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文献综述视角下负责任旅游的实践探讨
范文

    李星群 陈馨

    【摘要】负责任旅游产生于大众旅游的发展进程中,能减轻大众旅游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为了解负责任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关于负责任旅游的研究文献,从概念、研究维度、旅游者行为、负责任政策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负责任旅游的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并且负责任旅游与旅游实践存在一定的冲突。立足于中国负责任旅游的实际,从三个方面为中国负责任旅游实际开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负责任旅游;研究综述;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促进了旅游业的全球性发展。大众旅游一方面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另一方面它也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社会文化产生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的出游意愿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量增多,对当地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愈发凸显。在可持续发展观影响下,人们注意到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关注旅游业与环境之间的冲突,重视对旅游目的地的保护。

    负责任旅游是指旅游业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注意尊重自然和文化环境,要努力减轻自身行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负责任旅游强调责任观,能够更好地实现可持续旅游。遗憾的是,国内研究成果不足且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因此,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负责任旅游的研究进展,尝试从文献综述视角为国内负责任旅游的开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1 负责任旅游研究进展

    1.1 负责任旅游概念

    负责任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随着旅游业的弊端显现,负责任旅游的概念颇受学者关注。通过负责任旅游可以提升度假体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实现良好旅游商机。

    国外学者从三个层次定义负责任旅游。首先,,旅游发展应该提高目的地社区的生活质量;其次,,创造更好的商机;第三,提高游客的体验。负责任旅游是根据社会和经济公正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环境和当地文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关于负责任旅游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五说”。规模说强调“小”,是和大众旅游相对的一种旅游形式;方法说强调“融”,指在制定旅游政策时融入责任观,在旅游开发中采取负责任的方式;伦理说强调“德”,认为负责任旅游是指旅游者要规范行为准则,要培养旅游伦理感;开发说强调“用”,认为负责任旅游应用于旅游的开发和规划,形成负责任旅游的开发框架。行为说强调“行”,指旅游者行为,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旅游时要注意文明旅游。

    张帆是国内首个系统介绍负责任旅游的学者,从概念、国外研究维度、旅游者等方面进行研究。还有学者对相似概念做了辨析,姜真林选取了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和负责任旅游,认为三者有交叉点,但又有侧重,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负责任旅游研究维度

    从生态角度所提倡的负责任旅游。Duplaisir、Wilson等学者认为负责任旅游是由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演变而来的,生态旅游强调体验式教育。负责任旅游会在旅游过程中改变参与者未来的行为和态度。从生态角度提出的负责任旅游的共同点是强调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

    从经济角度所提倡的负责任旅游。主要是关注旅游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变化,重视不同地区之间旅游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突出的研究就是扶贫旅游和公平旅游。Goodwin是扶贫旅游的支持者,他认为负责任旅游能够减轻贫困,平衡经济收益。何银春等学者分析了村落遗产地负责任旅游扶贫模式,认为负责任旅游可以减轻旅游扶贫的负面影响。杨德进等学者探讨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模式,认为民族地区应该发展负责任的旅游。总之,负责任旅游有关经济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发展中的公平性研究。

    从社会角度所提倡的负责任旅游。Michael Haywood从社区角度研究负责任旅游的代表人物,他指出旅游发展和社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负责任旅游可以提高目的地社区的生活水平。Mathew等学者探讨了负责任旅游对目的地社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居民对负责任旅游行为的好感与当地社区感知的目的地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之,从社区角度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社区发展、利益相关者上。

    1.3 負责任旅游者行为

    在游客行为方面,前人研究主要是将负责任游客行为定义为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尊重目的地居民需求和利益的行为。Del Chiappa等学者研究了消费者对负责任旅游的不同实践的态度,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负责任旅游的态度和实际行为之间往往存在差异。Goodwin调查了消费者对负责任旅游产品的态度,研究认为包含负责任旅游要素的产品,会更吸引消费者。Krippendorf认为负责任的游客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搜索信息,从而有意识地、客观地体验当地环境。

    国内学者张帆认为负责任旅游者行为体现在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责任,负责任旅游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刘堂认为负责任旅游中起主体作用的是旅游者,认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要将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降到最小。罗翊祯从价值观视角对负责任旅游者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价值观对旅游者的负责任行为起积极作用。

    1.4 负责任旅游政策

    南非的负责任旅游率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指导负责任旅游的发展。《开普敦宣言》将三重底线作为其关于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责任的基本原则的基础。王莹认为负责任的旅游是旅游规划编制者的行为准则,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责任感”。刘堂分析了国外负责任旅游的相关旅游政策,为中国制定负责任旅游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张帆认为政府应该从制定负责任旅游伦理规范、政策以及负责任旅游认证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

