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京古北口赵家老宅民宿设计 |
范文 | 关冲 郑慧铭 摘要:设计的目的:通过对传统建筑赵家老宅的庭院景观及室内风格进行改造和更新,探索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的方式。设计过程中分析古北口传统民居的特色,结合长城的文化元素,让游客感受当地人文情怀,运用新材料,注重室内和庭院的舒适度,增强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设计的方法上中探讨当地的地域文化与尊重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民宿设计中,强化地域特色与民宿装饰,营造文化气氛。通过完成赵家老宅民宿庭院及室内设计探讨传统建筑改造的可行性,探讨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提升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本文的探讨希望为民宿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传统建筑改造 民宿设计 庭院景观 室内设计 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9-0008-03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年轻人喜欢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追求一种心的“宁静”,民宿成为了他们的理想住宿选择。民宿作为旅游区当地的文化体现与当地风土人情的展示,应当顺应当地的地域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民宿设计中,与装饰设计进行结合。民宿的设计运用上需要灵活变通,根据地域文化、经营特色、主题元素的不同,打造出完全不同的装饰空间与体验效果[1]。 民宿的建筑有新建的,有的则是从传统建筑的改造开始。老房子的改造,对于保护社会资源并重复利用起到了重要的帮助。—方面它能够保留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另—方面能够更好地呼应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针。在民宿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有利于向旅客传播当地的文化特色,增加文化体验。 一、设计概述 民宿改造选择赵家老宅,位于密云古北口镇古北口村,西面相邻著名的蟠龙山长城与杨令公庙,东面相邻古北口村的一个民族民俗展览馆。赵家老宅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建筑风格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建筑,也是整个古北口村内三个四合院中最大的一个。其敞亮的大门及四个户对,代表着赵家老宅的品位与格调。墙壁上的砖瓦,包含梅兰竹菊四种花式,体现民居的雕刻手法,是古代匠人智慧的最好证明。据老宅的主人介绍,多次翻修保留了影壁的“梅兰竹菊”的雕刻。 都说“石头是建筑的史书”,具有岁月的古村落民居更是如此,饱经历史的沧桑,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1]。据报道,古北口中的文化遗产总共有448项,赵家老宅的地位较为特殊,文化价值极高。古北口村中虽有很多民宿,但民宿的档次不太高,其优越的地域文化并没有被深入挖掘,游客除了登山赏景外,没有深入体验到地域特色文化。因此,本项目希望通过对赵家大院的改造,合理地利用其建筑优势与闲置资源,结合长城元素,用设计提升当地民宿的行业价值,强化地域特色,挖掘当地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使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创新。同时,通过可持续的手法,保留传统民居的原有基本结构、格调以及风情,为村落注入新鲜血液,为历史建筑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出符合现代人品味的建筑使用空间[2]。 二、设计思路 (一)设计背景:赵家老宅位于古北口村,原来是白家老宅,后来由赵家把宅子买下来,变成了赵家老宅。赵家老宅包含北京传统建筑文化,体现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赵家老宅距离北京市区距离不到—百公里,大院东临旧城水门洞,西接官道,南靠凤凰山,北伴溪水。 大院建筑风格属北京传统四合院布局,砖后垒砌青堂瓦舍。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五间,北方七间中最东头一间是门道。建筑特色之一是东厢房山墙的座山影壁,用青砖磨对而成,壁中有鸿禧两个大字,字体为行楷,端庄厚重。其壁面和顶脊建筑工艺十分精巧,在京城古建中也堪称上品。 (二)设计理念:民宿作为旅游区当地的文化体现与当地风土人情的展示,需要设计师深入感受当地的人文习俗,与村民亲切交流,搜集可用的当地传统文化元素,以便参考借鉴当地的地域文化[3]。设计过程中,顺应当地的地域文化氛围、尊重传统文化习俗,将传统文化具象化,融合入民宿设计中,将具有特色的元素与民宿内部的装饰设计进行结合,如特色的摆件、装饰画与材料。同时也要注重古建筑及周边景观和生态原貌。保留当地的传统习俗也有利于外人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为古村落景观城镇化的发展路线提供有力的保障[4]。传统建筑在民宿的改造中遵循以下的原则和设计方法。 1.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传统民宿的改造中,以当地的传统地域文化为主旨。