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探究
范文

    韩俊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逐渐验证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迎合新课改要求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氛围的最有效途径.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师需立足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如此才能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性提升.当下,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成果继续分析,希望能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教学引导方法作为优化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是高中数学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研究课题.新时代的教学引导方法不同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领导式”教学,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解决了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成效不显著、学生兴趣不强、教学气氛尴尬等问题,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开了一扇新窗.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渗透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将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具体的教学实例参照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诸多学习能力的统称,它主要包括数学抽象(学生能理解一些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知道如何化抽象为具象,如何从具象理解抽象含义)、逻辑推理(学生能根据客观条件推理分析出数学结论,解题时能够以缜密的逻辑思维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数学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验证结果的准确性,找到数学规律)、直观想象(学生能直观想象出一个立体图形的空间表现)、数学运算(学生通过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得出准确无误的结果)、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对问题中的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六大部分.

    总的来说,这六种学习能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备的学习技能,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即意味着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理解、逻辑分析、空间想象等多种学习能力,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能力与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数学探究行为习惯,能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數学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优化数学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这就是学情分析整体的实践操作思路,主要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其学习行为模式,并且看出最近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原来数学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最近却出现了成绩持续下滑的现象,那么肯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其次,教师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其学习期望,从而对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比如对数学学困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信心普遍不足,所以就要制定策略激发其学习信心.最后,教师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了解其学习思维,并对学习方法不科学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比如有的学生热衷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解题思路狭窄,解题方式刻板,教师就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2.学情反馈

    学情反馈即学生向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包括学习问题、思想困惑等.客观来说,每位数学教师都非常希望学生能主动和自己交流学情,从而构建流畅高效的学情反馈渠道,但现实情况往往不同,大多数学生并不能主动和教师交流学情,甚至教师主动询问也不一定能获得完整的学情反馈结果.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学生自己没有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习惯,不敢质疑权威,不愿主动思考,不想是非对错,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要能记住就可以,这种想法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也会深刻影响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第二点,教师并没有秉持“人本教学”理念,导致数学课堂依然以教师为核心,学生作为课堂的附属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种状态下,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自然就没有质疑问题的想法,没有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很容易被新知识阻碍正常的学习思路,甚至使学习信心严重受挫.

    三、核心素养的渗透

    为更加具体而深入地进行分析,此处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一课为例,具体如下.

    (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注意如下三个问题.

    1.教师需秉持“人本教学”理念,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地位,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其学习思维方法由“被动”转为“主动”、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依靠教师的情况下锻炼真本领、获得真本事,从而有效避免“离开教师不会做题”的尴尬情况.

    2.教师必须要选择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兴趣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混合搭配使用,以启迪学生学习思路、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

    3.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精准、全面的把握,才可以使制定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大部分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尽量给学生多安排一些互动探究的数学问题,同时渗透信任教育和激励教育,在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强大的学习信心.

    (二)教学实施

    1.营造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指导

    教学实施阶段,教师需要以教学设计阶段的主体教育思路为指导,为学生营造“想学、愿学、问学、勤学”的良好环境.鉴于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教师大可不必在课上浪费大量时间去展示教学内容,而是直接通过例题解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此处以高考中的等差数列考题为例进行分析.

    高考题目:如果在等差数列{an}中,a3+a4+a5=12,那么a1+a2+…+a7=?

    这个题目考察的就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学生通过“a3+a4+a5=12”这个条件求出等差数列中a4的值,然后代入算式可得a3+a5=8,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推得a1+a7,a2+a6的值也等于8,所以a1+a2+…+a7=4+3×8=28.这个题目看似非常简单,实则锻炼了学生的多种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学生需要通过a3+a4+a5=12推出等差数列中a4的值,这个过程用到了函数思想,需要把等差数列的公差设为x进行求解,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而且将等差数列的基本定义巧妙地融入其中,锻炼了学生提取和分析关键信息的能力.

    2.合作学习,提升学生能力

    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互动式学习方法.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借助集体智慧启迪个人智慧,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获得经验,从而提高个人学习能力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共有两个作用:首先是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各自的小伙伴解决问题,大家虽然在一个水平上,但在相互交流中也可以找到解题思路,这比教师单纯地告诉学生解题思路要强很多.其次是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产业密集、分工细化的社会,“个人英雄主义”已被“集体英雄主义”取代,从小教育学生团结协作,也是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甚至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应如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比如在探究等差数列的特点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的性质,还要结合等比数列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可以组织“数学大比拼”游戏,让学生结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设计新题目,由等差到等比,了解奇妙的数字变化,这个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每4人为一组,大家共同商量,尝试设计新题目并进行解答和验证.一方面,无论是失败或成功都有小伙伴陪伴在身边,学生时刻充满勇气和信心,另一方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互补将会使学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细致.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于渗透信任教育和激励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总共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评价主体,需要及时指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例如某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是很清晰,教师就需要指出他的盲点,并为其布置10~20道关于考察等差数列基本定义的题目(类似上面的高考题),让他多做多练,解题思路也就慢慢地清晰起来了.

    第二步是信任和鼓励,信任是相互的,教师只有信任学生,学生才能信任教师继而遵从教师.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不要妄加评论.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鼓励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中生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成功的愉悦,这是他们挑战困难的最大动力,教师作为其领路人,要给予他们这种力量,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学习信心.

    (四)作业设计

    1.利用作业类App

    作业设计环节中,教师需摒弃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尽可能选择一些生活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优化,多种多样的作业类App应运而生,这为作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这些App,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2.贴合生活

    作业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比如按照前文的高考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生活化问题——书的页码、乐谱的排列、产品分层定级等等,大家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自主解决一些生活化问题.以此类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背后的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更多的数学解题技巧和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需在教学引导方法的辅助下克服教育短板,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新教育时代中深入分析全新的教学引导方法,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优化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如此,学生才能在高强度的数学学习中找到学习价值和学习乐趣.以上的分析论证仅是笔者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够为各位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新课改背景下,希望各位高中数学教师能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继续探究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韩忠英,佟祥南.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4):53.

    [2]赵钊,杨晖.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做法的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2017(11):4-6.

    [3]陈丽.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27.

    [4]袁富强.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以《等差数列》为例[J].四川教育,2016(02):78.

    [5]王红霞.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探讨[J].高中生学习,2018(03):109.

    [6]胡智.基于高中數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以“等差数列”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9):115.

    [7]童亚新.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4):13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