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现代化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噪音问题探析 |
范文 | 张文平 彭斯琦 刘茂情 曹友全 夏源 [摘 要]文章就社会生活环境噪音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可能会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增加人们减噪意识,改变环境设施材质,引进减噪垫产品等一系列措施控制及消除噪音污染。 [关键词]噪音;社会生活环境;减噪垫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心,而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污染和噪音污染。现如今,噪音污染已经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相关数据表明,噪音以分贝为单位计算,超过40分贝则为有害噪音,而中国现已成为噪音污染较为严重的国家,因此解决噪音问题迫在眉睫。 1 噪音的来源 在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显示,中国有1/4城市的夜间噪音仍然不达标,意味着全国有1/4的城市睡在噪音里,而这些噪音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进行工业性生产中,机器设备工作发出的声音,即工业噪音。二是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通行工具运行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常常接触到的交通运输噪音。三是在进行房屋、工地建设时,使用施工机器产生的噪音,称为建筑施工噪音。四是最贴近人们生活,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社会生活噪音。这类噪音主要有电视的嘈杂声、电器运行声、安静场所移动桌椅的摩擦声等。经数据统计,我们感受到的80分贝以上的噪音有70%来源于社会生活环境。 2 噪音对人的危害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噪音,噪音污染虽然不会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对长期生活在噪音中的人而言,其身体健康会受到持久性、积累性的伤害,最终可能会威胁到其生命。 2.1 影响人的听觉 当人长期处于高分贝环境时,不仅会严重影响其心情,还会损害人的听觉,超过115分贝的噪音甚至会造成耳聋。根据临床数据统计,超过80分贝的环境会增加50%的耳聋几率,噪声聋现已成为卫生部公布的十大法定职业病之一。 2.2 引发多类疾病 根据医学数据以及实验证明,若长期处于噪音环境里,会加速体内肾上腺素分泌,使血压上升。而高血压正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噪音最终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且长期在噪音环境生活的居民,其心肌梗塞发病率也增加了30%,夜间噪音也使发病率更高。 2.3 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噪音是一种能分散注意力的刺激,会使人们出现心绪不宁、烦躁、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甚至神经紊乱等现象。现实社会中也存在不少因无法忍受噪音污染导致自杀的悲剧。 2.4 干扰正常休息与学习工作 学习、工作、睡眠占据人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良好的休息为积极地学习与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但是噪音污染不仅影响人的正常休息,还会阻碍学习与工作的开展,使人疲倦、烦躁、易怒,久而久之,将会造成精神衰弱。 因此,本文针对噪音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选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噪音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的减噪措施。 3 控制社会生活噪音的对策 3.1 增加减噪意识 社会生活噪音来源于生活,有效控制噪音最有利的措施就是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人们对于治理噪音的责任感。国家先后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对噪音污染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但许多法律都未区分噪音的来源,且包含范围不完善,导致人们对噪音污染防治未能明确地理解及认识。因此,必须完善法律法规才能解决现有问题,为噪音防治提供基本依据。 当然,除了借助相关法律支持,还需要加强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只有人们知法懂法,才能成为噪音污染管理的“执行者”和“监督者”。 3.2 改变设施材质 通过改变生活环境的相关设施,达到减噪效果。例如:装饰上可采用隔音吸音材料,减少其内部环境的噪音。而地面可采用木质或新型塑胶材料以及铺设地毯,来减小脚步声以及拉动桌椅时产生的摩擦声。据科学研究表明,在所处环境中增添绿植,可有效控制生活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同时,在选择家用电器上,也要注意其噪音说明,选择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品,并将噪音较大的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等)远离卧室。 3.3 引进减噪垫 控制噪音源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要想减少社会生活产生的噪音,就必须从噪音源头抓起。本文特引进减噪垫作为此研究减少噪音的主要措施,即为装在桌椅板凳上的减噪垫,从噪音源頭隔绝与地面发生摩擦来降低噪音。减噪垫采用新型橡胶材质、绒面工艺,耐摩擦,隔音效果极好,使桌椅与地面从根本上杜绝有声摩擦,防止噪音的产生。减噪垫贴附于桌椅腿底,减少了桌椅与地板间的摩擦,这不仅增加了家具的使用寿命,更起到了减噪、吸音等作用。 4 结论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人们对社会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而噪音污染不仅打乱人们生活与工作的节奏,还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破坏着生态环境。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噪音污染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控制噪音污染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法律的约束,提高人们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其次应在所处生活环境中的设施材质上下功夫,选择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品,来有效控制噪音。最后通过减噪垫从噪音源头进行控制,达到减噪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蒋新,刘尧琪.图书馆的噪音分析与控制[J].图书馆建设,2004(03). [2] 桂天岭.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中的问题探讨[J].南方农机,2019(02). [3] 白木,子荫.噪音影响心理健康[J].劳动世界,2002(07). [4] 张磊.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几点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