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对该地域特有的文化元素的吸收,将其全方位融入到具体的空间中去,这一设计过程中致力于向人们展现该区域中最本土化的、最具有识别性的文化内涵[5]。趙家老宅的改造中要着重突出四合院文化,建筑色彩、形式、庭院都应该按照地域特色进行设计改造,营造传统的文化氛围,使得古北口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激活周边的传统村落。 2.突出地域特色。在设计中要避免民宿的规模化和复制化,突出精致品质及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再设计主题,进行多元素综合设计,包括文化元素、宜居元素、智慧元素和周边环境元素对空间进行特色文化元素再设计[6]。设计中应注重院内的古建筑材料和古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3.以人为本的原则。民宿的生命是靠着旅客来维持着,旅客的满意程度是相当重要的。民宿需要保证游客的基本生命安全,也需要考虑旅客们独立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和装饰营造简洁、舒适和符合人们的休息娱乐。 4.庭院景观营造氛围。在民宿庭院景观设计中,需要注重功能和空间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乡土植物特色,要在与周围建筑协调的基础上构建综合性空间,让建筑与植物相互呼应,使绿化涵盖多种功能性,满足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效果。在满足庭院功能性的基础上,利用照明的光影变化勾勒建筑外部形态,美化庭院,营造夜景。 三、设计方案 (一)平面布局:设计方案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突出体现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在赵家老宅的设计中也应尊重和保护传统老宅中的传统文化氛围,适当进行现代设计的改良。如图1。同时,功能分区要进行明确的划分,满足民宿对于各种功能空间的需要,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普通的居住功能,要更多地植入休闲空间和公共空间[7]。流线布局需要具备流畅、明确、清晰的特征,而且可以在一些突发情况发生时,做到游客安全有序地撤离,以此给游客建立一个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整体的建筑氛围区别于传统酒店,要给人以“家”的感觉,因此从室内选材、色彩搭配及空间尺度等方面要追求一种活力与亲切感,如图2。 大门位于赵家大院的西南角,在西南方位在风水学中是一个吉位,有利于财运。以西厢房作为玄关,在墙面稍加文化元素的装饰、植物搭配,提升四合院的审美效果,使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大门和玄关进入之后到达庭院之后就可以看到四合院的主体建筑,南北、东西厢房,只是对四个厢房进行修缮,保留了四合院的传统气息和文化氛围[8]。庭院中心是由凉亭和屏风墙组成,周围分布着桃树、景观装饰石等,与厢房相呼应。休憩亭的周围添设了水景,水元素在四合院中增加湿度,营造景观小气候环境。水景小品以长城元素作为切入点,采用长城剪影的外形元素,结合当地文化与现代审美,提升庭院的文化元素与活力。 在东厢房的后面,是游客休息娱乐的区域,旁边设立了菜园,种植着各季节的蔬菜,提升宅院的观赏性,东北角处是屋顶花园,用干赏景。整体的空间划分,颠覆了原本单一的流线走向,从功能空间上分割了休息区与活动区,同时增强了游客与房主间的互动,各个区域互相影响却又各自独立,形成动静协调的有机空间。 (二)庭院设计:庭院以中式风格设计,建筑、山水、花木组成错落有致、悠远空灵的空间,融入私家园林和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具有超凡脱俗的视觉感,环境中寓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庭院景观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搭配,小品有各自的特点。建筑以楼台、庭院、走廊、住宅为主,形成“回”形,洞门、花格镂空窗分割视的作用,空间布局紧凑而精巧,十分错落有致,各个要素的位置、比例、质感在视觉上得到了平衡,形成三维立体的多视角观感。以中轴线为基准,两边呈现对称的布局结构,对称美给人有秩序、严谨和均衡的感觉。庭院植物也具有寓意,如竹、植桂、桃花、牡丹、荷花等,具有吉祥文化内涵,增添空间的层次感和内涵,体现着主人的审美与格调。如图3所示。 赵家老宅入口处利用竹、团花、景观石、罗汉松的元素对影壁进行装饰,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并具备一定艺术气息。墙角边种植的翠竹具有视觉舒适动感,翠竹搭配花卉形成色彩相衬,配合影壁,更有庄重之意。通过这些传统元素,为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其经营价值,如图3所示。 庭院的设计手法是通过传统元素的运用,营造文化氛围。主庭院以桃花和白玉兰作为景观植物,中心加入水景,起到烘托及支持作用,并设置下沉亭子,制造“沉浸式体验”。游客坐在其中,周身被荷花包围,仿佛置身湖心。长城外形的水景、棱角分明的亭子与造型规整的小路设计,体现了几何美。设计过程中寻求人、建筑与景观三者间的联系,将园林艺术和科学有机结合,立体感与流动感共存,具有动静结合的设计感,和整体空间的协调,如图4所示。 菜园种植不同的蔬菜,并有区域分割。用餐区以樱花树为装饰,周围植物与景观石作为搭配,营造休闲氛围。户外用餐区遵循色彩搭配,冷暖对比增强田园自然感。淡紫色的软椅子和沙发增强了氛围情调,亮色系暗色系的对比设置增加景色景深效果,如图5-6。 屋顶花园以中式景观小品装饰,划分为休闲娱乐与观景赏花区域,增加了趣味性和节奏感。休息区主要视觉基调为简单、大方、庄重、雅致,透露出古色古香的韵味,结构方面采用了大量的镂空结构,让空间更加通透。周围种植着彩叶植物,为空间带来繁茂的生命活力。