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社区参与的三亚中廖村乡村优质旅游构建研究
范文

    胡雨凯

    [摘 要]自2016年海南大力建设全域旅游以来,海南乡村旅游逐渐进入精品化建设时期,海南省提出进行乡村旅游精品化建设,打造优质乡村旅游点。三亚中廖村作为其中优质乡村旅游建设示范点,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研究中廖村的发展模式,总结经验,从而对三亚乡村优质旅游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优质旅游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节奏的提高,都市人群越来越向往乡村的田园生活,乡村旅游产业应运而生,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保持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海南省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16年海南大力建设全域旅游以来,海南乡村旅游逐渐进入精品化建设时期,海南省提出进行乡村旅游精品化建设,打造优质乡村旅游点。

    从国家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视为创新旅游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三亚自2016年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点工作以来,现阶段,三亚市已开始在乡村旅游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目的是尽快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建设优质乡村旅游点,使当地旅游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然而三亚乡村优质旅游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也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程度各不相同,也引发一定的社会矛盾,因此,选择其中优质旅游发展的代表——中廖村为例探讨社区参与三亚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而对三亚乡村优质旅游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2 三亚中廖村优质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中廖村位于三亚市北部,村庄西接G224国道,南邻三亚绕城高速和东线高速,距离三亚市区半小时车程,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6810亩,现有812户,3350人,是一个纯黎族村庄。然而,地处黄金地段的中廖村却打造了“零违建”传奇。目前,中廖美麗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以挖掘中廖村三大特色资源(种植业、黎族文化、田园风光)为基础,规划“五带五区”(五带是指民族工艺品加工带、乡村观光带、农业观光带、生态农业体验带、休闲体验农业带;五区是指入口服务区、自驾车观光区、果林采摘区、山地果林种植区、农业科普区)。所有经营类项目都交由村委会单独负责,确保村里经营收入自主化,村民自己当老板。2015年10月,中廖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启动,一期工程2016年2月基本完成,春节期间就喜庆迎客收获开门红。2017年中寥村在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的加入以后,发生了产业导入后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可喜变化。目前,中廖村升级改造计划已投资1000万元,建成阿爸茶社、花瓣咖啡厅、花田民宿等9个旅游项目,“五一”试营业期间共接待1万余名游客。

    2.1 开发模式

    通过调研,目前中廖村进行优质旅游开发主要由三亚旅游委牵头,深圳华侨城参与建设和指导,社区居民主动共同开发建设,最终形成了中廖村“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协调合作开发经营模式。1.主要机制:形成了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同开发模式,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开发并适当提供资金支持,村民积极参与,旅游企业与村民分成收益,最终实现企业和村民双赢目的。2.三方各自职责:政府主要职责是进行指导和统一规划,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深圳华侨城公司主要由三亚旅游委牵线塔桥,负责引进企业资金支持,企业进行产品研发;而村民参与主要采取自主自愿原则,鼓励村民全员参与共同开发,共享收益,共同致富。

    2.2 具体方式

    2.2.1 政府重点扶持大力助推

    2016年底,三亚市市政府印发实施《三亚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及《三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市委严朝君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域办”)设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在《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三亚美丽乡村旅游,打造一批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中廖村乡村旅游成为三亚市政府建设重点,大力扶持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

    市政府大力助推中廖村建设,对中廖村建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策略,促成华侨城公司与中廖村委会合作。2017年4月7日,华侨城(海南)公司与中廖村委会达成合作协议,引领中廖再次“蝶变”,带领村民踏上致富路。中廖村虽然是按照景区模式打造又不等同于景区。景区运营不影响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要让村民融入景区建设中来,又要让村民切实享受美丽乡村发展成果。与此同时,中廖村将会抓住机遇,加强对外合作,扩大数据源,吸引华侨城资源要素融入,增强内生动力,成为三亚美丽乡村的靓丽名片。中廖村“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发展成为串起三亚推进全域旅游的一颗闪亮“珍珠”。

    2.2.2 企业积极参与进行开发理念创新

    中廖村进行开发建设由华侨城公司和三亚市政府共同主导,提出新型开发理念——“原种、原地、原产”的旅游模式,即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在华侨城的带动下,中廖村将会转变农业产品管理理念,从鼓励扩大销量向拓展销路转型,从发展特色农产品向树立品牌特色拳头产品转型,从单一发展特色农业向特色农业与“乡村游”有机融合转型。中廖村应当扶持几家种植基地,打造几个拳头特色农产品。同时,做精、做优、做特全旅游产业链的精品旅游产品。未来,中廖村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旅游延伸产品,将直接通过华侨城公司以及华侨城公司拥有的强大“朋友圈”直接输送外地,飘香海内外。

