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对策研究 |
范文 | 钟婷 [摘 要]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迅速推进,农业物资投入量大幅度增加,加上使用不合理和无害化处理技术落后,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就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统计数据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污染现状;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01 [文献标识码]A 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化肥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畜禽粪便、塑料农用薄膜以及生活垃圾等通过农田排水、地表径流的方式进入河流、湖泊,造成地下水和农村周边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以及难以监测的特点,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近几年发展趋势令人堪忧,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6-2015年统计数据为基准,对赣州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试图对加强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提供依据。 1 赣州市概况 赣州市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纵距295Km,横距219Km,全市总面积393.17万公顷,按行政辖区划分为3区1市14县。全市总人口数为96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24万人。赣州市属亚热带丘陵区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318.9mm,年内降水多集中于春夏,秋旱明显。 2 污染来源与现状 2.1 化肥污染 近年来,随着高投入、高产出农业的发展,全市对化肥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化肥施用过多及不合理的现象日益凸显。根据赣州市2006-2015年的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全市化肥施用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2015年调查统计,全市耕地面积共有37.58万公顷,化肥施用总量为24.1万吨,平均施用量约为641.30Kg/hm2,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设置的安全上限(225Kg/hm2)。 尽管肥料的大量投入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对保持农产品长期稳定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容易造成化肥污染。无节制施用比例不合理的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肥料有效利用率降低,减少农作物产量,从而加大化肥的施用量,引起更严重的土壤污染,形成恶性循环。施用方法不当,尤其是氮肥浅施或撒施往往造成氮的流失,氮经过反硝化后被农作物吸收,使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2 农药污染 通过统计分析,赣州市近10年农药年平均施用量为1.43万吨,其中2015年赣州市农药施用量为1.54万吨,比2006年增加了9.9%,单位面积施用量为41.10Kg/hm2,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4倍。由于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使用方法不恰当而造成资源浪费,喷洒于空气中以及作物上附着的农药随雨水渗入土中,增加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及衍生物,破坏土壤原有的化学成分,降低土壤肥力。土壤中农药又经雨水冲刷流入江河海中,引起水环境的污染。另外,农药被作物直接吸收残留于农产品中,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尤以蔬菜、瓜果农药残留超标明显。 2.3 农膜污染 近10年来,赣州市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赣州市2015年农膜使用量高达1.3万吨,比2006年增加20.23%,随着农膜产量的增大,其使用面积也在扩大。虽然农膜的推广使用增产效应显著,但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有关研究表明我国连续覆膜5年的农田农膜残留量达到78Kg/hm2,农膜本身属于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分子量在2万以上,难以被土壤中微生物降解,降低土壤的渗透性能,影响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造成作物减产。农膜经暴晒释放的联苯、邻苯二甲酸等物质对作物具有毒害作用,污染农产品,危害人类健康。另外,废弃的农膜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房屋前后,日积月累,影响村容村貌,破坏农村生活环境。 2.4 畜禽粪便污染 随着畜牧饲养方式集约化、机械化的转变,赣州市畜禽规模养殖业迅速发展。2015年全市共有存栏猪368.3万头,牛69.5万头,家禽4451万头,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及粪尿,对区域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市畜禽粪便COD排放量达23.2t,COD排放达标率100%,氨氮排放量为12.6t,氨氮排放达标率98.5%。虽然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畜禽规模养殖尚未产生大面积严重的污染问题,但粪污处理效果不理想,仍有部分规模猪场存在无设施直排,或有设施偷排现象,沼渣沼液得不到有效利用。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大肠杆菌、蛔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和氨氮进入水体、空气和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5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农业生产垃圾指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农产品过剩或加工后的废弃物等,我市大部分秸秆被焚烧或未经腐熟直接返还田间,不仅使秸秆中的养分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变成有机物污染,还造成大气污染。众所周知,有关农产品滞销新闻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农民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农产品过剩,严重滞销。农产品滞销不仅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大量的农产品并未达到还田肥料的标准,而被抛弃于道路两侧或田间,直接变成垃圾,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是令人痛心的。 目前,我市農业人口约有732万人,生活垃圾数量巨大,若按每人产生0.5Kg/d生活垃圾计算,一年共有133.59万t。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从种类上发生了质的改变,由原来单一的农产品废弃物转变成塑料包装、塑料瓶、一次性餐盒以及腐败瓜果菜叶的混合体。由于村民居住分散,缺乏固定的垃圾堆放点和专门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难以进行集中处理,长期以来被随意堆放于村头屋旁,或就地焚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于河沟农田中,影响农村环境面貌,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3 污染原因分析 3.1 规章制度体系不健全 赣州市的农业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和监控体系相对来说不够健全,导致农业机构环保工作滞后,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不力。与此同时,多数县级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因缺乏检测设备和资金而不能为农民和政府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信息服務。 3.2 环境保护意识较淡薄 对于农业生产,许多农民重产量不重质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农膜,不注重避免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对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生态环境危害的认识较薄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意识不强。 3.3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农业技术的需要,致使广大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时缺乏科学合理施肥用药的知识技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太低、推广经费使用不合理、推广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推广力度不大等等。 3.4 生产经营模式太粗放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和土地政策进一步开放,农业发展正向大规模经营方向发展。但是赣州市大部分地区还在实行小农经营模式,停留在粗放的低级阶段,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致使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民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认识不足,人为地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4 防治对策与建议 4.1 加快建立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农业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办法。然而,赣州市目前还没有一部独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因此,赣州市应加快农业环境立法步伐,尽快制定《赣州市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提高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视,法制化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同时,赣州市各县级地方政府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具有地方性、操作性强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另外,相关部门要明确各地方政府部门的职责,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真正加大执法力度,充分运用政策法规和行政手段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且需要广大社会群众参与的任务。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宣传册等媒体途径,普及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知识,提高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危害性以及防治方法的认识,增强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其次,农业部门要建立污染防治技术推广队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知识技能培训,为农民开展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服务。最后,各级政府要在农业发展规划中加入农业环境评估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按照政策法规排放达标的农业企业和个人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与奖励,对污染环境的生产行为进行经济惩罚,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4.3 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体系 对农业面源污染因子进行监测,能够及时全面反映污染情况,为实施治理提供信息依据。 从监控体系来看,尤其是县级农业环境监测机构,设备落后不齐全,缺乏检测资金,监测效果差。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建立与完善市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实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趋势。同时,可在重点区域或生态敏感区设置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点,筛选和推广具有区域适应性的防治技术。除了有效的监测之外,监测部门还应配备综合防治执法队伍,旨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时进行执法检查,使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4 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综合技术 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是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从源头治理出发,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大力创新和推广科学先进的生产技术。一是合理施肥,鼓励有机肥和无机肥平衡使用,提倡配方施肥技术。二是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轮换使用多种类型的农药,结合耕作措施、育种技术等综合防治农业病虫害,加强规范农药生产、销售,开发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三是循环利用畜禽粪便,加强监督管理养殖业污染物的排放,督促规模化养殖业使用粪尿处理设施,发展以“猪-沼-果”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发酵技术等转化成有机肥,将养殖业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四是重视塑料农膜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研发和推广可降解农膜,减少农膜污染。 [参考文献] [1] 胡心亮,夏品华,胡继伟,等.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06). [2] 赵崇山,楚君,王洋.农药、化肥与农业污染[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3] 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 [4] 徐钰,刘兆辉,江丽华,等.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