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庆文科状元造假实录 |
范文 | 尚 儒 在今年的高考媒体大战中,何川洋显然是无可争议的主角,但是,面对各种愤怒的谴责或者同情的安慰,这个年仅17岁的孩子更多地选择了沉默。或许,何川洋早就明白,自己其实并非真正的主角,而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那么,是谁剥夺了一个高考状元上大学的权利?何川洋现象到底触动了中国高考制度的哪根神经?谁又能保证“何川洋们”的闹剧不再重演呢? “我已经付出了代价,希望今后的考生以我为鉴吧。” 7月7日,经历了民族身份造假的惊涛骇浪之后,2009年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平静地接受了被取消录取资格的残酷现实。 与此同时,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正式发布通告,对其他30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也全部取消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资格。 一起近年来少见的高考造假事件虽然划上了句号,但是,围绕高考公平的反思却远远没有结束。 状元出炉 民族身份造假曝光 2009年6月24日下午6点,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正式公布了今年全市的高考分数。 何川洋,659分,重庆市文科分数第一名。 消息一出,重庆当地媒体蜂拥般地来到何川洋所在的南开中学。但是,记者们怎么也联系不到何川洋,因为他已经关闭了手机,拒绝一切采访。 据何川洋的班主任周斌老师介绍,何川洋在年级一直稳居前十名,但并不算拔尖,高中三年一次都没拿过年级第一名。这次何川洋考了659分的最高分,可以说是“爆出了冷门”。至于何川洋为什么要玩“失踪”,周老师的解释是,何川洋“很低调”,已向他明确表示不愿接受采访。 就在这时,记者接到数位网友报料,称何川洋是因为民族身份造假被查,所以不敢面对媒体。 据有关高考加分政策规定,民族考生加分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聚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一类是散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比如户口在重庆市区里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记者在重庆市招办信息网上看到,何川洋的名字的确出现在“2009重庆市直属中学报名考生中聚居少数民族(民族乡)特征信息公示”表中,其“享受照顾类别”为“民族乡民族考生土家族”。按照这个加分标准,何川洋应该得到20分的加分,这也是民族身份最高加分。 巫山县是何川洋的家乡,经过记者调查,何川洋父母的身份很快得到了确认,父亲何业大系巫山县招办主任,母亲卢林琼为巫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何业大的一位同事向记者证实,何业大因为儿子少数民族加分造假已被处理,何川洋的加分资格将被取消,其民族成分也将由土家族改回汉族。 两天后,记者与何业大取得了联系,他表示愿意接受采访,并首次对记者讲述了他为儿子修改民族身份的经过。何业大说,儿子何川洋就出生在巫山县官阳镇,从童年开始,何川洋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很好。由于自己和孩子的母亲起初都是乡镇干部,带孩子上班很辛苦,于是便托付给妹妹照看。“民族(土家族)是我妹妹办理的,当时我还不是招办主任。”何业大还表示,“何川洋没有享受到加分,民族身份的事情与他没有关系”,“我愿意接受组织上对我的任何处罚。” 接着,何川洋也首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其实根本不晓得是怎么回事。我就是专心把书读好,其他的什么都没管。”何川洋说,他从高一开始远离家乡到重庆城里读书,都是一个人照顾自己,没有人陪读。自打记事以来,爷爷,奶奶都在包帕子,背背篓,自己认为这就是土家族的特征。以前不用填表,高一开始填表,就一直填的土家族。 冰山一角拔出萝卜又带出泥 记者进一步调查获悉,何川洋其实只是众多重庆考生民族身份造假者之一。 重庆市今年的高考时间与往年一样,在6月7日和8曰进行。6月9日,就不断有考生、家长,老师及网友以各种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有大量考生享受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最初举报的矛头并非何川洋所在的南开中学,而是重庆市另一家重点中学巴蜀中学。南开中学某尖子班的一位考生告诉记者,考试结束后,他的班主任告诉他们形势很严峻,因为巴蜀中学今年一共有74名考生享受了20分的最高少数民族加分,并且这74名学生大多集中在该校的3个实验班(重点班)。也有人透露,巴蜀中学不但有74名学生享受了高考少数民族加20分的政策,享受加5分的考生也有百人之多。 “尖子考生的成绩都在几分之间。”南开中学一位老师说,“高考加分如果集中在重点班,将完全改变重庆市的高考格局。” 面对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呼声,6月9日下午,中共重庆市委信访办牵头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由市监察局组织市公安局。市民宗委、市教委和市招办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并向家长们承诺。将尽快公布调查结果。一些家长则提出了18日之前公布结果的期限,因为“等到23日以后,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一切将既成事实,处理就难了”。 6月11日,重庆市招办在其公众信息网上集中公示了重庆市直属中学聚居少数民族特征信息表,以接受群众监督。 