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捕捉合作学习时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范文 | 金绣霞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合作学习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探索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时机捕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81-01 课程改革之后,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很多时候取决于合作的时机。 一、把握知识的连接点 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有很多新知都是从旧知迁移或者派生出来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激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例如,教学“混合运算”时,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加减法、乘除法运算和新的混合运算之间的知识连接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问题。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8、4、2三个数字,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在数字之间填写运算符号,然后进行相关的混合运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如下式子: 8+4×2=(24) 8+4÷2=(6) 8-4×2=(8) 8-4÷2=(2) 8×4+2=(34) 8×4-2=(30) 8÷4+2=(4) 8÷4-2=(0) 对于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应急于纠正,而应灵活运用这些错误生成,让学生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对于计算结果存在争议的地方,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再在小组中讨论与辨析,通过合作探讨,进一步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可见,教师通过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在课堂教学中抓准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交流和沟通,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把握学习的受阻点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数学学习经验不足,面对问题时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数学学习中的受阻点。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由来,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教师提供相关的工具,包括圆形纸片、绳子、卷尺以及记录表,并要求学生在五分钟之内完成。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发现,一个人肯定是完成不了的,这时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教师让学生自行分组,每个人都有对应的任务,分别是拿圆纸片、测量、记录、计算。通过合作,这项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此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汇报,帮助学生归纳出最终的结论。 可见,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突破受阻点,学生通过合理的分工以及合作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随之也得到不断提高。 三、把握思维的提升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效把握教学内容中数学思维提升的关键点,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善于去分享和总结。 例如,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时,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的乘法运算律有更加牢固的掌握,教师可以设计题目:请用简便方法计算25×44。学生在面对这道问题时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采用的计算方法为25×(40+4)=25×40+25×4,这是一种利用乘法分配律的简便算法;有的学生采用的计算方法为25×(4×11)=25×4×11,这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由于不同学生采取的计算方法可能不一样,这时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就自己选择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组内讨论和学习。 可见,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形成相关数学思想后进行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分享和学习别人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而且要将其通过语言和其他同學分享,不断扩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学习是新形式下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对合作学习的价值有更好的认识,并善于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将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的同时,达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 (责编 李琪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