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视觉设计探索 |
范文 | 顾莉莉 摘要:为完善传统村落文化视觉环境,提升村落文化品质。文章以浙江东阳蔡宅古村落为例,针对村落文化视觉环境缺失等现状问题,从乡村平面识别系统设计、乡村景观视觉空间形象修整以及乡村文化记忆空间构建等层面,探索新媒体信息技术下的文化视觉设计实践,从而得出新媒体背景下村落文化视觉设计的具体举措,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传统村落?新媒体背?景文化视觉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5-0038-03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ual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illage culture.Based on zhejiang dongyang Cai Zhai ancient village as an example,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culture lack of visual environment and problems,from rural plane visual recognition system design,the rural landscape space image shaping and build rural cultural memory space level,explore the new media culture visual design practice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village cultural visual design of specific measures,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village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s New media era Cultural visual design 引言 中國自古以农立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1]。但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种现代化建设的破坏,村落的原始性及村落原有的民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受到严重冲击,原先丰富的村落文化视觉环境面临着丧失的困境。幸而,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丰富的传播途径、技术性的设计表现以及信息的多元化给传统村落视觉景观环境的复兴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文章以浙江省东阳市蔡宅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村落建设过程中文化视觉设计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视觉环境修复及新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举措,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一、东阳蔡宅的村落发展及建设现状 浙中地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婺学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变迁下,传统村落的发展不断融入婺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并影响着浙中地区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蔡宅,位于浙江省东阳市东北部,始建于元朝,历来被视为东阳北部边界地区的经济重镇和军事要地。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也是东阳首批被正式任命的中国传统古村落[2]。作为东阳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蔡宅现存明清时期古建 筑200余栋,其名人故居、宗祠厅堂、历史照壁等皆具有丰富的文化研究价值;村内十三间头、廿四间头遍布,水渠池塘、村落街巷、古民居排水系统和以及古树名木也大多保持完整。此外,蔡宅民俗民风淳正、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至今,一些节庆礼仪与民俗活动如踩高跷、水龙比赛、舞龙、腰鼓、秋车、走马等仍在蔡宅延续。近年来,蔡宅注重文化宣传,以产业化的方式盘活东派古建、近代名人、传统民俗等优势旅游资源,以蔡宅古建和蔡宅高跷为亮点,打造具有东阳传统非遗特色的旅游小镇,打响了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品牌。 虽然,蔡宅村民对古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着较高的文化认同。然而与其他传统村落建设一样蔡宅村的发展同样也面临着特色危机、文化危机。乡村文化遗产和景观风貌在村落建设过程中不断得以修复,但村落文化空间以及视觉环境品质建设却陷入千村一面,无个性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由于缺乏完善的文化视觉设计体系,蔡宅村内还没有统一标准的村落标识,严重影响了蔡宅村落环境的美观与信息传达的规范性。其二,缺少对自然环境视觉元素的挖掘,忽略对自然环境及村落文明的尊重,导致景观环境的不真实性。其三,缺少对人文环境视觉元素的整合,未能根本性地体现乡村原始特色人文底蕴。