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范文

    尹淑杰 乔聪

    

    [摘 要]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更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本文以河南省民办院校为背景,初步构建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教学能力、协作能力、科研能力、发展能力、人格特点、管理能力六个因子,为“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提高及民办高校进行招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师资团队的组建,尤其是在民办高校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式办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时刻,教师资源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战略手段。据我国经济结构的最新要求,知识创新已然成为新经济模式下的重要特征,面对新知识、新学科、新课题的不断涌现,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培养理论研究和科学规划设计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培养从事制造、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双师型”教师的角色由从前的知识传授者向知识引导者转变,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提出“能讲”与“会做”相结合的新要求,从而达到“学生在我指导下做”的新高度。为培养能真正满足未来经济新需求、企业发展新动力、社会服务新力量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离不开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阅历丰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1 问题提出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科领域对于“胜任力”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研究者关于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早,以20世纪初泰勒(Taylor)开展的科学管理研究——“管理胜任特征运动”为起点,到20世纪70年代麦克利兰(McClelland)正式提出胜任力概念引发了一场革命性运动。而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大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胜任力又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胜任力,不仅是高校开展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关键。“双师型”教师能否掌握所授专业领域的内容、课程结构、发展方向;能否了解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专业技能;能否及时预测行业发展变化、及时洞察相关行业未来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和方向;能否顺应当下实际社会需求、职业岗位需求,朝着更加实用、全面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做到有的放矢。以上这些“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表现是教学质量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对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势在必行。

    2 本研究概念界定

    从可操作性角度来看,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情景中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并用能加以概括的行为特征去描述高绩效与一般绩效,或者有绩效与无绩效的个体特点,可以是动机、特质、价值观、自我形象或者某专业领域内知识或技能等素质的集合。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它们的招生计划也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审批;另一种则恰恰相反,例如自学考试辅导机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不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而本文以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教育部认可学历学位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并以詹先明(2010)的《“双师型”教师发展论》中提出的“双师型”教师概念为判定标准,即以教师职称与专业技术职称为外在表现、以丰富的专业理论水平、熟练的实践教学及技能培训有机融合为基本内涵的高水平教育工作者才是“双师型”教师。

    3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3.1 行为事件访谈法获取胜任力要素

    围绕“一个优秀的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本文针对河南省3所民办高校在岗专职教师为访谈对象,其中包括30名被学校认定为“双师型”的教师和20名中层管理者。然后,整理分析出详细的访谈报告,整理出40项胜任力特征,并据此编制问卷初稿。

    3.2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问卷》的编制

    本文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将描述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40个维度,采用五点量计分法(1表示最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进行问卷编制,并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均符合研究要求,即问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解释性。在河南省民办院校中随机选取学生400名,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最终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56份,有效率为89%。

    3.3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生235名(占58.43%),女生165名(占41.57%);大一的学生有140名(占39.33%),大二的学生有104名(占29.21%),大三的学生有112名(占31.46%);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有106名(占29.78%),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有89名(占25%),工程类有97名(占27.25%),艺术类有64名(占17.97%)。

    3.4 因子分析法可行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可行性检验,以及检验这40个因子之间需要是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选择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巴特利球形检验)方法,对原始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来判断该研究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其中,KMO的抽样适当性参数为0.846,介于0.8至0.9之间,符合因子分析的判定标准,另外,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零假设被拒绝,得出结论:该研究适合做因子分析。

    3.5 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胜任力模型

    在SPSS13.0软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首次提取9个公共因子,但由于因子载荷矩阵并没有经过方差极大法的旋转,因此,公共因子变量在多数原始变量上均有较高的载荷,继续利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只是从理论上对各公共因子进行了归类,要想得到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研究结果,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局部变量归属进行适当调整。其次,为更符合日常的理解习惯,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公共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最终得到6个新的公共因子,分別是教学能力、协作能力、科研能力、发展能力、人格特点、管理能力。

    4 结论

    将这些原始变量均值的平均数作为权重,依据所有公因子的总得分为后续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提供权重依据,最终构建起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详见图1。

    [参考文献]

    [1] 姚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0).

    [2] 曹晓慧.民办高校教师素质要求及对策探讨[J].中国成人教,2010(18).

    图1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