屋顶花园营造出清静寂定、简约古朴的“禅意”空间,让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这也是景观设计的初衷与核心理念。同时考虑到屋顶气候变化大和承重问题,选择相应的乡土植物。屋顶花园的植物需要耐旱、抗寒,根系较浅的草本植物及灌木等乡土植物。藤本地被类选择大花金鸡菊;矮花灌木可选择连翘;抗污染树种可考虑茉莉;小乔木选择高1.5-2米的碧桃和小木槿。闻香植物选择广玉兰、桂花、含笑、栀子等,设计强调视觉,点线结合,植被和花卉设计层次清楚,形式美观,如图7-10。 (三)室内装饰:室内软装设计简练,注重细节处理,房屋内选取整面墙安置窗户,保证采光,让庭院的自然景观与室内风格相互影响交融,显得更加纯粹凝练。住宿区内部空间的设计主要是以新中式装饰风格与现代的装饰手法进行融合设计。在設计材料和工艺使用现代的手段,装饰元素运用传统元素,形成交融感。设计中注重和谐统一、丰富层次、对称美、艺术创意,在满足各个居室功能的情况下,让居室中的形、色、光、质组合应该协调统一,使整个居室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让室内设计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较为丰富层次的视觉冲击感,如图11-12。 西厢房的客房中,保留老宅的炕床作为文化特色,摆放茶台等中式家具,配合墙壁的挂饰,让游客体验饮茶文化、感受人文特色,突显华夏儿女的品茶之道。西厢房基调简洁庄重,古色古香的韵味。米色和青灰色成为了空间的主色调,白色大理石等天然质感材料的使用,增加居室的亮度、舒适及返璞归真感,避免沉闷,展现原始的建筑形态。同时摒弃传统的煤炭取暖,在床上铺设电热毯与炕席,这种炕席平整、透气、光洁、易于擦拭,与土炕搭配和谐,实现节能减排绿色设计,更呼应了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 休息区位于屋顶花园的下面,流线型的设计给人以舒畅感觉,彰显大气。多用木材质,保持色彩基调沉稳统一,增强舒适度。粉色以及浅绿色增加明快感,光线柔和,体现了人性化和传统韵味,让休闲区也充满别具一格的自然气息。该区域包含儿童娱乐区,可以提供品茶、丰富民宿的娱乐功能。 (四)夜景照明:在照明设计中,注重群体规划和单体设计的有机统一,突出庭院中心、主次分明,运用灯光强化建筑轮廓,使其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用低色温的灯光,发挥功能性照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营造了神秘的夜景效果,给人古朴而现代的感受。同时避免光污染,减少外溢光、杂散光,所有灯具设备置于隐蔽处,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如图13。 结论 随着传统村落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传统建筑改造的民宿将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化空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建筑改造成民宿需要结合地域文化和传统元素进行装饰,尽量保持建筑结构样式与特点。设计中强化设施功能的合理性与功能最大优化,运用现代的材料和施舍提升传统建筑的舒适度。传统建筑的改造还应该考虑当地的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进行装修改造,强化地域元素。古城的建设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来决定分区分布与装修改造,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基于此环境,希望本文的探索为四合院民宿的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金項目:北京市社科基金:京津冀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研究,17YTC033;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北京长城文化带村落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技法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华,杨立莹.鲁南古村落民居空间改造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9 (12):128-129 [2]田钧伊.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研究[J]设计2017 (19):152-153 [3]肖德荣,张蕊.地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 (04):105-107 [4]陈宇,马祥诚.城镇化背景下古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J]农家参谋,2018 (08):268 [5]竺初阳,余小荔地域文化符号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以景德镇荷塘乡为例[J]设计,2019 (18):106-108 [6]张肖.以宜居度假为导向的山区遗弃村落空间再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8 (06):86-87 [7]刘沛.浙西民居改造为民宿的设计方法研究——以“伴屋”为例[J]设计,2019 (05):48-49 [8]艾君四合院,记载着古老北京居住文化的历史轨迹 —— 谈谈北京四合院文化的渊源及其发展历史[J]工会博览,2020 (14):3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