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的影响机制研究
范文

    胡红宇 陈政

    

    

    [摘 要]对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构成影响的因素中,决定社会交往的是群体阶层结构条件上所存在的差别,其社会交往造成障碍是不平等和異质性。本文就围绕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的影响机制研究这一主题,积极展开论述,重点从问题的提出、对框架和研究的分析和假设、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结果分析和建议进行阐述。

    [关键词]市民;农民工;情境体验;社会交往;生活场域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时代在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这种大背景中,大批的农民工不断地涌入到城市,一些学者认为,农民工同市民之间所出现的这种社会化交流,其积极作用在于有效地缩小市民同农民工之间的社会距离,有效降低城乡之间存在的排斥感。当然,也存在着一种异质的声音,认为农民工同市民之间的这种社会交往会加重市民和农民工二者之间的在身份上的二重性。

    但是,在实际中,农民工同市民之间的社会交往不是很好。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农民工社会关系是基于家庭与工友和老乡的这样一种关系,而同市民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处于一种差不多平行的一种生活状态。总体而言,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具有内倾性和封闭性,并且农民工的这种社会交往的关系强度同他们的交往愿望并且不同步。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鉴于农民工同市民之间存在的社会差距,如何有效地促使市民同农民工之间进行社会的交往,有效地促进农民工积极地融入到城市?对以上的这些问题进行回答,第一,必须掌握农民工同市民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往是逻辑问题。也就是那些因素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有阻碍作用。哪些因素则有助于市民和农民工之间的社会交往?

    鉴于以上问题,在本论文中所展开的研究,实际上就是两类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市民和农民工两类人。在本文中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进行阐述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这两方面就是情境体验和生活场域。于是同时提出有效促进农民工和市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的对策。

    2 对框架和研究的分析和假设

    根据布劳在他的《不平等与异质性》的观点,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模式,并指出了社会人群之间所进行的交往取决于人们在社会结构参数相交叉状况。真正决定社会交往的是群体阶层结构条件上所存在的差别。其社会交往造成障碍是不平等和异质性。也就是说,群体之间的如果分化大,那么其社会交往的障碍就大。此外,群体之间的交往程度还取决于相互接触的机会程度。

    从布劳的理论中,给我们启发,我们在讨论农民工与市民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往,应当充分地对农民工所处的生活场域状况。

    就职业生活场域这一角度而言,市民同农民工群体之间的交往会受到受雇状态和行业属性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农民工在不同的行业中就业,他们同市民之间的所进行的社会交往存在着不一致性。就目前来说,农民工在就业行业而言,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业、建筑装饰业、商业服务业这三方面。这三种行业之间,其工作环境的封闭性和劳动强度来说,建筑业数第一。他们白天在工地上上班,夜里就集中于工棚中休息,所面对的人只有农民工和少许的管理人员。故而他们同市民的接触特别少,其交往的水平必然最低。但是从事于商业服务的农民工,他们的行业本质上是窗口行业,他们同市民进行打交道,其交往的时间、机会明显要比建筑业的农民工多,即同市民的交往水平明显比建筑业的农民工高。而在加工制造业中,由于该行业的工作需要彼此合作,农民工在这一行业工作必然要和市民成为同事,接触的机会明显增多。

    此外对于受雇所造成的影响来说,其受雇状态的不一致会影响到农民工同市民之间的接触机会不一致。总体而言,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民要比受雇于他人的农民工更有机会同市民之间的交往,其交往的水平要高于受雇于他人的农民工同市民交往的水平。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下面的职业场域的假设:

    假设一:行业属性和受雇状态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构成影响。就居住类型而言,集体宿舍和集体工棚中农民工,他们基本处于社会生活的“孤岛”中。这种“孤岛”隔开了农民工同市民之间的交往,因而同市民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其交往的水平最低。但是居住于自购或者自建的房子的人,这一类人群同市民之间的交往水平相对要高很多。他们同市民在地位上的差距不太大,所以同市民的交往水平要高于其他的一些类型的农民工人群。

