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贵州都匀绕家服饰的文化内涵与保护传承 |
范文 | 罗羚艺 王李 李天俊 [摘 要]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匀东镇的绕家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少数民族群体。2003年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瑶族,但其生活习俗与瑶族文化有较大差异。国内有学者对绕家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绕家民歌及部分民俗,對其服饰文化的研究几乎尚未涉及。因此,系统研究绕家人服饰文化并提出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对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绕家人;服饰文化;文化内涵;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匀东镇绕河村,聚居着一个尚待进一步识别的亚民族群体——绕家人。绕家人自称“育”,史称“幺家”、“夭家”、“夭苗”或“绕家”,从元朝开始就有相关记载,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都匀市民族志》记载,绕家祖籍在江西、湖广一带,后来由于战乱才长途跋涉迁徙至贵州,定居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平寨乡(现为匀东镇绕河村)。①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其族源、语言、风俗、节庆和社会心理都明显有别于周边其他民族。2003年,都匀绕家人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瑶族,但其坚持认为自己与瑶族在族源、族称、节日、服饰、宗教信仰及禁忌、婚姻、丧葬、房屋结构及形式、语言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比如:绕家人崇拜虎,而瑶族崇拜牛;绕家人最重要的民族节日是以农历十一月(冬月)第一个寅日(虎日)为岁首的“过冬”节,而瑶族没有“过冬”节;绕家人的服装为青色(藏青、藏蓝),而瑶族自古“好五色衣服”。因此都匀绕家人的族属问题至今仍未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都匀绕家人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其特有的服饰文化,并在岁月长河中基本保持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但由于身处的环境较为封闭,且长期属于未识别民族状态,所以很少被外界所了解。国内目前对都匀绕家人的研究较少,主要是研究其民歌及一些其它民俗,对其服饰文化的研究目前仍是空白。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记载,对其服饰进行系统研究,包括服饰造型、色彩、图案、工艺及其文化内涵等,并提出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进一步认识绕家、了解和传承其民族文化提供参考。 1 都匀绕家民族服饰概述 都匀绕家的民族服饰包括服装和饰品。根据性别和年龄划分,可分为女性服饰、男性服饰和儿童服饰,女性服饰中又可分为老年妇女服饰、青壮年妇女服饰和少女服饰。根据服饰使用的时机划分,可分为盛装和便装。 1.1 女性服饰 1.1.1 盛装 盛装是绕家妇女在重要节日或者走亲访友时的着装。 (1)头饰。包括头帕和额带,从古至今绕家妇女均将长发梳于脑后,然后盘绕成髻,已婚妇女包头帕,未婚少女系额带。头帕由额帕和头巾两部分组成。额帕为一条长型双层手工蜡染织布,青底蓝花,质地轻薄柔软,佩戴时以额头为中心,向两边缠绕头包围一周,于脑后打结固定。头巾覆盖在额帕之外,是一块长方形手工刺绣织布,两短边的一端通常留有约5cm的流苏,蓝底白花,整条头巾布满了各种动植物纹样。包裹时头巾覆盖整个头顶,有流苏的一端放在额头前面,像刘海一样将额头和两鬓遮住,有防晒、挡风、保暖的功用。未婚少女通常仅在额头上系上一条长条形藏青色手工刺绣织带,质地较头帕而言比较厚硬,为方便佩戴通常将两端缝合在一起,长度刚好为头围的一周,两侧绣有精美的彩色花朵图案,四周辅以金丝镶边,款式简约可爱。 在喜庆节日或者出嫁时,绕家妇女头上会戴一个银质头饰,头饰上部为孔雀开屏的图案,下部为十根吊坠,每根吊坠上有两朵花朵状薄银饰品,用两条短银链联结,下面一朵花的底部联结有较粗的银坠。发髻上插有一对凤凰形状的银发簪,发簪下端缀以若干类似水滴、蝴蝶、花朵等图案的小银片、小垂穗,纤巧细腻,灵秀生动。脑后插有金鱼饰面的银花梳,并附有银链吊穗,佐证了民国《贵州通志》中关于“夭家”服饰“发盘脑顶,饰以银泡”的相关记载。 (2)上衣。为和尚领、无扣、长至臀部的绣花衣,款式有左衽,也有右衽,均用染青或染蓝的布料手工纺织而成,顺着胸前和腋下依次缀有相对的四根小绳作为纽扣绑接。在领口和衽边有宽约一指的彩色刺绣滚边,袖口和衣脚均绣有较宽的以红色为主的彩色花纹图案。老年妇女上衣后背正上方绣有长方形的彩色几何图案,图案中有“寿”字,衣服的其它镶边上也有寿字。