6月22日,联合调查组宣布,共查出31名考生少数民族成分存在问题。 7月2日,重庆市招生公众信息网上公布了新的公示名单,其中少数民族加分学生约1.8万余人。这本是重庆市继查处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后,又一严肃高考制度的举措,但出人意料的是,名单上网公示一天之后即神秘消失,人们猜测,这可能是有关方面担心有人会根据两份公示名单的变化,找出官方尚未公布的31名造假者名单。 尽管如此,还是有媒体经过比对,发现第一次公示名单中的24名考生没有出现在最新公布的加分名单中,其中就包括已经曝光的两名考生:一个是文科状元何川洋,另一个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汤平之女田中。 北大弃录 香饽饽变成臭豆腐 作为重庆文科状元,已经失去加分资格的何川洋最终会被哪个学校录取,很快又成为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对31名造假考生的最初处理意见是,因在公示期间以被查处,其行为不构成加分事实,因此只是取消他们的聚居地少数民族高考招生加分资格,并未取消他们的高考录取资格。 何业大曾告诉记者,儿子已选好学习经济管理,但是去北大还是清华尚未确定。而何川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已与北京大学签订预录取协议,志愿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那么,北京大学会录取何川洋吗?北大招生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是否录取,还要等校方收到何川洋的志愿申报以及重庆市调查组正式公布有关处理文件后做出决定,北大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做好录取工作。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根据2009年4月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 合下发的《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份有关规定的通知》精神,包括何川洋在内的重庆市31名违规考生,都不排除被取消录取资格的可能。 记者注意到,这份文件的第四条中规定,“对于弄虚作假,违反规定将汉族成份变更为少数民族成份的考生,一经查实,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招生考试机构取消其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并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已经入学的,取消其学籍。” 2007年7月,西藏自治区招生委员会、教育厅和监察厅等部门就曾因4名高考状元中的3人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决定取消其录取资格,其中少数民族文科第一名和理科第一名为假冒少数民族考生或假冒西藏藏族干部职工直系亲属报考。 2009年7月2日凌晨,北大招生办公开表态,放弃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并声明另有类似情况的考生,一经查实也均取消其被北大录取的资格。 此时,何川洋和他的家人并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因为他的高考录取资格仍保留着,还有可能被其他学校录取。这方面也有先例,2005年,海南省当年高考理科状元李洋因“高考移民”身份无缘内地名校,后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且获得44万港元奖学金。 之前,何川洋的母亲声称已接到香港大学的邀请电话,但北大弃录何川洋的第二天,即7月3目,香港大学也正式决定放弃录取。不过,香港大学方面表示,拒录主因是何川洋英语水平未达录取标准,而并非其民族身份造假。 民间争议谁的屁股该挨板子 何川洋民族身份造假以及被北大,港大相继弃录事件,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重庆教育界一位人士表示,去年北大在重庆招录的24名文科考生中,有17名获得了加分。据一位老教师反映,这些获得加分学生的父母,大多非官即商,“很有办法”。 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家长靠手中特权为孩子加分,是对普通考生的不公平。而且,利用“民族成分”进行高考加分舞弊,揭开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花钱买分数”、“花钱点招”其实早已是大学招生腐败的“公开秘密”。 甘肃省会宁县农村教师王宗学认为,受益于加分政策的考生很少有农村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孩子,他们成为省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干部的可能性不大。公正的加分制度,可以为学业优秀的贫寒学子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从而促进社会平等,可惜这一制度在实际落实中变了味道。 专家学者之间的争论更是针锋相对。 媒体评论员盛大林写道,“以加分为目的,在民族成分上作假,就是挑战高考的公平性,就是亵渎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他认为北大弃录之举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令人起敬!”“给全国其他高校作出了榜样。” 法律界人士周泽则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北大弃录何川洋违法”,侵害了何川洋的受教育权。