其四,缺少对整体视觉环境的感知,意识薄弱,缺少特色包装设计导致乡村精神缺失,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足因此,深入挖掘蔡宅村落文化因子,完善蔡宅文化视觉设计体系是蔡宅文化空间修复的良好路径。 二、蔡宅传统村落文化视觉设计的具体实践 (一)蔡宅平面视觉识别体系设计 1.蔡宅乡村VI基础系统设计:基础识别系统作为蔡宅乡村文化视觉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蔡宅乡村标志、色彩组合、文字图形等几大部分。其中,乡村标志是蔡宅村落平面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内容,具有极强的识别性[3]。因此,蔡宅村的设计就需要充分体现村落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村落文化符号,以此为内容,丰富基础识别系统。据了解,蔡宅村有三个极具内涵的人文资源:一是蔡宅古建筑群保存完整,作为有着900年历史的名村,蔡宅现存古建筑200多栋。其大多砖木结构,青砖黛瓦白马墙头,牛腿、雀替、檐檩及格子窗等均施以东阳木雕,是典型的江南古民居;二是蔡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1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踩高跷”最负盛名,被誉为“蔡宅村人文标志”;三是蔡宅村落在空间形态布局上有“十池九三角”、“一里九桥”之说,另外,村落古民居排水系统设计精良,保存基本完整。 所以,蔡宅村落的标志设计主要从人文资源在蔡宅古建筑形象中提取基本形,通过当代审美视角,對蔡宅古建筑进行图形的抽象衍生设计,具体表现方法为通过简化蔡宅古建筑中典型的马头墙造型,加以古巷“十池九三角”的布局特点,简练概括的形体展现蔡宅古建、小巷的景象。同时,以蔡宅高跷图形进行点缀,充分展现蔡宅的民俗风貌。另外,为满足多媒体数字化传播的条件,标志外框设计为圆角矩形。色彩搭配需结合蔡宅的乡村环境特色,体现蔡宅古建筑群江南古民居典型风格的粉墙黛瓦,以及蔡宅博学重教的人文色彩(如图1)。 蔡宅村落标志的设计,既体现了蔡宅传统的古建筑风貌精神,又突出了蔡宅以学立业、博学重教的文化内涵,同时也符合了当代的视觉审美,对提升蔡宅传统村落视觉形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蔡宅乡村视觉环境导向系统设计:蔡宅乡村视觉环境导向系统是完善蔡宅乡村基础设施,提升蔡宅乡村整体视觉环境的重要手段。当前蔡宅村内没有正规统一的视觉环境应用,严重影响了蔡宅村落信息传达的规范性和公共环境的美观。设计蔡宅乡村环境应用系统时需结合蔡宅乡村公共环境的现实需求,体现蔡宅乡村视觉形象特色,通过视觉环境应用系统设计树立蔡宅人文形象,增强蔡宅乡村视觉感染力。设计主要包括蔡宅景点介绍牌、村庄导向标识牌、村落宣传栏及文化墙等。设计中结合蔡宅原有建筑空间形态及风貌,以蔡宅建筑文化的意向形为设计的切入点,通过对其外部形态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蔡宅特色建筑的简化形象;用色标准注重与蔡宅社区的协调性,可在黑白两色的基础上搭配原色木质肌理,以体现蔡宅文化的清雅古朴(如图2);主题文化墙作为展现蔡宅社区文化理念的重要媒介,其设计内容应结合蔡宅的人文风俗、家风家训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如图3)。通过以上蔡宅乡村环境应用系统设计,完善蔡宅乡村环境的整体性,为蔡宅村民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视觉环境导向及空间体验。 (二)蔡宅公共空间视觉设计 1.景观环境视觉形象的修整:当前,蔡宅村落保留着多处明清古建筑,是东阳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蔡宅的正大街、后街风貌犹存,古民居排水系统设计精良,保存基本完整。但其景观环境品质不高,新旧建筑物在村落环境中过度杂乱,且部分老宅、街巷年久失修,破坏严重。于此,展开蔡宅村落空间的修复,将蔡宅空间景观特色与其民俗文化、人文精神等相统一,由内而外渗透,体现蔡宅治学立业、忠孝仁信、温良恭俭等文化特点势在必行。另外,在色彩方面,也需统一村落整体建筑风貌,以青砖黛瓦的色调组合作为蔡宅视觉景观设计的基本色调。同时,做好蔡宅传统街道建设,严格控制蔡宅老街的尺度与走向,协调村落空间形态的氛围和肌理,建议去除以水泥浇灌的硬化路面,重新恢复石板鹅卵石道路、路障、路缘石等道路设施,做到与蔡宅各类公共设施和建筑环境融合。 此外,乡村景观环境形象的提升也离不开灯光照明设计,将灯光艺术与乡土文化相融合,在街道两端适当布置光线柔和的庭院灯,营造出乡村静谧的光氛围。灯具设置需隐蔽,其形态与色调皆需统一于村落整体的视觉景观环境(如图4)。 2.构建乡村文化记忆空间:新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的普及,虽然给蔡宅村民带来了便利,但却影响了蔡宅村落的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乡村村民之间的现实关怀日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村落的乡村疑聚力[4];此外,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游戏和交友平台带来的短暂性精神愉悦,势必会影响蔡宅博学重教的乡村风气,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乡村文化记忆逐步消失。因此,重构乡村文化记忆空间是保留乡土文化,塑造村落精神的有效载体。蔡宅村有不少珍贵的历史建筑,蔡氏宗祠、聚奎堂、东白学堂、四维堂等一批古建筑至今保存,这些古建筑物都是延续蔡宅传统社会结构的重要文化遗存,也是蔡宅村民乡村文化的重要记忆空间。 营造蔡宅的公共文化空间,就需要在村落建筑中找寻乡村文化精神,在设计过程中深入发掘建筑物自身的历史意义,思考当前蔡宅乡村文化建设的切实需求,以平衡传统建筑物保护和乡村发展为前提,对其进行再生性改造。例如,四维堂,蔡宅的文化讲堂兼农家书院,通过对四维堂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分解与重构,在保持建筑自身的基本格局下,可将四维堂改建为蔡宅社区图书馆,使其成为蔡宅村民阅读交流的理想场所。