绕家妇女有时还会用鸡蛋清浆一遍绣花衣,使得绣花衣外观上更加光滑、亮丽,同时还能防雨水污垢。 (3)围腰。绕家妇女着盛装时,通常会在腰间系上一块用鸡蛋清浆过的正方形藏青色围腰,围腰边上绣有精美的、以红色为主的彩色花纹。腰带是用彩色丝线织成的宽约一指的花带,一端还串有10颗左右的白色小贝壳。 (4)下装。已婚妇女通常穿超细折的过膝藏青色百褶裙,裙角颜色变浅,为蓝色,宽约一掌,整条裙子仅布满无数细长条裙褶,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未婚少女不论盛装还是便装,下身通常只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土布长裤,近几年只有在一些表演场合少女才会穿裙子。 (5)鞋子。为船形高鼻的绣花布鞋,鞋壁分两半缝合而成,藏青色布底,鞋面上绣有各种彩色动植物图案。未婚少女的鞋头上多了一个毛线绒球。 (6)首饰。不论已婚妇女、未婚少女,不论盛装、便装,绕家妇女都会在脖颈上戴一个款式简单的银质实心项圈,这是绕家妇女最主要的首饰。 1.1.2 便装 便装是绕家妇女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着装,根据年龄不同便装也有所不同。 绕家妇女的便装是对其盛装的演变。绕家妇女自古以来都穿盛装,清代以后为了方便劳动和缝制简单,才逐渐将盛装与汉族服装相结合,创制了便装。着便装时头上不戴头饰,仅包头帕或系额带。鞋子和着盛装时一样,脖子上也戴项圈。下装为藏青色或黑色长裤。与盛装的区别主要在上衣和围腰。已婚妇女便装的上衣为矮领、右衽、长至臀部的藏青色土布短衫,领口和衽边均用金线滚边,袖口绣有两道简单的彩色花纹图案。未婚少女的上衣与已婚妇女的相同,只是底色较浅。围腰的胸前部分绣有梯形花朵图案,周围缝有两道蓝布细褊,图案上方钉着一块印有金鱼、莲花等图案的银质胸牌,胸牌通过银链与脖颈上的银项圈相连。腰带为浅蓝色,两端挑有金色线须。 1.2 男性服饰 相较于女装,绕家男装的款式则非常简约。在日常生活中,上身均穿自织自染的藏青色对襟土布上衣,老龄人穿长衫,青壮年穿短衫。下身是藏青色或黑色的大裆土布长裤,脚下穿鞋帮为藏青色的布鞋,也是自制的,和漢家的百纳底布鞋差别不大。老龄男性头上还会包裹藏青色头帕,头帕两端留有线须。头帕呈圆盘状交错地缠绕在额头和后脑勺处,固定后线须垂在头部右方。在一些重要节日,绕家男性还会穿上一件藏青色绣花马褂,马褂的衽边和衣脚均绣有宽约三指的彩色几何图案。 1.3 儿童服饰 绕家儿童不论男孩女孩都要戴帽。男孩通常戴“少爷帽”,帽子由八块不同颜色的布拼织而成,帽檐均用蜡染布镶边。女孩戴鱼形帽或者猫头帽,帽子上均以彩色刺绣作为装饰,绣有鱼、孔雀、花草等图案。男孩女孩均穿藏青色土布衣服,衣服款式和大人一样,着藏青色或黑色裤子,年纪较小的孩童穿开裆裤。 2 都匀绕家服饰的文化内涵 都匀绕家服饰不仅是绕家文化的重要产物和载体,也是绕家人同其他族群得以区别的重要文化符号,是绕家地区特有的文化标志。 2.1 绕家服装色彩的文化内涵 都匀绕家人的衣服都是藏青色,裤子有藏青色、藏蓝色或黑色。而瑶族服饰则是象征瑶族祖先盘瓠(相传是一只五色犬)的五色斑毛,即红、黄、青、白、黑五色,正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中所记载:“盘瓠死,因(子女)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 绕家服装自古以来之所以崇尚青色,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古代绕家人常年身居深山老林之中,若服装色彩过于鲜艳,容易遭受凶禽猛兽的侵扰和伤害,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因此采用藏青、藏蓝、黑色等暗色调,使自己更贴近周围环境的颜色,以防遭凶禽猛兽的伤害,体现了绕家人对生活的理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民国的《贵州通志》对此也有相关记载:“夭家又名绕家,男女衣服多尚青色,自织自染,俗有夭家青之名……。居都匀属大坝夭家,服黑色,相传用他色则遭蛇虎害。”二是由于以前物资匮乏,绕家人在长期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活、生产用品多数需自己制作,所使用的原材料也基本是取之于大自然。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绕家人逐渐学会了从植物中提取染料,比如将爵床科植物马蓝(蓝靛)经一定的技术处理,把布染成藏青、深度不同的蓝色等,以后绕家人就有了种蓝靛染布的技艺,体现了绕家人的聪明才智。三是由于绕家人的性格较为含蓄、内敛、沉着,其性格特征外化于服饰色彩,表现为偏爱青、蓝、黑等冷色调。四是与绕家人的色彩审美文化有一定关系。绕家人世代居住在深山峡谷中,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为伴,在自然环境的长期熏染下,逐渐形成了喜欢青、蓝色的审美心理,并且在服装中体现出来。 2.2 绕家服饰图案中的文化内涵 相较于周边的苗、水、瑶、布依等少数民族,都匀绕家服饰的图案有着鲜明的特色,既有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具象的动植物图案,又有规则对称、简约美观的抽象几何图案。 