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晶谷的选育与应用
范文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冯凯华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赵春芳 梁文化 路凯 王才林

    

    

    

    摘要:南粳晶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为母本,粳稻中间材料JD6301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0 d,较对照武运粳23略早,株高96.8 cm,分蘖性较强,有效穗数328.5万/hm2,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33.3粒,每穗实粒数1230粒,结实率92.4%,千粒质量26.4 g。该品种中感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具有食味品质优、产量潜力高、后期熟相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2019年该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南粳晶谷;优良食味;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2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9-0079-04

    收稿日期:2020-02-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BE201934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1-62)。

    作者简介:朱 镇(1977—),男,江苏靖江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jsnkyzz@126.com。

    通信作者:王才林,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clwang@jaas.ac.acn。

    高产、优质、多抗一直是江苏省水稻育种的目标,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首要目标会有所调整[1-4]。近阶段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粳稻品种成为江苏省的首要育种目标,培育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并加以推广应用,对于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江苏省稻米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益,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8]。围绕这一目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1999年开始主攻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通过引进日本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粳稻品种关东194作为核心种质,与江苏高产粳稻进行杂交配组,以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于2008成功育成江苏省第1个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粳稻品种南粳46[9],其优异的食味品质和良好的丰产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多次在国内外荣获各类食味品鉴方面的特等奖、金奖等,在生产上迅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获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需求,该团队先后又育成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505、南粳2728、南粳3908等一系列的优良食味粳稻系列品种,实现了江苏水稻种植区域全覆盖,成为江苏及周边省(市)优质米种植和开发的主导品种[10-12]。

    南粳晶谷(参试名:宁4924,曾用名:南粳4924)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又一个南粳系列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是以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为母本,以具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血缘的粳稻中间材料JD6301(以武粳13为母本,关东194为父本杂交,经8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中间材料)为父本杂交,采用半糯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辅助筛选与田间农艺性状选择、食味品质筛选相结合的方式,于2014年育成的食味品质优、产量潜力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19年该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90013),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该品种2016年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160177.5),2019年獲得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60177.5),由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买断经营。

    1 选育过程

    为丰富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培育优良食味高产多抗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在南京以高产、抗条纹叶枯病的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为母本,以具有日本的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血缘的粳稻中间材料JD6301(武粳13与关东194杂交,经系谱法8代选择育成)为父本杂交,2007年在海南种植F1,同年正季种植F2,成熟期尽可能多地选取农艺性状优良单株;2008—2011年在南京分单株种植小区,分蘖期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择带有稻瘟病抗性基因、暗胚乳突变基因、农艺性状好的优良单株;2012年选抗性好、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好、表现一致的小区混收进行室内品尝,选择食味品质优的小区;2013年进行小区鉴定,其中JD3924表现大穗、产量高、抗性佳、食味品质优、后期熟相好,折合产量10 260 kg/hm2;2014年编号JD4924在江苏省张家港农业试验站试验基地、常熟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等地进行多点鉴定,各点表现稳定一致,丰产性好、食味品质优、抗性好、后期熟相佳、综合农艺性状好,平均产量10 128 kg/hm2,暂定名为宁4924。该品种2015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预备试验,2016—2017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南粳晶谷。其选育过程见图1。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与形态特征

    南粳晶谷属早熟晚粳稻品种。苗期叶色浅绿,叶挺,苗体矮壮,抽穗后叶片挺、株型紧凑,植株生长清秀,后期转色正常,收获时仍有3~4张绿叶,熟相好。2016—2017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区域试验,2年平均结果见表1,该品种全生育期160.0 d,较对照武运粳23略早。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株高96.8 cm,分蘖力较强,成穗率78.6%,有效穗数 329.1万/hm2,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33.3粒,结实率92.4%,千粒质量26.5 g。

    2.2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16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504.8 kg/hm2,比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37%;2017年续试,平均产量9 918.2 kg/hm2,比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3.0%;2年平均产量为 10 211.5 kg/hm2,比对照增产3.4%。2年省区试20个点(次)中16个点(次)表现增产,最高产量达11 392.5 kg/hm2。2018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10 189.4 kg/hm2,比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3.2%,7个点(次)有6个表现增产(表1)。

    2017—2018年在张家港市、常熟市、江阴市、武进市、溧阳市、溧水市、南京市和南通市等地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长势清秀、熟相好、食味品质优、丰产性好,产量均能达到9 750 kg/hm2以上水平,具有良好的稳产性。2019年11月,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丹阳市延陵镇的南粳晶谷百亩方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13 012.5 kg/hm2,达到了规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粳稻的“超级稻”产量指标。该品种矮秆抗倒,易种好管,适合多种轻简栽培方式,不仅稳产性好,还具有超高产的产量潜力。

