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儒学助力城乡社区治理的资源借鉴 |
范文 | 【摘要】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传统社会尤其是基层社会的治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学仍然可以助力城乡社区治理。儒学可以借鉴的资源主要有:家国情怀:城乡社区治理的信仰性资源,道德伦理:城乡社区治理的价值性资源,家礼乡约:城乡社区治理的制度性资源,教化为本:城乡社区治理的实践性资源。对于儒学中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资源,可以在城乡社区治理中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儒学;城乡社区治理;资源借鉴 【中图分类号】B82-05;B222 【文献标识码】A 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传统社会尤其是基层社会的治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学仍然可以助力城乡社区治理。儒学中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资源,可以在城乡社区治理中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家国情怀:城乡社区治理的信仰性资源 城乡社区治理,要注重把爱家爱社区与爱国紧密结合起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家国情怀,为社区治理凝心铸魂。孟子日:“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在儒家看来,家国同构、家国一体,二者密不可分。一方面,家是国的基础,“家齐而后国治”(《大学》)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孝经·广扬名》)《大学》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另一方面,国是家的延伸,国治才能家安。“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吕氏春秋·谕大》)儒家绝不仅仅满足于“齐家”,而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礼记·礼运篇》),其人生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为此栖栖遑遑,奔波劳碌了一生。孟子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后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是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 在城乡社区治理中,要充分继承和弘扬儒家的家国情怀,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教育引导,使城乡社区成为爱家爱国的教育基地。 2 道德伦理:城乡社区治理的价值性资源 儒学是关于伦理道德的学问。儒学中丰富的道德内容可以为社区治理道德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价值性资源。儒学的道德精华集中体现为讲仁爱、辨义利、守诚信、重孝悌。 讲仁爱。“仁”是儒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儒家最本质的特征。历代儒家无不坚守儒学的这一根本立场。儒学之“仁”是一个由近而远、推己及人的等差之爱。正如孟子所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儒学之“仁”的精髓在于“互以对方为重”(梁漱溟语)。在城乡社区治理中,要发扬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引导社区居民凡事不要只顾自己,而是要时时处处顾及到别人,比如在停车时就要为别人留出出路。 辨义利。“义利之辨”是儒家思想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义利”关系上,儒家主张“义以为上”,以义治利。孔子反复强调:“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认为“义”大于“利”,当“义”与“利”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宁愿处于贫贱之中,也不要无义的富与贵,这就是孔子的“君子固穷”。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代儒家具有重要影响。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苟子曰: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苟子·大略》)儒家倡导的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舍利取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区治理中,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义利观,见利思义,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因利益纠纷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守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子张问行。子曰: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诚信是立身之本。在社区治理中,要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生态,为建设诚信社会奠定基础。 重孝悌。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也。”(《孟子·离娄上》)在孟子看来,仁、义、智、礼、乐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孝父母、敬兄长。当然,这未免有失偏颇。但它表明了孝是传统社会价值观的一个集中体现。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孝将具有永恒的意义。曾子曰: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札记·祭义》)孝,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当然,它的内容和形式都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城乡社区治理中,要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建设社区幸福家园奠定家庭基础。 