都匀绕家服饰上的图案主要有老虎、猫、鱼、凤凰、孔雀、蝴蝶等动物,以及树木、谷穗和各种有名、无名的山花野卉,这些动植物或是与绕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或是曾受其恩惠,或是其图腾崇拜的对象等,通过将其制作成服饰上的饰品或者服饰的形状(如少女的鱼形帽和猫头帽),表达他们的相应的思想感情。 都匀绕家人崇拜虎,一直将虎视为本民族的图腾。据饶家老人介绍,为躲避战乱,祖籍在江西、湖广一带的饶家人,经过长途跋涉迁徙至贵州都匀。因绕家人初到绕河的那天正巧是赶虎场的日子,阳光明媚,一派祥和,因此绕家人认为虎是平安吉祥的象征,在绕河定居后将虎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对象顶礼膜拜,希望其能保佑绕家去灾灭祸、家族兴旺、子孙平安。对虎的膜拜表达了绕家在历经战乱后,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绕家服饰中常以老虎以及老虎的近似像猫作为装饰图案,尤其是小孩的服饰,寄托了父母希望其健康成长、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都匀绕家的服饰上基本都有用鱼作为装饰的图案,主要是为了表达绕家人对鱼的感激之情。据饶家老人介绍,绕家人以前在迁徙逃难时缺乏食物,更吃不上油荤,老人去世后找不到祭品,于是下河捕鱼用酸汤煮熟后祭奠过世的老人,因而至今绕家人的祭祖食物中属于荤菜的只有酸汤鱼。此外,绕家人定居在都匀绕河后,最初没有吃的,主要依靠绕河里的鱼作为食物得以生存,因此对鱼怀有深深的感激之心,将其作为服饰上的图案表示感恩。 都匀绕家服饰中常见的图案还有凤凰、孔雀、蝴蝶和树木、谷穗、花草等。凤凰、孔雀等都是吉祥物,将其作为服饰的图案,表达了绕家对和平、吉祥、安康、幸福的向往。并且这些动物基本都是其他民族所喜爱的,并非绕家特有的,甚至有的还是其他民族塑造出来的,比如世间根本不存在的凤凰,绕家将其作为服饰上的图案,说明绕家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喜爱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学习、借鉴。绕家服饰上的植物图案,有的是当地常见的杉树、松树、谷穗、向日葵、莲花、菊花等,有的则不能明确说明其种属,饶家服饰上这些植物图案的丰富性,诠释了绕家人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彰显了绕家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对大自然的给予无比感激的思想感情。 都匀绕家的服饰图案中,还有绕家人将生活中所见到的、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通过简化、提炼、抽象、概括、改造,形成适合装饰的几何图案,用来填充服饰的边角空白,使服饰的整个图案结构主次分明、内容丰富多彩。比如:用若干条波浪线寓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或河流),用长短曲直不同的线段组合成“寿”字,用不同的几何图形组合成具有抽象派特征的装饰图案等,无不彰显绕家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聪明才智。 2.3 绕家服饰工艺中的文化内涵 纺织、蜡染和刺绣是都匀绕家人最具特色的手工技艺。 绕家妇女历来有种棉、纺纱、织布的传统生产习惯,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纺纱车和木制织布机。如果家中生有女儿,父母会专门划出一块土地种植棉花,为制作女儿今后的嫁衣做准备。绕家姑娘从懂事起就会跟着祖母或母亲学习种棉花、纺纱线和织布。由于纺纱和织布全是由简单的木制机械手工完成,所以织出来的绕家布不但结实、耐磨,而且透气、吸汗。 绕家妇女还善染,将织成的白布用自己制作的蓝靛染成青色或蓝色,用来制作服装。长期以来绕家染布都是蜡染,近几年开始学习枫香染。 刺绣也是绕家具有特色的手工技艺,主要有平绣和挑绣两种,通常用于装饰服饰的衽边、袖口、围腰上的胸花和船形翘头鞋等,多采用红、黄、紫色丝线,色彩靓丽,配在青色衣裤上既鲜亮又和谐。 土织布、蜡染布和刺绣既是绕家人智慧的结晶,是绕家工艺文化和美术文化的载体和在生活中的体现,也是绕家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是缤纷绚丽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三大手工艺”制作出的饶家服装,既实用又美观,不仅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3 都匀绕家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等各项文化发展理念中可以看出,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和谐稳定,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离不开对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绕家服饰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比如受到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许多青少年的服饰已经汉化;政府对绕家服饰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绕家人自身对本民族的服饰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力,文化教育部门、学术研究机构等对绕家服饰文化的研究不够,其文化价值未能引起重视等,使得绕家服饰文化面临传承的危机。