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范文

    许婕 王征兵

    [摘 要]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直接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效果。但是现阶段并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也不能正确地评价村干部工作。因此,根据个案分析,对赵村镇进行问卷调查将监督考核内容辅以部分关键性评价指标,同时有选择性地和村干部面对面访谈,结合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的主要问题,将村干部绩效考核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对所有因素开展综合模糊评判,构建了村干部综合绩效考核评价的框架体系。

    [关键词]村干部;职务行为规范;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学术界已经出现了相关村干部绩效考核的研究,从多个视角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村干部绩效的指标。徐勇(2002)从针对村干部个体的个性化指标建立着手,突出几项关键性的业绩指标并进行量化评估。王征兵(2006)在《村干部考核体系创新研究》中提到从19个方面对村干部进行考核,每项指标的权重是对村干部和村民的调查所得,由村民代表对村干部打分,根据权重计算总分,可客观地考核和评价每个村干部。但是,随着时代更新,村干部工作的现状及其本身的特殊性质,对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使用和开发过程中,仍需完善其方式方法,使得具体的评估体系未得到以实际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建立更符合现阶段政策需求、群众要求的考核村干部工作的体系来完善我国基层队伍的发展。

    1 村干部绩效考核存在的問题

    1.1 村干部绩效考核监督机制的缺乏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村级治理的模式需要从统治型转向服务型,由自下而上的管理型转变为村民参与的自治型,由全能型转向有限功能型。这样的转变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上级布置任务减少,二是传统管理模式的改变;三是其他类型组织来接受村级组织的一些功能。村民代表没有被赋予实质性的权力,因此村民委员会的决策和行政得不到有效监督和评估。实践中,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的村民监督委员会虽然对加强村干部的监督有一定效果,但是其监督地位相对较弱,监督手段和措施也难以形成系统,监督方面分散,评估方面更缺乏。

    1.2 村级管理权力的集中

    村级决策和管理权力的结构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权力过度集中仍然问题突出。村干部所具有的集中管理权与分散的监督权呈现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导致一些村干部的权力意识膨胀,引发腐败等问题。

    1.3 村级治理内容空壳化

    农业税取消后一些村庄的村级集体经济失去依托,村庄提供公共品能力大为削弱,村级治理内容空壳化。村集体经济失去了基础,村民内部自治动力处于被抑制状态,村庄公共活动就容易落空,村干部缺乏实质性的治理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治理内容则监督及评估的内容缺乏。

    2 村干部绩效考核实证分析

    村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服务村民作为基础,科学测评出村干部实现其管理职责职能、满足村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绩效水平,必须体现服务性职能的价值导向和内在要求。

    2.1 村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步骤

    (1)构建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对村民进行村干部绩效测评问卷调查,有效了解村干部业绩,由村民根据各项指标对村干部打分,各项指标打分范围为0-10分。

    (2)确定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各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影响村干部工作的指标因素进行层次化、细分化及定量化,并将与决策相关的主要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在向5名专业人士进行调查、咨询的基础上,将同一层元素两两比较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比较矩阵中每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所赋予的权重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3)利用模糊综合判断模型对村干部绩效进行分析:①先确定因素集;②给定各自表层权重;③建立评价等级集;④建立模糊评价矩阵;⑤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⑥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

    (4)测评结果标准的划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85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评估不合格则须召开村民会议,确定保留或重选村干部。

    2.2 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确立

    本文根据《村委会组织法》中对村干部职能一则中的规定,将村干部绩效评价指标分为4个二级指标并14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

    2.3 村干部职务行为绩效评价体系的权重确定

    利用AHP法对村干部职务行为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权重确定,根据村干部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专业人士问卷设计,共邀请了共5名专业人士对这些指标进行打分,其中3名来自管理学专家、2名来自乡镇干部,专家和乡镇干部独立完成评判调查。根据计算得出一级指标单层权重,通过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每一层的权重与上一层权重相乘即可得到整个评价体系的层次总排序,结果所示。其中一级指标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结果为0.0252<0.1,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2.4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村干部绩效进行评价——以赵村镇为例

    通过赵村镇的实际调查,对其村民、村干部及乡镇干部进行考核测评表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其中有效问卷157份,村民126份、村干部19份和乡镇干部12份。

    (1)构建因素集。U={村庄经济发展,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行政任务执行,自身素质};

    (2)构建评判集。V={不愿评价,不同意,一般,赞同,非常赞同};其中很大为80-100分;较大为60-80分;一般为40-60分;较小为20-40分;很小为0-20;没有为0。

    (3)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利用村庄经济发展、社会及生态环境、行政任务执行与自身素质的权重向量与所对应的模糊评价矩阵,进行综合评价。

    (4)归一化运算。

    (5)得出绩效总评分为:R=B*H=0.64

    (6)结果分析。赵村镇村干部职务行为绩效评价分数为0.64,这说明在整个调查中,村干部的评价一般。其主要原因为赵村镇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一些村庄的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个别村庄甚至没钱。人均收入基本在3500左右。像这样欠发展的乡镇,村民对村干部在行政任务执行及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自身素质方面要求不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寻求经济发展。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来看,则需要激发村庄活力,规划正确发展方向。

    3 结语

    研究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村地区最缺少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需要做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激励村干部,使村干部可以有效工作,并且使之工作行为可以规范化,得到奖励与约束。绩效评价体系是通过对村干部职务行为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通过村庄内部进行实施。村庄监委会监督和指导,以确保对村干部评价合理、合法进行。规范是使制度有效实现的保证,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需要建立合理的程序,其具体可设置为:

    (1)组成考核组:考核组可由村监委会、乡镇党委抽出1-2名干部组成。

    (2)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村主任总结本考核工作计划,各个成员对考核提出意见和建议。

    (3)民主测评:需要考核组进行初步考核评价;通过发放无记名方式测评表,收集意见及考核结果,测评表发放比例为村民50%,村干部30%和乡镇领导20%。

    (4)调查核实:通过测评调查数据计算村干部各个得分情况,对考核中有意见或者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核实。

    (5)评定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获得优秀的村干部,各个村庄可根据其实际经济状况给予奖励。不合格者则需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议决定是否重新选举。这样充分运用考核评价的结果,村干部的奖惩与其密切相关,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2(02).

    [2] 唐学玉,姜志德.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J].调研·探索,2005(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