    2.2.3 社区村民主动参与旅游建设

    中廖村在进行优质乡村旅游开发时坚持社区参与,社区居民也积极主动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坚持干部带头,尊重群众首创,发挥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各级干部身体力行,主动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通过组织村民观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电教片,学习借鉴省市先进村面貌改造提升经验,强化群众主体意识,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做好土地流转和闲置宅基地回收等工作,增强了干群协同创建美丽乡村的原动力。生态生活相统一。垃圾站、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了过去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恶劣环境,既有助于保护生态,又能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提升幸福指数。环境也改变了人,广大村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也渐渐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纷纷种植花草、绿植,装点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形成了保护生态与方便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 三亚中廖村乡村优质旅游构建措施

    依据规划,在坚持市政府指导下,中寥村按照三亚市“双修”“双城”的要求和“大脚革命”、海绵化建设的理念,抓好村庄生态文明建设。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不砍树、不拆房、不征地、不贪大、不求洋,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进行规划设计,保留乡村整体的建筑风格,留存本土的特色文化,保住原始生态和黎寨风情。中廖村成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规划、因地制宜出特色,重建设、因势利导巧投入,重效果、因陋就简锁乡愁,重社区、因人成事聚合力,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与黎族文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逐渐成为一个“既富又美的特色村落”。在创建过程中,中廖村走出自己独有模式,它的创建特点如下:

    3.1 注重整体规划,挖掘自身特色

    中廖村在创建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宁留空白、不留遗憾,立足村情实际,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布局、各功能分区、微景观塑造等进行精心设计,体现特色和品位。中寥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不急于求成、大干快上,而是进行系统分析,充分论证,并邀请知名专业设计公司精心规划设计。中廖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以挖掘中廖村三大特色资源(种植业、黎族文化、田园风光)为基础,规划“五带五区”(五带是指民族工艺品加工带、乡村观光带、农业观光带、生态农业体验带、休闲体验农业带;五区是指入口服务区、自驾车观光区、果林采摘区、山地果林种植区、农业科普区)。

    3.1.1 突出黎族文化特色

    中寥村全村总面积6810亩,现有812户,3350人,是一个纯黎族村庄。中廖村虽然是按照景区模式打造,但又不等同于景区:中廖村的开发建设,首先在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的基础上,景区运营不影响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又让村民融入景区建设中来,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切实享受美丽乡村发展成果。在规划中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充分搜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黎族传说、名人轶事等,充分利用黎族元素和符号,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生命力。

    3.1.2 突出旅游特色

    注重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创意,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上下功夫,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打造的各个特色小镇,街道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满地绿树红花,各具风格、形式多样的农家院、骑行道、咖啡厅、传统小吃作坊等旅游创意点,彰显了乡村特有的恬静优雅之美,吸引众多游客徜徉其中、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3.1.3 突出环境特色

    坚持走绿色生态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把美丽乡村的核心卖点落在“美”上,用“美”的环境引导方方面面的建设。走进中寥村,浓郁的乡土风情扑面而来:沿着村内的环湖栈道漫步或是骑行,清风习习,拂面而来;九品莲花在池塘里摇曳生辉,肆意绽放;近处绿树成荫,远处青山入画,具有乡土特色的黎族陶罐矗立在民宅前,一棵棵槟榔树从木栈道中拔地而起,大小莲池内鸭鹅成群,与游人亲密接触,浓郁的热带乡村风情令人心旷神怡,散发浓浓的乡愁情怀。

    3.2 引进外部资金,重视开发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方式上,精准投入、科学引导,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探索了市场化融资运作模式,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财政资金撬动:政府主要通过投入引导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如修建道路、垃圾站、污水处理厂、供气设施等,让村庄具有市场运作的条件和可能,以此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中廖村的二期工程,成功引进了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计划总投资3亿元至5亿元,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建成阿爸茶社、小姨家餐厅、花瓣咖啡厅等9个旅游项目,后续有儿童欢乐田园、冒险乐园、乡创学院、彩棉科普基地等12个项目正准备入场建设,预计2020年前全部完工。

    3.3 注重产品开发,创新产品主题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砍树、不拆房、不征地、不贪大、不求洋,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进行规划设计,保留乡村整体的建筑风格,留存本土的特色文化,保住原始生态和黎寨风情。没有扔掉老物件,没有拆掉老房子,而是把这些有历史的东西保留了下来,作进一步包装提升,留住了美好,锁住了乡愁。同时,在创建中积极挖掘黎族文化元素,让民族文化在农村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大榕树广场、春天里咖啡厅、骑行道、垃圾站、污水处理厂、供气设施则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进步,让村民和游客在田园式的农村中享受城市般的品质。重新定位中廖村乡村旅游主题,最终主题确定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参考文献]

    [1] 钟林生,郑群明.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 2004(04).

    [2] 宋章海,韓百娟.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8(02).

    [3] 王婉钰.海南省热带农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4(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6: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