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小麦种植的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研究
范文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取得了明显进步,尤其是小麦种植机械化发展。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针对小麦种植涉及到的机械化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新型技术规避现阶段小麦种植存在的隐患问题,以达到促进小麦种植机械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实现小麦种植的机械化发展,不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土地利用率,还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劳动资源的使用力度,有效节省种植成本,具有较高的发展价值。

    1?现阶段小麦种植存在的机械化问题

    在小麦种植工作当中,实现机械化生产固然是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产量效果,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机械化问题不容小觑。如耕作浅,主要是指旋耕深度介于10~12cm之间,而机械翻耕在20cm左右,如此一来使得土层易出现变薄或者作物根系较浅等其情况。另外,基于此种耕作情况,水分与养分并不会得到合理运用,甚至会在降水或者灌溉期间出现严重的渗透现象,进而给小麦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影响,如洪涝等危害影响[1]。

    在肥料下移工作中也会存在某些机械化问题,如在使用肥料之后,基本会选择实行旋耕处理方式,此时多数肥料会遗留在土壤表层。肥料中的氮素、磷素会被大量挥发掉,严重降低肥料的应用效果,会对小麦最终的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这一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过度的机械化生产会导致土壤失墒速度过快,使得土壤的保墒性能严重降低,会对小麦根部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造成小麦生产产量过低的情况。

    2?关于小麦种植新技术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影响小麦种植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归咎为:病虫害因素、肥料配置问题因素、播种技术因素等。其中,播种技术的应用效果会对小麦最终的种植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技术得到了显著优化,以单项播种技术与复式播种技术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2.1?单向播种技术

    精少量播种技术。精少量播种技术需要选择合理的播种机械进行实施,通常会根据农业机械的实际需求,实行定量播种模式,优化小麦种子合理播种。以外轮式播种机械为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机械具有明显的排种器播种特性。

    精量与免耕播种技术。精量播种是目前比较普及使用的播种机械。在播种期间,需要根据农业机械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播种。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植株之间的种植距离、深度等基础条件,确保最终的种植效果。对于精量播种的排种器而言,根据不同播种需求可以分为水平盘式、锥盘式、气吸式3种,需要根据具体的种植需求选择最为合理的排种器。

    2.2?复式播种技术

    稻茬麦浅旋耕播种技术。这种播种技术需要多个工序流程才能够顺利完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稻茬麦浅旋耕播种技术的工序流程主要包括镇压、盖籽、碎土等工序。这种技术不但有效节省了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还有效提高了小麦的种植产量,具有较大的应用意义。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这种播种技术也需要多个工序流程相互配合才能够予以完成。主要包括的工序流程有:镇压、覆土、施肥以及旋耕播种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各种播种装置共同作用才能够予以完成。其中,在排肥与排种工作当中,基本上通过镇压伦实现的,取得的播种效果较为良好。

    3?结论

    促进小麦种植机械化发展,基本上可以实现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发展价值。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种植期间存在的机械化问题,采取对应的新型技术,规避生产风险,确保产量总量不受任何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王波. 浅析小麦种植的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04):66,69.

    [2]?杨晓霞. 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6(08):193.

    作者简介:

    景雅荣(1982-),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西宋村人,中级农艺師,本科,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