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解读
范文

    宁宇涵

    [摘要]毛泽东把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现实结合起来,进一步诠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准确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矛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贡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观点实际上是对苏联理论界对当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错误理论观点的反驳,对我们研究和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转化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识码]A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作为苏联模式的一个缩影,自出版以来就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教科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新社会主义国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重要文本和资料。自1959年12月10日~1960年2月9日,毛泽东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苏联模式的读书小组,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毛泽东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同苏联经验相比较,既肯定了苏联经验中正确的东西,又提出许多具有价值和启迪性的思想观点。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观点上,与教科书的形成不同,毛泽东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吸收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形成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矛盾思想。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1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重大矛盾的重要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理论根源主要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矛盾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因此,深入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是把握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前提。

    1.1 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社会矛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规律,生产关系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到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的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变成桎梏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斯大林长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社会矛盾,否定了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导致社会矛盾暴露后处理不当,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埋下了许多隐患。正如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实践一样,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

    1936年到1937年8月,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开始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苏联哲学教科书,主要著作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以及《新哲学大纲》等哲学教科书。毛泽东积极吸收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哲学思想,完成《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哲学著作,解决了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识与实践关系的长期争论。从“实践”和“认识”的本质来看,毛泽东批判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没有认识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也没有说人们必须有一个理解规律的过程,教科书对社会矛盾的理解并不完全不科学。

    1.2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寻找适合中国现实的理論真理和革命运动。在探索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毛泽东澄清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和任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胜利。1959年,毛泽东阅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实践论》与《矛盾论》适应中国的国情和革命需要,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者“右”的错误思想,它广泛用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建和领导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文本,为抗战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哲学思想的基础。

    2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过社会主义实践,也没有提出系统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列宁在短期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研究;长期以来,斯大林一直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旨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一些重大经济政治关系,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见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这些丰富的思想成果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在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56年9月党的“八大”文献、1957年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等代表作中。具体来说:

    2.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

    教科书指出:“批判和自我批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批评和批判克服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虽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它并没有将社会主义矛盾问题视为一个重要问题,甚至没有认识到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思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社会矛盾,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观点的提出,实际上是在质疑和驳斥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

    2.2 两种不同类型的矛盾思想。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斯大林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教科书还讨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及其与帝国主义的外在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不是一种对抗,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毛泽东看来,所有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教科书的这一段很有问题。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思想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都会发生变化,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可以不断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

    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以来,人民内部的大量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主导矛盾,毛泽东把思想政治方面的重点放在人民内部矛盾上。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他特别强调用统一,批评,团结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驳斥了斯大林的断言,即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打破了苏联模式的僵化,它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出现了“左”思想,这种正确理论的一些观点尚未实施,甚至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另一方面,它证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

    2.3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社会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得到了解决,“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已成为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家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与当前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经济和文化条件之间存在着矛盾。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条件下,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虽然毛泽东对八大决议的某些提法持保留和怀疑态度,但毛泽东当时支持并赞同这项决议。

    自1957年以来,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峻。事实上,它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确理解,逐渐将阶级矛盾视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阅读苏维埃“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毛泽东非常肯定地说:“我们在1956年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治决议中说,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表述是不正确的。”毛泽东错误地判断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再侵犯阶级斗争的重要理论来源。

    3 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思想的当代启示

    毛泽东对教科书中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批判,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重大矛盾问题,这是对苏联教科书和苏联模式最基本的批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影响深远,鲜明地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分析之中。

    首先,它为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矛盾提供了哲学基础。毛泽东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并且指出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哲学依据,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努力,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建设仍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也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全新研判也是基于社会的基本国情。

    其次,为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出发,抓住许多社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围绕重大矛盾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思想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从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至今已有6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环境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深刻的变化尤其体现在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即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状况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根本性变化,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反映,迫切需要做出新的概括和表述。

    习近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与时俱进的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中重大矛盾的新表现是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重点,为促进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认识前提。习近平准确理解和把握时代特征,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得出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正确结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结果。

    第三,为维护和发展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提供了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习近平准确把握了时代特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世界经历了新的变化,我们党在新的统治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新时代“新奇”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正面临新的社会矛盾。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它揭示了当前中国发展的特点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是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民族和全民族斗争的指南,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铺平了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制度约束,成功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僵化局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我们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事实: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建设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世界上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学习西方制度模式,任何国家都可以遵循适合其国情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蘇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6]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简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9]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