在四维堂的设计改造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空间置入新的功能体块,结构设计考虑其再生性,使其空间在改造后依旧具有可还原性;建筑物外表面质感在保留其历史肌理效果基础上,兼容室内空间的舒适性与现代性,色调以灰白色为主调,衬托原有木结构的历史质感;建筑物门门窗可结合传统J窗构建,利用抽象的设计手法对其构建进行分解提炼与概括使其成为颇具现代风格的几何状门窗,在历史氛围中透出时尚气息;建筑物内的雕饰图案可多选用积极向上的图像训示,通过图像训示宣扬蔡宅治学立业的文化理念,引导后人形成博学重教的人文氛围。 (三)基于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蔡宅乡村文化演绎与传播 1.展陈空间与跨媒体叙事的融合:传统村落建设,不仅是村落景观的建设,也是对村落历史文化信息的解读与留存,更是对村落文明和乡士文化的传承[5]。历史社会的变迁,蔡宅村落景观文化随之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及文化如何真实完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是村落文化视觉设计的难点。一般来说,游客在参观村落某处古建筑时,往往会去了解其历史文化,并想象其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因此,利用新媒体虚拟技术创造虚拟空间便可有效解决此类难题,通过实际信息构建一个虚拟的空间系统,让受众能够产生深刻的感官体验,从而去更全面具体地了解蔡宅历史文化。 例如,涵玉堂作为蔡宅的村史馆,是向游客展示蔡宅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如果将蔡宅历史单采用传统的图片、文字的展示形式,缺少信息设计的方式予以转化,其传统的内容形式对游客与蔡宅村民均缺乏吸引力。若利用新媒体虚拟现实系统,在参观路线中,将发生在蔡宅的相关事件以虚拟景象展现出来,使游客获得更深刻的感官体验和文化信息,同时让用户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探索空间,丰富了蔡宅村落的文化资源信息。所以,利用虚拟技术,对蔡宅村落文化的传播和展现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2.移动端APP设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大量普及,移动APP的开发变得越来越主流。相比過去传统的网络媒体,移动APP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使用方便,互动性强体验便捷等优势,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方便且直接的内容和服务。因此,开发利用手机APP是新媒体时代蔡宅村落文化视觉设计的重要内容。蔡宅移动APP的设计,需充分挖掘蔡宅乡村视觉传达元素背后蕴含着的丰富情感因素,将文字、色彩、材质等元素进行组合运用,使用户能够直观地获取信息。界面整体风格的设计则统一于蔡宅平面视觉识别体系,以蔡宅视觉标志作为移动APP图标的基本形。在色彩的处理上,因为移动界面设计涵盖面比较广,并且需要在不同的场合和人群中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因此,蔡宅APP界面色彩的搭配应保持灵活性,既统一于蔡宅当前的建筑人文精神,又需满足用户应用习惯以及心理的感官体验。同时,为提升多媒体数字化传播效果,降低用户认知的难度,APP界面版式的布局要保持清晰流畅,通过不同的图片、色彩的使用来区别信息的主次关系,在需要突出重点的地方使用重复、对比、留白的手法,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最重要的信息。通过完整的移动APP界面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把富有内涵的蔡宅视觉元素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各位用户。 3.移动智能游戏开发:蔡宅除古村落文化外,蔡宅高跷也是一大亮点,蔡宅高跷历史悠久,始于明朝泰昌年间,因其高、险、奇、美而闻名。现今,蔡宅高跷已被评为东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非节日期间,却难以观看蔡宅高跷艺术,感受这一民俗活动氛围。因此,借助于互联网及移动智能设备等丰富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以蔡宅高跷为内容,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开发相关软件,体验蔡宅高跷的文化魅力。在具体设计上,可结合蔡宅高跷开发功能性游戏。设计整理适合高跷活动的节日场景和故事情节,将高跷艺术通过动态化视觉符号形式展示,受众通过电子设备参与其中,以此感受蔡宅高跷过程;同时,通过高跷动态图说阐释蔡宅高跷的风俗、历史、人文,延伸出不同情境,将高跷艺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受众,使专业的蔡宅高跷艺术变得轻松愉快,易于操作。其传播效果必然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三、新媒体背景下蔡宅村落文化视觉设计的启示 (一)修复乡土建筑,探索视觉环境和原生态建筑空间的协调发展 当前,蔡宅村较好地保留下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建筑工艺令人惊叹,其中不乏浙中地区较代表性的宗祠厅堂、民间古建。此外,蔡宅村也很好地延续了原生态文化,至今还保留多种民俗活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传统生活方式为主的原生态文化正在逐渐消逝。