗糙、生产加工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生产的茶叶质量低,大量的鲜叶资源被浪费,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一些企业管理能力差,在核心消费区找不到切入点,茶叶加工后转移快,甚至没有加工。大量鲜叶直接流出,真正体现了经销商获得高附加值的环节,使得潜山茶叶成为外地企业的原料基地,造成了潜山茶产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状况。

    三、潜山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虽然潜山茶业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署,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依然有大有作为的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多追寻精神生活,茶文化、茶艺等也逐渐发展起来,甚至世界范围内也已广泛接受茶饮料。茶叶的发展又迎来一个高潮,不仅传统茶品得到推崇,茶饮料、速溶茶、茶食品、茶牙膏等日用品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茶产业将成为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产业之一。为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助力潜山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

    1、大力弘扬潜山茶文化

    所谓茶文化,应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这一过程体现了形式与精神的统一,是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潜山茶在2000多年来在选育、种植、加工、交易和品饮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宝藏。我们要立足潜山实际,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茶产业优势,在牢牢把握这个优势基础上,大力弘扬潜山茶文化,让茶香飘满天空,让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助力潜山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要结合历史,突出具有潜山地方特色的禅茶文化、茶歌文化、茶技茶艺文化。在很多潜山导游看来,游客对潜山茶文化旅游兴趣浓厚,但潜山茶文化资源的展示方式单一,他们除了了解天柱茶传说中常见的茶艺表演和相关文化外,几乎没有什么知识。茶歌、茶会、茶舞、茶王赛的开发效果不理想,资源与景区整合程度不高,景区建设与运营有待加强。建议要充分利用茶文化资源,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扩大宣传,加强与学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的文献资料,并进一步挖掘整理茶民间故事、茶俗、茶诗、茶楹联、茶歌、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资源,通过实地考察、高端论坛等方式,多方面着力茶文化研究,提高茶文化与旅游的联系密度和研究深度。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有着6000年文化底蕴的痘姆陶技艺,通过丰富、多样的茶(瓷器)古董的展示,给我们呈现出逾越千年的茶(瓷)文化的独特之美,做到“此地无声胜有声”。通过茶瓷器这个载体,让游客加深了对潜山茶乃至中国茶(瓷)文化的了解。最为关键的一点,建议潜山实施全领域的茶艺生活,把茶文化向城乡、家庭和社区渗透,把茶文化艺术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对茶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使茶文化事业后继有人。

    2、逐步构建现代化茶产业体系

    未来,茶业必然会产生更多专业化的细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更加注重品牌美誉度,更加便捷的营销。这对潜山茶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定了努力的方向。

    (1)借助已经成立的茶产业协会,引进相关科学技术和茶产业专业人才,逐步构建现代化茶产业体系,推动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发展。依托茶叶协会的核心团队对潜山茶进行准确定位,确保潜山茶站得稳、有根基、展得开、能延展。既要摸清企业的现实情况需要,又要对与之匹配的产品质量和广泛的消费需求理清脈络;在此基础上,让潜山茶拥有足够的发散点和支撑点,为多角度跨领域的品牌运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最为关键的是要易接受、易传播。品牌定位和品牌观点必须易于受大众理解和接受,才能得到有效、快速的传播。“今天你普洱了吗?”云南普洱茶的一句简单问候语让普洱走向大江南北,至今,围绕普洱延展的茶艺、茶具、茶刷、茶饼也走俏市场。潜山茶叶要从竞争的角度出发,在目标市场、目标客户群体的心目中找到一个独一无二富有价值的位置。

    (2)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区茶叶种植和经营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及时将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和茶园管理理念传递到茶叶种植“一线”。严格控制茶园农药、化肥使用,减少茶叶污染,提高茶叶品质,降低农残度及其他重金属含量,科学种茶,保证茶叶产品绿色、健康、安全。

    (3)要延伸产业链条,融入健康养生产业理念,这可以与潜山市医药健康首位产业做到遥相呼应。潜山茶除了传统的茶产品,还可以对茶叶进行细化加工,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外推介上下足苦工,寻求外力,与知名大企业联合。茶产品的深加工可以与餐饮业跨界融合,发展茶食品;与医疗保健跨界融合,发展茶保健品;与体育健身跨界融合,发展体育功能茶饮料。围绕茶叶种植主营业务,实现多种业态的有机跨境融合,创造更高水平的附加值。

    3、注重茶叶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

    茶旅游一体化是茶产业、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是以茶叶为主题,以茶叶资源、茶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形成茶旅游的经济链,最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增加茶在旅游体验中的价值,通过茶产业使旅游更加丰富多彩。实现茶旅游一体化发展,是丰富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潜山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厂变体验馆、茶园变客栈的一体化发展思路,探索形成茶旅游发展模式。

    目前,潜山市槎水镇天方集团慢生活庄园,打造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天柱山镇结合旅游推介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是茶旅开发的有益尝试。正所谓独木难成林,如何依托茶叶资源形成茶旅融合大气候,需要政府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1)依托本地特有独有品种为引领,引进世界所有品种,规范种植茶叶科普园,以争取全国乃至世界级茶叶专家到潜山市进行考察研究;(2)建涵盖六大类茶精致小型加工厂,并建相应体验馆,让茶叶爱好者只有来到潜山才能了解六大类茶的加工工艺,并品名六大类茶的独特性;(3)依托潜山市红色旅游资源,以产业加旅游的思维创新茶旅游产品,在茶区以精品旅游线路为载体,配套建设精品农家乐,高端民宿,按5A级标准打造景区,使其成为有效推进潜山市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综上,潜山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并有其发展的各种优势条件,一定要抢抓新时代发展机遇,围绕市场,挖掘茶文化历史内涵,让“茶文化铸魂,茶产业扎根”的理念深入潜阳大地,努力实现潜山茶文化在现代与传统中穿梭,强化茶旅融合,不断发展和壮大茶业产业,推动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商的“茶都”。

    (作者单位:246300安徽省潜山市农业农村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