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 |
范文 | 刘林奇 [摘要]近年来,岳阳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基础扎实稳步融合发展,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不过,由于岳阳农业绿色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以下问题:农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生态系统保护亟需加强。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岳阳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产业结构,保护资源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加大资金扶持,完善监督考核。 [关键词]湖南岳阳;农业绿色发展;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农业绿色发展”概念体现在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其基本含义为:农业绿色发展是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普及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与农业传统发展更多只专注于农产品产出数量的增长不同,农业绿色发展更强调农产品生产质量的提高,更看重农产品生产资源投入的减少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更重视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的综合处理。很显然,农业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推动岳阳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018年4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岳阳等长江沿岸地区时强调,要求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导思路下,做好长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岳阳应充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一指示精神,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农业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基地和鱼米之乡,岳阳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更應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 推动岳阳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岳阳还存在绿色食品不多、资源消耗偏高、生态保障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和安全保障,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乡村振兴。 下面根据上述中央文件和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文件《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结合岳阳实际,就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2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的外部基础 2.1 地形地貌 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环抱洞庭,濒临长江,全市总面积1.5万km2。境内地貌多种多样,丘岗与盆地相穿插、平原与湖泊犬牙交错。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的比例大致为 15:24:17:27:17。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盆地倾斜。 2.2气候条件 岳阳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农业生产。年平均降水量为1289.8~1556.2mm,呈春夏多、秋冬少,东部多、西部少的格局。年平均气温在16.5~17.2℃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40.8℃,极端最低气温为-11.4~-18.1℃。年无霜期256~285天。市境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 2.0~2.7m/s。 2.3 水文特征 岳阳水系发达,有大小湖泊165个,长短河流280多条。岳阳市境内洞庭湖面积约1328 km2,黄盖湖面积约1378 km2。全市长5km以上河流有273条,流域面积100 km2的河流有27条,流域面积2000 km2以上的河流有两条:汨罗江和新墙河。 3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的内部基础 3.1 农业生产基础扎实稳步融合发展 3.1.1 绿色产业稳步发展。一是绿色种养殖业。2018年,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稻,面积达10.67万hm2、增长28%,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大力发展蔬菜、茶叶、时鲜水果,面积均有所增加;绿色水产品产量50.54万t、增长4.5%,连续29年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特色绿色产业。岳阳黄茶产量达7281t、增长30.6%,综合产值近20亿元,被评为“湖南省十大名茶”;华容芥菜种植面积达1.47万hm2、总产 110 多万t、总产值达 43 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芥菜集中生产区;稻虾综合种养总面积达4.4万hm2、增长46.6%,产虾8.3万t,综合产值约50亿元,居全省首位;汨罗甜酒、临湘竹器等其他绿色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1.2 产业融合初显成效。一是农工融合。截止2018年底,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714家,其中规模企业406家,占全市规模企业30%以上;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2家,其中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55家,市级龙头企业234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有九鼎集团、道道全粮油、正虹科技、益海嘉里等,已形成饲料、油脂、蔬菜、畜禽水产、茶叶、调味品、竹木、粮食、饮料等九大加工行业。 二是农旅融合。截止2018年8月,各类休闲农庄已发展至1600多家,从业人员33000多人,带动农户42000多户;截止2018年6月,全市休闲农业企业接待游客近79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3.9亿元;现有13家休闲农庄被评为全国星级休闲农庄,其中五星级4家,省级星级休闲农庄总数达到81个,其中省级五星级23家。 三是农网融合。全市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已建成并运营县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24个,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272个,基本实现大型电商平台网络终端全覆盖。2018年成功创建1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3.1.3 品牌兴农稳步推进。截止2018年9月,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3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强,一大批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三品一标”总数达到276个(其中绿色食品168个,无公害农产品79个,有机食品18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完成率112.7%。打造了“长康”芝麻油,“道道全”菜籽油,“兰岭”有机茶、“山润”茶油、“盈田”大米、华容系列地理标志产品等品牌。 3.2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3.2.1 农业资源保护力度加大。一是化肥农药减量目标完成。2018年,全市化肥使用量减少5818t(纯量),减幅2.4%;农药使用量减少224.49t(商品量),减幅4.26%。均完成了预定目标。 二是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完成了4个部级监测点、94个省级大田定位监测点的小区试验和田间监测任务,完成590个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采样点的采样工作;组织了对平江县、汨罗市2015年和201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耕地地力评定,评定面积0.98万hm2,耕地质量等级均有提升。 3.2.2 农业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一是持续有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整治。到2018年10月,全市共退养畜禽养殖6194户,257.98万m2,退养生猪约160万头左右(据退养面积1.6m2/头测算)。101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升级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市除禁养区外的2066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完成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的达到141个,全市完成设施设备配套的规模场占比为79.43%。 二是稳步推进空心房整治复耕复绿工作。2018年2月,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和《岳阳市农村“空心房”整治实施方案》,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了空心房整治复耕复绿工作。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拆除“空心房”面积1000多万m2,腾退土地近0.53万hm2,实施复耕复绿0.33万余hm2。 3.2.3 资源环境保护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全市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相继制订了《岳阳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岳阳市农业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岳阳市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工作方案》等,明确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3.3 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3.3.1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逐步加大。