    2.3 稻米品质

    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8年检测结果为糙米率83.7%,精米率73.9%,整精米率73.2%,垩白粒率23.0%,垩白度5.0%,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含量10.0%该品种为优质食味品种。

    南粳晶谷秉承了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优良食味品质特性,即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2020年1月11日,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种业协会和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举办江苏省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评鉴会,对省内公开征集的优质稻品种进行食味品质评鉴,南粳晶谷荣获特等奖。

    2.4 抗性表現

    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表2),在2016—2018年江苏省中间试验中,南粳晶谷苗瘟最高为5级(5级制分级),叶瘟最高为5级(9级制分级),2016、2017年穗颈瘟穗损失率最高级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5,抗性评价中感;2018年穗颈瘟穗损失率最高级1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3,达中抗水平;对白叶枯强致病型菌株浙-173、PX-079、JS-49-6和KS-6-6主要表现为中抗和中感(9级制分级);纹枯病在2016、2017年表现抗病,2018年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3年抗性级别均为5级。

    3 机插秧保优高产栽培要点

    在栽培管理方面,南粳晶谷在通常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的基础上,针对该品种的特性,重点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合理控制播量

    中间试验数据显示,南粳晶谷千粒质量不足 27 g,籽粒中等大小,因此应适当降低播种量,控制在每盘100~120 g。

    3.2 调整肥料运筹方式

    南粳晶谷是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在栽培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产量,而是要在保障合理目标产量的基础上尽量提高稻米品质,在肥料运筹方面应适当进行氮肥前移,基蘖肥:穗肥的比例以6 ∶4或7 ∶3为宜。同时如果在作优质米开发的种植区,则应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和硅肥,以提高稻米食味品质。

    3.3 加强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稻瘟病和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而且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大多作优质米开发,更应加强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工作,重点要以防为主。稻瘟病和稻曲病防治工作主要是把握好防治时间,破口前5~7 d(俗称“大打苞”时期)防治稻曲病,稻田零星看到稻穗伸出剑叶叶鞘时进行第1次穗颈稻瘟病防治,间隔5~7 d进行第2次穗颈稻瘟病防治,如果遇到特殊气候第2次防治时还没有齐穗(全田80%的稻穗伸出剑叶叶鞘),应齐穗时进行第3次穗颈稻瘟病防治。

    3.4 加强后期水浆管理

    后期断水过早会导致稻谷充实度不足,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在后期水浆管理要干干湿湿,收获前7~10 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以达到养根保叶、活熟到老的目的,提高充实度,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提高稻米品质。

    4 应用前景

    近年来,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为代表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在江苏省及周边市场深受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喜爱,就江苏省而言,沿江和苏南地区的消费者对优良食味稻米偏软的口感更是偏爱。目前,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有南粳46、南粳5055、苏香粳100[13]、宁粳8号及2018年刚审定的南粳3908,其中南粳46和苏香粳100虽然因其优异的食味品质和良好的丰产性,在该区域有比较稳定的推广面积,但其生育期偏迟,局限了品种的推广应用。南粳5055是目前沿江和苏南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但是该品种口感比较软,有不少消费群体比较喜欢,但也有很多消费者觉得该品种稻米口感太软,不太喜欢此种类型。因此,从市场上来看,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对生育期适宜,口感比南粳5055稍硬、类似南粳46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有较大的需求。南粳晶谷的成功选育满足了市场需求,丰富了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类型,其推广应用对加速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的研究与实践[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21-927.

    [2]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抗条纹叶枯病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J]. 北方水稻,2011,41(1):67-71,80.

    [3]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江苏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J]. 中国稻米,2010,16(增刊1):12-17.

    [4]王才林,朱 镇,张亚东,等. 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 江苏农业学报,2008,24(2):199-203.

    [5]王才林,朱 镇,张亚东,等. 江苏省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与对策[J]. 北方水稻,2007(3):14-18.

    [6]王才林. 江苏省水稻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江苏农业科学,2005(2):1-6.

    [7]陈 涛,张亚东,赵庆勇,等. 优良食味抗病高产晚粳稻新品种南粳3908的选育和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9):72-74.

    [8]朱 镇,张亚东,陈 涛,等.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南粳3818的选育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77-78.

    [9]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抗条纹叶枯病优良食味晚粳稻新品种南粳4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8(2):91-92.

    [10]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优良食昧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及利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2(2):84-87.

    [11]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的选育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86-88.

    [12]吴俊生,蔡 锋,王才林.南粳272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上海农业科技,2019(1):40,47.

    [13]陈培峰,乔中英,谢裕林,等. 优质多抗香稻新品种‘苏香粳100的选育与应用[J]. 作物研究,2017,31(1):15-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