3 家礼乡约:城乡社区治理的制度性资源 礼乐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显著特色,礼乐治国是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我们应该自觉继承这一历史遗产。正如陈来先生所说:“有必要把东亚传统中的礼文化经过选择而有益地应用于人文教育的实施、社会问题的解决、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期达到提升人性价值、建立健全人格、共创和谐的秩序。”儒家之“札学”,内容浩繁、洋洋大观,既包括礼制规定,又包括礼教实践。对于城乡社区治理而言,“礼学”中的“家礼乡约”,尤为可借鉴之资源。“家礼”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春官》中设“家宗人”一职,《周礼注疏》解释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掌家礼,与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此时的“家礼”还主要局限于“士”“卿大夫”。两宋时期,私修礼书大量出现,最为重要的家礼著作当数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两书。朱熹制定的《家礼》,内容分為通礼、冠、昏、丧、祭五部分,由于在以往家礼的基础上损益增删,简便易行,成为民间通用礼,对于巩固封建宗法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特点:一是突出宗子的地位,主祠堂祭祀者为“主人”,冠婚丧祭之礼亦以“主人”主之。所谓“主人”,即“为宗子主此堂之祭者”,同时负责与祠堂相关事务的管理。二是提出建立祠堂作为“家礼”的践行场所。《家礼》对祠堂的建筑布局及内部陈设都作了简明易行的规定。三是设立祭田以及其他公共财产以保证祭祀活动的费用以及抚恤助学聚会等其他公共支出。 自北宋陕西蓝田吕大钧兄弟制作第一个成文乡约《吕氏乡约》以来,直到民国,期间出现了不少有名的乡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乡约以儒家礼治精神为指导,主要作用是道德教化和自我约束。如王阳明在《南赣乡约》中提出:“今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南赣乡约》共十六条,规定了全乡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公约,涉及军事训练、政治教育、道德陶冶等内容。其中对“乡约会”的组织体系作了详细规定:同约人中推年高有德者一人为约长,下设二名副约长,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还设知约、约赞等职。对“乡约会”的活动程序、礼仪规范都有明确规定。实践证明,《南赣乡约》对于南赣的治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明代中后期以及清代乡村治理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家礼”与“乡约”对于基层社会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城乡社区治理中可以借鉴的制度性资源。 4 教化为本:城乡社区治理的实践性资源 儒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是道德教化。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诚实)。”(《论语·子路》)对此,萧公权评述说:“孔子思想之‘政,不仅与近代学者所论者不同,且与古希腊柏拉图之说亦有区别。近代论政治之功用者不外治人与治事二端。孔子则持‘政者正也之主张,认定政治之主要工作乃在化人。非治人,更非治事。故政治与教育同功,君长与师傅共职。国家虽另有庠、序、学、校之教育机关,而政治社会之本身实不异一培养人格之伟大组织。” 道德教化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一是社会治理者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二是开设书院讲堂,授课宣讲。三是建立场所,空间寄托,如建立家族祠堂等。四是举行仪式,具体感化,如举行乡饮酒礼,以示敬老之义。 儒家出仕为官者,无不注重道德教化,留下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如孔子宰中都即是行教化的典范。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已过知命之年的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孔子家语》开篇记载:“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孔子家语·相鲁》)意思是说,孔子为官从政的初始之地,便是中都,即今天的汶上县。孔子为中都宰,就是孔子做中都的地方行政长官。这一任命,使孔子得以践行其“为政以德”的政治理想,也让世人见证了儒家教化治国的独特魅力。为了让百姓懂礼仪、知廉耻,孔子亲自兴办讲堂,深入村庄宣讲孝道。老百姓逐渐变得明礼知耻,出现了路无拾遗、器不雕伪、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可喜局面。原来有个瘸腿老人的儿子不孝顺,但自孔子教化之后,他的儿子一改恶习,对老人格外孝敬了,常常背着行动不便的老人观景散心,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孔子注重孝道教化,深刻影响了汶上社会风气。《汶上县志》记载,汶上民风“宽博易直,不为小文,有大国之风”。 我们济宁搞的乡村儒学,在乡村治理中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据说,一个不孝顺的儿媳妇,听了儒学讲堂的课之后,改变很大,春节之前主动给婆婆买了身新衣服,到了春节那天喊婆婆过去吃团圆饭,婆婆不相信,儿子又去喊,才相信了,老太太一时还难以适应,不知何故。后来,听说是上了儒学讲堂,她也去听了。我们去曲阜、泗水参观,听介绍,骂人的少了,打架的少了,乱倒垃圾的少了,偷东西的少了。文化,文化,以文化人。这就是德治。这正是儒家治国理政的精髓。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实行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儒家的道德教化的治理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来,孔夫子与现代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奏疏公移[M],陳明,王正,谷继明,等注释.陈明审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作者简介]李日春(1970-),男,山东汶上人,高级讲师,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法学硕士,长期从事党史党建与传统文化研究和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