    1.5 负责任旅游实践应用

    关于负责任旅游的实践应用比较广泛,交叉性较强。Musavengane研究了小型酒店对负责任旅游观念的应用,认为经营者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没有深刻理解负责任旅游,鼓励小型酒店参与负责任的旅游业。Pope等学者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估对负责任旅游业的潜在贡献,希望能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更加明确的反应负责任旅游的原则。

    以“负责任旅游”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旅游扶贫中的应用较多。冉运岚通过对网站发布的负责任旅游信息的分析,对两个旅游目的地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中国负责任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王超和王志章通过分析印度旅游扶贫的模式,认为政府在具体实施负责任旅游时,应该设立相应的发展平台一负责任旅游组织。杨德进和白长虹认为中国的旅游扶贫应该走负责任发展道路,可以减少旅游扶贫开发给当地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

    2 负责任旅游文献述评

    文章对国内外关于负责任旅游的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综述。可以发现,一方面,国外负责任旅游定性定量研究皆有,形成了较为独立的研究体系。从研究进展来看,国外实践应用研究较多,特别是在酒店、景区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国内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国内学者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从负责任旅游的概念、研究维度出发,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在实践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

    鉴于中国之前的研究偏重于理论和宏观层面,针对具体地区的研究较少,也较少结合市场需求和趋势对如何开展负责任旅游进行分析。综上,文章立足于中国负责任旅游的实际,尝试性地从文献综述的角度为其提出可供实际开展过程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建议。

    3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旅游”对策建议

    3.1 负责任旅游与旅游实践的冲突

    负责任旅游体现的是一种使命、要求和规范,表现为一种“道德旅游”,关注在旅游实践过程中的旅游行为。同时与其他的“可持续旅游形式”相比,负责任的旅游业对旅游实践的要求较高,也会带来一定的冲突。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负责任旅游在旅游实践过程中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负责任旅游在旅游实践过程中需要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地接待者和游客这四方共同承担责任,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冲突,这需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与责任,并建立利益责任的双向多边关系模型。

    3.1.2 管理上的冲突。目前中国尚未成立专门的负责任旅游部门或机构,现有的行业协会是由穷游网成立的“负责任旅游联盟”。各地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差异,缺少政府层面的指导和统一的管理规范会造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难以解决,影响负责任旅游的开展。

    3.1.3 进程中的冲突。旅游体验活动与当地人的生计密切相关,但是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若取消这类体验活动,会给当地居民的收入带来损失,同时也会影响游客体验感。社会公众对负责任旅游的认识不够,在参与负责任旅游时不能做到“负责任”。如何解决进程中的冲突就是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既不损害当地居民利益又让游客负责任。

    3.2 开展负责任旅游的对策建议

    3.2.1 明确利益相关者权责。(1)旅游管理方。政府应加强对负责任旅游的宣传,积极出台政策法规指导负责任旅游的发展,编制负责任旅游规划,指导开展负责任旅游的实践研究。明确政府在“地方负责任旅游”中的角色和履行的责任,建立负责任旅游的管理部门,结合三重底线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将旅游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加强政策研究,提高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探索新的负责任旅游的管理方法和措施。(2)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者应制定负责任旅游指南,为旅游者提供旅行指导,帮助旅行者更好地规避旅行中不可持续的行为。同时,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负责任旅游,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感知和态度,以及消费者在进行负责任的旅游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以制定有效的社会营销策略,提供负责任旅游产品,倡导负责任的旅游。同时旅游企业还要对自身商业活动负责,做到负责任)地开展旅游活动,设计线路和组织接待尽可能不破坏环境。找准平衡点,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改变旅游体验活动的方式,做“负责任的旅游企业”。(3)旅游者。旅游者是负责任旅游的主体,要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约束自身旅游行为,做负责任的旅游者。每个游客在采取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上因人而异,在旅游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责任,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要鼓励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在感受真实体验的同时,为当地人带去合理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应该加强参与者对目的地负责任旅游的宣传力度,将责任意识融人到自身旅游行为中。(4)目的地居民。旅游目的地民众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参与到目的地的负责任旅游的管理中,向旅游者宣传负责任的旅游做法,指导旅游者进行负责任的旅游活动。安排专门人士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培训,建立负责任旅游技能培训中心,为居民进行技能培训,普及基本的经营管理技能、导游知识和服务技能,使居民在负责任旅游发展过程中共同成长,不断优化自身参与水平,为负责任旅游发展贡献力量。改变当地居民对负责任旅游的态度,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

    3.2.2 探索负责任旅游示范区模式。国外负责任旅游实践丰富,应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中国负责任旅游示范区模式。在全国生态自然环境好的地方,逐步推进负责任旅游试点示范工作,政府牵头、旅企配合建设一批负责任旅游示范区,围绕负责任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负责任旅游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示范区的试点示范,形成不同的负责任旅游发展模式,并进行推广。