对蔡宅乡村文化进行视觉再生设计,保留和修复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乡土建筑空间,展现原生态的场所景观风貌,通过合理设计蔡宅视觉传播环境,探索传统村落建设与原生态建筑空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有效达到对蔡宅传统村落文化的再修复。 (二)结合乡风习俗,推进蔡宅乡村文化的活态传承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研究传统村落文化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前提。传统村落除了有形的物质文化,还包含生产技艺、人文风俗、家风家训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6]。文化礼堂强调精神观念上礼义廉耻温良恭俭、治学立业等精神的传播,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通过对蔡宅村视觉环境分析:蔡宅的文化礼堂分散而个性,有村史馆、名人馆、农耕馆、高跷馆等多种形式,不同于其他地方文化礼堂“一应俱全”的功能模式。因此,对蔡宅村进行视觉文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强其村落景观的导向性将蔡宅有形物质文化与其有关联的文化环境相统一,在遵循文化资源传承原则下,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具体设计中则需把握整体性原则,结合蔡宅乡村文化,以视觉技术展现蔡宅文化特质。 (三)立足地域文化,兼顾蔡宅乡村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性 基于对蔡宅文化遗产和物质空间的尊重,蔡宅传统村落文化的视觉设计必须要遵循可持续性原则。蔡宅传统村落作为一个生活的村落单元,蔡宅村民不仅有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有提升文化品位的精神需求[7]。在不影响蔡宅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注重乡村文化的再生性与可持续性,可以改善其原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视觉传播设计的方式弘扬蔡宅的乡村文化精神,同时也可以为蔡宅村建设更优质的文化展示空间,推进其旅游产业的发展。具体方式可通过平面视觉识别体系设计,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修整和文化空间构建,新媒体视觉传播等方面进行蔡宅村落文化的视觉设计,完善视觉景观环境。 (四)顺应潮流,创新新媒体契机下视觉设计表达的新方式 新媒体时代媒介多态化为传统村落文化复兴提供了新的机遇。各种不同形态的新媒体媒介以融合发展的态势,拓展了传统村落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村落设计观念和视觉语言的局限,实现新兴媒体中传统村落视觉传达设计的有效外延[8]。因此,将新媒体技术与蔡宅村落视觉文化传播相结合,是实现蔡宅乡村现代化与传统化相和谐的一种可行模式,为当下传统村落视觉设计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人文色彩,也为传统村落视觉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创作空间。 结语 探索村落视觉文化设计,目的是完善村落视觉景观环境,提升村落文化品质,促进村落保护与发展。在当前多媒体环境下,多种形态和特征的社会媒介融合发展,研究传统村落文化视觉的相关问题,是发掘、传承和创新传统村落文化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浙江东阳蔡宅传统村落文化视觉设计的实践探索,有力地促进了蔡宅乡村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延续,对传播蔡宅乡村文化精神,提升蔡宅乡村文化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拓展新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村落文化视觉设计的融合,也给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丰富村落环境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林婷.传统村落在地文化保护策略研究——以永泰嵩口古镇为例[J].工业设计,2019(1)122-124. [2]卢轩菲,东阳市蔡宅村蔡氏宗祠建筑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3]宋扬.乡村视觉识别系统设计(VI)在半山村景观环境中的应用设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67-271. [4]疏梅.新媒体时代徽州乡村视觉探索——歙县许村的改造研究[D].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72-77. [5]李喻.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村落“活化”研究——以州市黄埔村为例[D].厂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6]李正军.文化传承与发展驱动的传统村落景观设计创新研究[D].设计,2018(11)24-27. [7]张红宇.乡村振兴开局前所未有[J].中国乡村发现,2018(11)22-24. [8]疏梅,何疏悦.新媒体语境下徽州乡村文化的视觉再生性设计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6)135-139. [9]杨培,丁继军,浅析历史文化村落新农居设计的地域性表达——以东梓关村新农居设计为例[D]设计,2017,30(21):146-1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