如何使其走出濒临消失的困境重焕生机,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要有效保护和传承绕家服饰文化,至少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政府给力,建立保护与传承绕家服饰文化的长效工作机制 3.1.1 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建立市、镇、村三级有关领导组成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决策、领导、组织、计划、控制等工作。 3.1.2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制订科学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做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工作,唤起社会各界包括绕家的高度重视并自觉参与。做好对绕家传统服饰的调查、收集、整理、收藏与保护工作,对其服饰的款式、工艺、图案等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和记录,对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展览馆、收藏馆等,收藏和展览绕家传统服饰精品等。 3.1.3 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一是经费保障。市政府提供一定的资助资金,镇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村委会自筹部分资金,并发动社会各界资助一定的赞助资金,确保绕家服饰的收集、收藏、保护和服饰文化的研究有必要的经费保障。二是人力资源保障。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民族事务部门、社科联等机构要派出专门人员,并动员民族文化研究的志愿者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形成联动的工作机制。 3.1.4 建立严格的制约机制。政府要制定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要依法依规对当事人及其领导进行问责。对肆意破坏少数民族文化的,干扰和阻碍工作开展的,要予以严惩。 3.2 绕家人用力,提高绕家对其服饰文化的自我保护与自觉传承意识 绕家服饰文化面临传承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绕家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差。调查中发现,除了极少数几个老人外,大多数绕家人对自己的服饰有什么意蕴、有什么文化价值都不了解或者不甚了解,有的人甚至连小孩的帽子到底是什么样子、服饰上有哪些图案都不大清楚。很多妇女已经不会或不是很会自己制作服饰,很多年轻人平时已经不穿戴自己的服饰,只有在重大节日、参加演出时才穿戴,并且参加演出的服饰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绕家服饰了,比如颜色、装饰、款式都发生了变异,印花取代了刺绣等。可见,要想绕家服饰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还必须提高绕家人自我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当地政府要积极向绕家人宣传饶家服饰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使其增强其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提高他们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服饰文化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成为绕家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力军。其次,老一辈绕家民间手工艺者要积极主动地向自己的子女或者其他青年讲授本民族服饰的特点,传授制作工艺,从源头上避免绕家服饰精湛的制作工艺后继乏人,最后导致本民族服饰失传。再次,当地政府部门、村委会要选拔一批优秀的绕家服饰制作的能工巧匠,并向他们提供一定的经费补助,鼓励和支持他们从事绕家服饰的制作,鼓励和扶持他们以“师带徒”或“传帮带”的方式培养绕家服饰制作的传人。