    3.2.3 抓好負责任旅游内容建设。负责任旅游不同于一般旅游,让游客在旅游中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接受自然教育是重要目的。负责任旅游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原生自然景观是对游客的初始引力,要做好负责任旅游内容建设,结合旅游六要素,对负责任旅游地进行合理地空间规划设计,建设必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科普教育功能为内核,注重负责任旅游的科学性、参与性和主题性。在保护环境、尊重当地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导人多元的休闲体验活动,通过多元的体验活动或少量的人造景观让游客感受负责任旅游的意义。

    4 研究展望

    负责任的旅游是一种强调“责任观”的旅游形式,能够维持可持续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方面要加强负责任旅游的旅游目的地规划研究。要对负责任旅游的具体指标进行探讨,在实践中检验负责任旅游的效果和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可以开展负责任旅游多方向的研究。国内大部分负责任旅游的文献仅仅停留在负责任旅游的理论介绍、负责任旅游与扶贫等相关的研究中。关于负责任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欠缺,未来研究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参考文献]

    [1] MANENTE M.MINGHETTI V,MINGOTTO E.Ranking assessmentsystems for responsihle tourism products and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practices[J].Anatolia:

    An International Joumal of Tourism&Hospitality Research,2012.23(1):75-89.

    [2] GOODWIN H.Responsible tourism: Using tourism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M].Oxford, UK:

    Goodfellow Publishers,2016.

    [3] MATHEW P V,SREEJESH S.Impact of responsible tourism ondestin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ommunity in tourism destinations[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2017( 31):83-89.

    [4] DEL CHIAPPA G,GRAPPI S,ROMANI S.Attitudes Toward ResponsibleTourism and Behavioral Change to Practice it: A Demand-SidePerspective in the Context of Italy[J].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Hospitality&Tourism.2016.17( 2):191-208.

    [5]张帆.“负责任旅游”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12.5( 03):1-6.

    [6]张帆.“负责任旅游”概念的起源与发展[J].旅游科学,2006,20( 06): 9-14.

    [7]杨秀翠.国内“负责任旅游”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3 (12):240-242.

    [8]张帆,国外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维度述评[J]旅游论坛,2010,3( 05):589-594.

    [9]姜真林.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与低碳旅游辨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03):85-88.

    [10] DUPLAISIR H,LATKOVA P,WILSON J, et al.lmpacts of Participationin Socially Responsible Tourism on Tourist' g Attitudes and Future Behavior: Amazon Watch Journey to Ecuado[J].Joumal of Tourism&Leisure Studies, 2018.3( 3/4):1-19.

    [11] GOODWIN H, FONT X.Advances in responsible tourism.[J].Intemational Centre for Responsible Tourism, 2007,2( 41): 375- 378.

    [12]何銀春,赵荣荣,梁越.村落遗产地负责任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一以湖南省芋头侗寨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 03):77-83.

    [13]杨德进,白长虹,牛会聪.民族地区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与实现路径[J],人文地理,2016.31( 04):119-126.

    [14] HAYWOOD K M.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community[J].Tourism Management,1988,9(2):105-118.

    [15] GONG J.DETCHKHAJORNJAROENSRI P,KNICHT D W.Responsibletourism in Bangkok,Thailand: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Chinese tourist behaviour[J].lntem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9,21(2):221-233.

    [16] COODWIN H,FRANCIS J.Ethical and responsible tourism:

    Consumertrends in the UK.[J].Joum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3,9(3):271.

    [17]张帆,负责任旅游者行为特征探究[J],商业时代,2007( 36):86- 87.

    [18]刘堂,负责任旅游及其对未来旅游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 33):278-280.

    [19]罗翊祯.价值观视角下的旅游者负责任行为意向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79.

    [20] MCCOMBES L.VANCLAY F,EVERS Y.Putting social impactassessment to the test as a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esponsible tourismpractice[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15( 55):156-168.

    [21]王莹.“负责任的旅游”:旅游规划值得大力倡导的新理念[J]旅游学刊,2008,23( 07):10-11.

    [22]刘堂,中国负责任旅游政策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 (6):143-144.

    [23]张帆,基于負责任旅游的政府管理行为[J].旅游科学,2012,26( 02):10-18.

    [24] MUSAVENGANE R.Small hotels and responsible tourism practice:Hoteliers' perspectives[J].Joum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 220):786-799.

    [25] POPE J.WESSELS J, DOUCLAS A,et aI.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EIA) to responsible tourism:The case of the Kruger National Park[J].Tourism 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9( 32): 447-459.

    [26]冉运岚.负责任旅游的网络信息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84.

    [27]王超,王志章.我国包容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一基于印度旅游扶贫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 05):65-69.

    [28]杨德进,白长虹.我国旅游扶贫生态效率的提升路径[J].旅游学刊,2016,31( 09):12-14.

    [作者简介]李星群(1974-),女,四川眉山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管理。

    [通讯作者]陈馨(1997-),女,四川成都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1 23: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