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
范文 | 黎丽菊 许忠裕 邓国仙 林树恒 潘海江 梁富华 于平福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背景意义,提出了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并从强化农业关键和基础性技术创新、强化种业自主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作为出发点、顺应我国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向往,而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战略部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则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之路。 1 背景意义 “三农”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根本性问题。2004年至2019年,中央连续16年发布的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指导“三农”工作,突显了“三农”问题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这一战略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省农科院时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农业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即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源”,是破解乡村振兴进程中遇到难题的“金钥匙”。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要聚焦产业兴旺这个重点,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依靠科技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科技需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出发点,把高质量发展要求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度量衡,全面提高农业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推广服务能力,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农业产业兴旺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方案、新模式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农业关键、基础性技术创新农业关键、基础性技术是实现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的重要科技依托 把保障有效供给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加强现代农业基础关键技术突破性创新,协同农业科研院所、农学高校、龙头企业研发中心等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加快现代种业、生物工程、绿色增产、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等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載体、新模式等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渗透互促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开发种养加一体化技术、农村产业融合技术和模式,深度挖掘和多维拓展农业的经济、生态、文化等内涵和外延功能,实现农业增值增效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3.2 强化种业自主创新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农业良种工程,强化种业创新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构建种质资源与基因发掘、育种技术、品种创制、良种繁育、种子加工与育种控制等科技创新链条 围绕特色种业重大科技需求,以农业植物、动物、林木、微生物四大种业领域为重点,着力突破杂种优势利用、生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高效制繁种等一批现代种业关键技术,选育和创制一批动植物新品种,提升种子种苗供给质量。加快建立种业研发新机制,完善新品种区域试验评价及展示推广体系,加强优势品种种子繁育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全面构建以产业主要导向、以企业重要主体、以基地发展依托、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 3.3 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创新,健全高新技术平台,培育农业高新产业。 扩大和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各类园区加快人才、技术、资本、项目、信息创新要素集聚,完善园区科技示范、成果转化、组装集成、孵化带动、高端服务、产业融合示范等功能,成为农业高新产业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另一方面,完善基层创新创业平台,激活基层创新创业动力。推动科技转化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向县域、镇村延伸,加快创新示范县、创新型村镇建设。发挥农业科技园区、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等载体功能,建好用好“星创天地”,构建完善乡镇新科技创新链条。 3.4 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加快打通从科研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的通道,推动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向乡村振兴一线转化应用,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成为产业振兴的强大助力 一是大力建设涵盖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等关键环节的全链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扶持建设业务特色化、服务专业化和手段标准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专业市场。二是鼓励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和做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构,探索成立区域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和种业特色优势区域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向农村转移转化。三是加大扶贫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品种技术要向扶贫产业精准输出,以选准品种、选准技术为突破口,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的主导产业。推动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四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输出。培育和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合作,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科技成果的大转化、快转化,形成覆盖更广、针对性更强、应用更直接的成果转化力,解决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萌山.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J].黑龙江粮食,2017(02). [2] 王志刚.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J].智慧中国,2018(08). [3] 林树恒,许忠裕,黎丽菊,等.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与研究——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05). [4] 许忠裕,莫婷婷,刘开莉,等.玉林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广西农学报,2016(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