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探究
范文

    施若 周怡君

    [摘要]金融科技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有助于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效解决效率、服务匹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将金融科技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业出现了不注重客户体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等问题。本文首先阐述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其次分析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 F832.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目前,全球已经有2000多家大型金融业科技初创公司开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一些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的实际运用,给传统的银行业务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模式,并不断涌现出各金融领域的杰出企业。金融科技技术无疑将成为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 FinTech)发展规范(2019-2021年)》中提到,金融科技是金融创新的技术动力器,各金融机构要不断发展金融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实用性,努力达成金融与科技深入融合的目标。金融科技技术可不受时间和空间障碍的限制,改变信息的产生方式,让信息更具开放性,实现信息网络化,提高信息透明性,进而缓解传统商业银行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困境。金融科技技术将给支付行业、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带来点到面、突破性的冲击。目前,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客户习惯的改变和需求的多样化,使得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描述金融科技技术推动下的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其次分析商业银行在结合金融科技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2 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分析

    2.1 创新银行金融服务

    银行不断引进科技高素质人才,鼓励员工组成团队以项目制对内部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出创新数字化产品。例如:建设银行参照国内和国外同业的经验教训,率先提出提出电子银行的智能改造,开启并实施更新业务流程和构建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通过流程转换,进而创新和改进电子银行和手机金融服务。建设银行陆续在电子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智能银行中推出手机号码转账业务、网点服务预约、个人资产管理、基于位置的精准营销以及移动智能客服等创新产品,不仅提升了金融业务办理效率,同时增添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2 设立独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在银行系统中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经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条热路。2019年6月底前,已有IO家大型商业银行相继正式注册并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子公司独立于传统商业银行,其经营宗旨更加明确,能更好地进行专业研发和管理。此外,金融科技子公司拥有独立的防火墙设置和保密机制,还能增强客户隐私和数据的安全性。

    平安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壹账通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迅速推出十二款产品,为金融行业提供全流程的智能化方案,包括办公、营销、风控、金融产品、运营五个方面。例如疫情期间开发的智能存款产品,该产品满足了银行对一站式互联网存款业务的要求。某城商行使用该产品1个月内日终存款余额增多约12亿元,新增电子账户1.3万户。2020年新冠疫情引起经济节奏被严重打乱,在这种突发状况下,金融科技子公司能从容应对,并且取得优异的成效,展现出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也为日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3 投资或收购金融科技企业

    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战略投资占金融科技所得总投资的25%,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例如高盛、花旗银行、蚂蚁金服等纷纷借助并购或合资进军金融科技。银行在并购投资有前景且创造力强的金融科技公司后,将金融科技公司较成熟的体系或产品尝试移入银行的场景和渠道,探索银行中可成为金融科技企业技术落地的场景,从而开启银行的数字化。银行以投资或收购金融科技企业的方式进数字化转型,在弥补自身在营销、创新等方面的短板,减少银行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能够有效确保银行自身的安全性。

    3 金融科技促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巨额投资非银行数字化转型

    虽然商业银行是高度数字化的行业之一,可是数字经济刚发展不久,在基本理论体系、实践经验方面仍有不完善,出现障碍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许多银行会误以为斥巨资建设高科技基础设施就可轻易达成数字化目标,其失利的原因如下:首先,银行进行科技投入决策时,脱离了发展现状。大部分银行客户基础薄弱,盲目大量投入金融科技非但难以实现规模效应,而且会导致客户的单位服务成本大幅增加,徒增银行负担。其次,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前端植入了高科技智能设备,而中后端仍然以传统银行的模式运作,以许多复杂的人类工作为主要任务,距离真正的数字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在投资资金购买VTM设备后,在开卡和审信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工干预。

    3.2 单渠道转换线下业务非银行数字化转型

    由于银行缺乏线下运营“泛渠道”管理的理念,仅仅是单渠道转换线下业务,于是出现许多用户反映体验差等问题,例如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存在功能堆积、界面不友好、需要客户反复输入和验证且实际应用场景较少,进而存在虽然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注册率增加,但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使用率沅不如支付宝和微信的现象。将产品和服务从物理网点转移到移动终端虽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大进步,但简单的移动会直接造成影响线上线下客户的体验不一致,且应用场景受限,使用率低,客户依然依赖线下网点服务,该数字化转型成效甚微。