    而居住区域也有着影响。一部分学者认为,居住质量和居住区域相似的人群,彼此间由于有相似的地位和生活方式,进而彼此之间相互接触的可能性必然大很多。就当前来说,居住的区域有商品房小区、城中村、单位小区、工地等类型。处于工地的农民工,由于他们的居住条件非常特殊,居住区域封闭性很强,所以同市民之间的交往必然机会很少,其社会交往的水平自然最低下。在商品房小区中居住的一些农民工,由于他们在社会经济地位层面同市民之间非常相近,所以他们同市民之间的交往水平在各种农民工类型中居于首位。

    假设二:就闲暇生活场域而言,农民工的居住区域和居所类型会影响到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水平。农民工由于居住于集体宿舍和集体工棚中,该类型的农民工同其他的农民工相比,其社会交往水平要低。而同市民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往最高的是居于商品房小区的农民工。

    布劳理论认为,农民工同市民之间的这种能动性社会行为,其社会交往会受到加深。

    不可否认的是,农民工同市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但是由于群际之间所存在的互动作用,已经积极地融洽交往,以及存在的自发性情感存在,进而致使农民工和市民这两大群体,其存在的社会距离慢慢会缩小。

    假设三:农民工与市民的关系和农民工情境体验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水平构成影响。

    3 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

    3.1 研究设计

    就农民工同市民的交往而言,其交往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就是生活交往,另一个维度就是职业交往。而职业交往进一步细化,则可以分为情感型的职业交往和工具型职业交往。而生活型的交往同样可以细化,可以分为关照型生活交往、互惠型生活交往,以及亲密型生活交往、礼节型生活交往。

    在市民同农民工之间的交往中,造成其交往水平的因素很多,我們进行了模型同变量的积极设置。

    我们基于前文的假设,对下面一些量进行了回归模型。这些量有:市民关系融洽度、农民工个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以及农民工的居住区域、居所类型、受雇状态、行业属性。构建回归模型用线面公式表示:

    对于变量的定义和赋值等用下图给予说明。

    3.2 数据的来源和样本特征

    本文中,数据主要来自于某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2008/5—2009/4)其具体的数据给予具体说明。如下图所示:

    以上的数据显示出,我们单单从性别这一个层次来说,在性别方面女性要低于男性,男性所占比为57.1%。从年龄而言,占主要的却是中青年农民工。而在文化制度来说,据最多的为初中文化,占据46.9%。小学者为最低,只有12.6%,而高中\中专\技校则为40.6%,居于第二位。如果从婚姻角度来说,有58.9%的已经结婚。此外如果从行业来说,居于最高的比例地位的为制造业和加工业。

    4 结果剖析

    从构成交往水平影响因素而言,农民工同市民的交往水平,其平均值为2.75分,其交往水平有点偏下。而在社会交往水平中,由于农民工在不同受雇状态、不同行业和职业生活场域存在不同,因而农民工同市民的交往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其一,对农民工和市民的交往中,行业属性中占据构成99%的影响因素,不同的行业,其社会交往的效果不一致。其二,对农民工和市民的交往中,受雇状态中的90%的影响因素是存在的,但是不同的受雇状态,其社会交往的效果不一致。其三,对农民工和市民的交往中,居住区域有99%的影响因素是存在的。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其一,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受雇状态和行业属性方面影响。其二,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居住区域和居所类型方面影响。其三,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构成因素中,存在着情境体验的影响。

    5.2 建议

    第一,应该让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去内卷化”。第二,积极促使农民工生活空问的“去边缘化”。第三,积极实现农民工与市民两者之间的亲密化。

    [参考文献]

    [1] 王毅杰,丁百仁.社会信任分异:农民工与市民的比较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2] 田北海,耿宇瀚.生活场域与情境体验:农民工与市民社会交往的影响机制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4(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