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简述牧鸡治蝗技术规范 |
范文 | 冷衍娟 牧鸡治蝗是草原保护、草原虫害生物防治的一种新方法。牧鸡治蝗是将农牧民传统养鸡生产和草原蝗虫防治相结合,是一种绿色、环保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在蝗虫的发生季节,将饲养的牧鸡放入草场捕食蝗虫,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保护草场。牧鸡治蝗成本低、效果好,不但为畜牧业养殖提供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而且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所以说,牧鸡治蝗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草原虫害防治“多赢”,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岫岩县开展牧鸡治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全县试验点饲养牧鸡共30多万只,治蝗草场面积10余万亩,全县草原推广牧鸡治蝗150万只,防治草场面积30万亩。 1? 基本原则 牧鸡治蝗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总的基本原则是:“全面监测,重点防治,因地制宜,提高效益。”结合牧鸡的特点,应把防治区放在蝗虫密度较高、较常发生区。一般虫口密度为每平方米8~20头,适宜采用牧鸡治蝗。每年牧鸡治蝗结束后,要对蝗虫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出蝗虫的种类、密度和分布情况。预测来年蝗虫可能发生的地点、虫口密度、分布和虫害程度,制定牧鸡治蝗的具体方案。 2 管理方式 以县为单位,县级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牧鸡治蝗工作的开展,组织养殖大户或农牧民开展家鸡山养治蝗。以户为单位,分群管理,群的数量大小要依据草场面积和饲养能力而定,一般以500~2000只为宜,在实际工作中,岫岩县最大群为3500余只。管理人数由饲养数量而定。 3? 牧雞治蝗技术 3.1? 地点选择 选择易发生虫害的草原地块,草原面积在1000~3000亩,每亩地放牧鸡2~3只为宜。首先选择地势平坦向阳的地方建饲养舍,简易避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 3.2? 牧鸡品种选择 牧鸡应选择灵活、健壮、抗逆性强、抗病力强、易饲养的本地土鸡或蛋鸡。实践证明我县的大骨鸡、笨鸡效果较好,体型大,食量大,抗逆性强,是牧鸡的首选品种。 3.3? 孵化培育 牧鸡的孵化应视蝗虫的发生灾害期而定,在蝗虫的发生期,牧鸡应达70日龄左右,体重在400克以上为佳。我县蝗虫防治最佳期为6~7月,牧鸡应在3~4月初孵化。 3.4? 防疫训练 牧鸡出壳后一周内应注射相关的疫苗,注意保温,饲料配置要科学合理,饮清洁的水,淘汰病弱残鸡雏。雏鸡进食后要开始训练,每次喂养时吹哨子,建立条件反射,为放牧打下基础。 3.5 牧鸡治蝗方法 牧鸡在放牧前要经过7天以上的室外训练,能听哨音调动,能适应野外气候变化。放牧前要派人进行蝗虫调查,调查虫害的地段,确定鸡群放牧的时间和路线。一般情况蝗虫达三龄期开始放牧。牧鸡放牧前要准备必要的设备,如鸡笼、帐篷、饲料、饮水等。一般太阳初升时开始放牧,用饲料和哨音将牧鸡引入牧场,让牧鸡慢慢地吃蝗虫,2小时左右牧鸡吃饱了,可带回鸡舍。下午再放牧2小时左右。 3.6 注意事项 一要防高温中暑,可让牧鸡在树下避暑。二要防蛇、鹰等天敌伤害牧鸡。三是牧鸡早上出牧前不要饲喂,否则影响牧鸡治蝗效果。四要注意牧鸡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五要一个防治草场结束后,要及时转到下一个草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