周泽指出,从媒体报道反映的事实来看,何川洋的民族成分造假,“这完全是其父母所为,而且是其上高中之前的事。当时,何川洋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年龄不到14岁,根本不可能理解父母行为的性质。即或何川洋后来知道父母为自己改了民族成分,在木已成舟,户口簿上已经是少数民族的情况下,要求其在高考填表时‘拨乱反正,再改成‘汉族,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强调,“我们必须明确,何状元民族成分造假,并非其个人行为,其个人也未从中受益。根据行为与责任对应的一般法理,何川洋不应该因此受到惩罚!如果北大可以弃录何川洋,任何大学也同样可以弃录何川洋。这样一来,何川洋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何在呢?!” “高考的公平是目前的高考制度存续的底线,也正在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但高考公平绝不仅仅是考场公平,还在于考试内容是否公平,加分制度是否公平,阅卷评分是否公平,招生录取是否公平……这一切都是支撑高考平台的支柱,任何一个的短缺,都会造成平台的整体倾斜。”网络评论员麦小迈如是说。 同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网友就何川洋到底该受到何种处理、该不该被录取展开激辩,有网友说,父母犯错,孩子无辜。毕竟不加分都考了659分,不易呀!北大清华还是应该录取他。立即有网友反对说,中国教育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第一位的,录取他是对中国教育的最大讽刺。 尘埃落定31名造假者全出局 7月7日18时许,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正式发布《关于对2009年高考招生中少数民族加分问题处理情况的通告》。明确表示取消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资格。重庆市招办还表示,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在为考生更改民族成分责任人已被严肃处理的前提下,不再对外公布31名民族成分被违规更改的高考考生名单。 与此同时,中共重庆市纪委,重庆市监察局也公布了对违规变更高考考生民族成分责任人的处理结果,给予石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汤平(考生田中之母)等115名党员领导干部党内警告处分,给予秀山县、彭水县、巫山县。石柱县、黔江区等地公安部门相关责任人撤销党内职务、撤销行政职务等处分;给予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责任人撤销党内职务,撤销行政职务的处分。 此前,巫山县委县政府已经对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原局长、现任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的万民强以及何川洋之父,巫山县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业大作出免职处理,对巫山县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林琼(何川洋之母)作出停职处理。 至此,重庆市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尘埃落定。重庆市文科高考状元何川洋将铁定不会被国内任何一所公立大学录取。 但是,对31名造假者名单是否公布的争议却并未结束。就在重庆市招生办公布处理结果的前一天,《人民日报》就重庆高考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刊发评论《高考公正需要信息公开》,文中写道,“有人善意地认为,这也许是为了保护涉及造假事件的学生,因为他们还很年轻。更有人尖锐地质疑,那些没有公开的造假考生,与已被曝光的两名考生相比,有没有更深的背景?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更多的幕后交易?如此讳莫如深,如此不公开的处理,又怎能起到惩戒和警示后来者的作用?”新华社也再发评论《高考造假名单不能再捂下去了》,对重庆市的做法提出了措辞严厉的批评。 一直关注此事的当地律师倪世钧还向重庆市招办递出一份《关于公开重庆31名民族成份造假考生信息的申请书》。倪世钧曾于2005年和2008年因两起行政程序,先后与信息产业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对簿公堂,并取得胜利。倪世钧说,因为事涉社会稳定,事涉基本的社会公平,事涉社会公众对国家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事涉重庆市的对外形象。“因此,我以一个公民身份申请其公开政府信息。”他表示,如果重庆市招办继续拒绝公布,他将到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法律界知名人士周泽则再次撰文,认为重庆招办取消民族成份被造假考生的录取资格,剥夺了这些考生的受教育权,是违法的;而重庆市招办不公布民族成份被造假考生的作法。也是违法的。 7月7日晚,在得知自己被取消录取资格后,何川洋在他的家乡巫山县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对于自己,他说:“人生本来就充满挫折,只不过,我17岁就碰上了。”内向而略显消瘦的何川洋比记者想象的要坚强和沉着。 对于父亲,他表示,“父亲的确错了,但这是出于对我的爱。我原谅他。” 对于未来,他充满自信“放心吧,没有了通知书,状元的成色也不会黯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