截止到2018年底,累计发展家庭农场3007个,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086家,通过监测合格的国家级示范社41家、省级示范社88家,发展市级示范社9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企业+合作社+基地+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 3.3.2 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水平显著提升。坚持科技强农战略,大力推动技术研发,无籽西瓜育种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27项,获省部及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7项,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7项實用性专利。岳阳市培育的国审品种“岳优9113” 2013~2015年连续成为全国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晚稻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质,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通道。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的52.47万千瓦增加到2017年的630万千瓦,增长11倍,农机保有量达到79.1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3.3.3 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措施保障有力。截止2018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连续14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较为完善。 一是监测点多。目前共有200个定点监测点,遍布全市各个乡镇,涵盖了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极大方便了农产品的监测工作。 二是监测领域不断拓展。主要农产品监测品种由蔬菜、水果拓展到蔬菜、水果、大米、茶叶。 三是监测参数面广。主要开展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等3大类24项农药残留参数检测,涵盖习惯性施用农药如杀螟硫磷、腐霉利、溴氰菊酯等以及群众最关心的禁限用农药如毒死蜱、甲拌磷等。 四是质检队伍建设力度大。通过组织全市质检人员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培训,或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岳阳市进行技术讲座等形式,提升质检人员技术水平。同时定期组织市县11个质检站(中心)参加省农委举办的质检机构检测技术能力验证考核。 4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岳阳绿色农业发展正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照产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主要表现在: 4.1 农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一是农业比较效益总体偏低。近几年虽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受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结构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等影响,造成农户收益失衡。农业比较效益总体偏低,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产业发展仍需提档升级。岳阳市农业产业零散、同质化等现象突出,特色产业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业企业总量偏少,初加工多、深加工少、集中集聚程度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仍然较少,不利于农业效益提高;绿色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及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尚未得到有效推广,优质农产品品质仍需进一步提升。 4.2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 一是耕地资源有限。岳阳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67 hm2,低于全国人均0.092hm2的平均水平,且有68.8%的耕地为中低产田,且耕地土壤受酸化、侵蚀、耕作层浅化砂化、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自然灾害损毁的威胁日趋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和规模效应的发挥。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压力较大。畜禽养殖业方面,有些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违规排放,加剧了河流、水库的富营养化,对水体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水产养殖业方面,有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导致水体生物种群多样化改变;种植业方面,农药化肥施用导致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 4.3 生态系统保护亟需加强 一是生态保护意识仍然淡薄。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的“重利益轻民生、重经济轻环境、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速度轻效益”等非理性的价值观仍然存在,导致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农业发展方式较粗放,全民农业生态保护理念亟需增强。 二是局部生态环境质量有所退化。近年来,建设与开发用地对森林系统与湿地系统保护带来较大压力,导致一些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保護区域保护目标、界线不清。 5 促进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的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组织领导是关键,建立岳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直接领导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落实政府在政策制订、制度完善、机制创新、市场协调等方面的责任,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转高效、公正透明的政府运行机制,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确保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5.2 优化产业结构 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各地特色绿色农业,培育当地绿色农产品产业。首先,要通过实地调研确定各地主要的绿色农产品产业,打造成像华容芥菜、岳阳黄茶等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产业。其次,从长远的绿色发展理念入手,强调优势和特色的同时还要规避恶性竞争,适当地推行“一乡一品”、“一个乡镇一条产业链”等发展模式,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主导,开发衍生农产品系列。第三,从战略高度出发,适当地培育各地的优势品牌,逐步在各地农村培育出知名品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农产品需求。最后,推行绿色生产,提升产品品质。按照“控源头、转方式、促循环、重利用”的工作思路,全面退出洞庭湖禁养区有污染物排放的畜禽养殖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实施果菜茶有机肥代替化肥行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 5.3保护资源环境 按照《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和《湖南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2016-2020)》的要求,对农田种植、畜禽养殖等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防治;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科学利用制度,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5.4 改善生态系统 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坚守生态资源存量底线;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抓好湘阴洋沙湖至东湖、汨罗江、新墙河、华容东湖、平江黄金河等5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建设临湘冶湖、云溪白泥湖、芭蕉湖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改善湿地生态状况,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岳阳森林生态博览园和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 5.5 加大资金扶持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岳阳市绿色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向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争取项目。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设备,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政府新增财力要向“三农”倾斜,开展财政支农资金集中管理机制试点改革,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落实。 5.6 完善监督考核 对规划实施所涉及的单位及责任领导进行量化考核,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产业结构调整、耕地红线、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目标责任制,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对创建工作推进不利、所负责项目推进工作进展较慢的单位及责任人将采取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罚;对成效突出、所负责项目进展较快的单位和责任人将采取宣传表扬、物质奖励、优先提拔重用等多种方式进行鼓励。 [参考文献] [1] 张乃明,等.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生态经济,2018(11). [2] 张春梅.绿色农业发展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3] 俞筝.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