最后,不但要传承绕家服饰的制作工艺,更要传承绕家服饰深厚的文化,让绕家青年耳濡目染,感受本民族服饰的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激发他们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传承”。 3.3 社会各界助力,形成保护与传承绕家服饰文化的合力 地方高等院校、文化部门、民族事务部门、社科研究机构、旅游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等,都要为保护与传承绕家服饰文化助力,并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单位、各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要加强对绕家服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的研究,旅游文化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以及开发、利用的研究,保护与传承的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其它相关研究。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助推绕家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4 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机结合开发利用绕家服饰文化 对绕家服饰,除了对其文化功能保护传承外,还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精准扶贫的需要,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其向经济功能转化,通过取得经济效益提升其综合价值,推动其保护传承。 饶河村山清水秀,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较丰富,如精神文化层面的绕家大歌、独具民族特色的板凳舞、过冬节、祭祖活动等;物质层面的秀美的自然风景、绕家自酿的甘美的红薯酒、风味独特的酸汤鱼,以及绕家的服饰等,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及饶河村委会要积极开发包括服饰文化在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就其服饰而言,可以开发为乡村旅游产品,比如:建立绕家服饰展览馆,织布、蜡染、服饰制作体验馆,将其服饰作为旅游商品销售等,在其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其文化和经济价值,进一步推动其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F.墨菲所说:“在无论多么可怕的各种环境中,人类尽力谋求生存的大量精巧方式,正是他们通过习得性行为去适应严酷环境,这种能力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明。”环境决定生存方式,都匀绕家服饰正是绕家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自然物产造就了其服饰材料、造型、工艺的特殊性,其民族生活习俗和信奉的图腾符号决定了其服饰色彩、图案、风格的与众不同。其服饰蕴含着绕家人的智慧、期盼、性格、审美、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尊重、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懂得感恩、善于学习和借鉴等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加以开发和利用,不僅能更好地对其保护和传承,而且通过其经济价值的实现,有助于帮绕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并逐步走向富裕。 注释:①绕家除了定居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匀东镇绕河村的一支外,另有一支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 [参考文献] [1] 刘世彬.绕河两岸绕家人[M].黔南州机关印刷厂,2006. [2] 孟学华,刘世彬.从《都匀县志稿》看都匀地区各民族的年节习俗[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3] 周生来.浅析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4] 张廷兴,邢永川,等.八桂民间文化生态考察报告[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5] (美)罗伯特·F.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M].墨菲,王卓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