    3.3 套用互聯网科技公司大数据评级体系非银行数字化转型

    大多数的银行都希望充分利用领先的互联网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应用场景、客户、流量等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与这些公司合作,实现基于场景的精准客户获取。借用互联网科技公司已开发的大数据评级体系,从而结合自身客户规模进行贷款类业务。虽然想法的起点是无误的,但大多数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未深入到技术层面,仅仅是表面业务的来往。银行的工作和作用只是为客户提供了获取资金的渠道,对核心审核要素没有真正的把握,而互联网科技公司依然掌握评级体系的评级方法,仍具有核心竞争力,并且收取无风险的高额中间费用。

    4 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对策

    4.1 有效投入和开发银行业数字化体系

    银行需要认清金融科技的优势,根据当前的发展目标等决定投入金融科技的时间、金钱和方式。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是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两方面。

    业务发展方面主要从客户个性化角度出发,包括金融产品定制化、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快捷便利支付。风险管理需要更注重金融科技技术的优势,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可广泛应用于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例如贷前调查,利用大数据形成的贷前调查报告更为客观、全面、准确;区块链技术本身拥有完整性及不可被伪造、可追溯的优点,可用来控制支付清算等操作风险;人工智能具有学习的能力,在完善优化风控模型、授信评分模型等方面可发挥其作用。不同发展目标的银行需在上述金融科技的应用中作出取舍,例如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客户有一大部分是农村老年人,客户可能会极其不适应智能客服,因此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考虑是否不大量投入智能客服。

    4.2 注重客户体验,增加应用场景

    银行需要从客户的角度开发对外的系统或产品,增加应用场景,提高产品的使用率,确保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每一步都有意义且真正发挥作用。

    银行可以考虑开设API开放银行。当外部生态对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和数据有需求时,可省略访问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平台(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点、自动柜员机等)这一步骤,直接通过应用编程接口( APl)调用。进而轻松达成银行产品、服务等与日常生活中各种应用场景和其他应用服务的相互集成和调用连接,实现商业银行平台的隐形迭代,可有效解决因简单线下业务线上化产生的客户体验问题,进一步提升客户使用意识,增加客户的“依存度”。

    4.3 吸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优点,定制银行的大数据分析体系

    金融科技推动下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无论发展至哪一步,数据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支撑。作为银行,其实已经坐拥世界上体量最大、最有价值的数据,但目前对数据的使用程度远远不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因此,银行须根据数据特点,吸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优点,改变过往局限于数据库形式的数据分析方式,形成银行特有的大数据分析体系。

    银行构建大数据分析体系时要在原有数据分析步骤基础上加入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完整且安全地保留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同时要做好客户隐私的保护工作;然后将两个独立的数据关联,这一步有助于后面数据分析能更快地找出潜在关系和趋势;最后,最重要的一步,银行需要改变数据分析的方法,减少对历史信息的描述性分析,增加可预测未来趋势的预测性分析,大力推进规范性分析。预测性分析不仅可以提高结果的有效性,还可以发现额外的趋势信息。规范性分析提供的数据可用于在两种不同的情景环境下进行决策选择,缓解未来潜在的风险,并且规范性分析将成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落地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程华,蔡昌达.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策略[J].银行家,2017 (09).

    [2] Dhar V, Stein R M.Economic and Business Dimensions FinTechPlatforms and Strategy[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7( lO).

    [3]粟勤,魏星.金融科技的金融包容效应与创新驱动路径[J].理论探索,2017 (05).

    [4]巴曙松,白海峰.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 (05).

    [5]俞勇,弄懂才能做實: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回望[J].当代金融家,2018 (04)。

    [作者简介]施若(1968-),男,贵州贵阳市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资、互联网金融;周怡君(1997-).女,贵州织金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资、农村金融理论与实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