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目标管理视角下创新大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方式研究 |
范文 | 许正环 摘要:顶岗实习是技能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内容。目标管理视角下,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在制度保障、过程监管、考核评价、风险防范、思想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顶岗实习各相关方要灵活运用目标管理思想,在增强对顶岗实习目标体系内涵的认知与理解的前提下,尽力完成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基本任务,并重点解决“过程监管、风险防范、考核评价”等难题,不断提高顶岗实习的管理效率与质量。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the key link and important content of talent training in skilled and applie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 management, the government,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have some deficiencies in system guarantee, process supervision, assessment, risk prevention and ideological cognition. To apply the idea of objective management flexibly,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enhancing the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goal system of the top-post internship, the paper tries to accomplish the basic tasks in the process of top-post internship, and focuses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such as "process supervision, risk prevention and evalu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top-post internship. 關键词:目标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方式;创新 Key words: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theory;post practice;new management model;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6-0050-04 0 引言 大学生顶岗实习是技能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内容。2016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规定》主要针对学生在实习中的突出重难点问题,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目标管理的内涵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目标管理就是指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既是一种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以目标指导行动的管理思想。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反映管理人员与管理对象之间关系约束的关键标签,是管理对象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根本力量。[1] 1.2 顶岗实习的内涵与特点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将学生在校企合作平台中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分为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其中,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2] 顶岗实习作为一门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不同于校内实训室、机房等开设的实训课程,也不同于认知实习与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过渡性、评价性的特点。 ①综合性:顶岗实习往往开设在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旨在引导大学生将在校接受的人文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性的、无形的教育收获在顶岗实习中转化成实际的、有形的工作能力与业绩。可以说,大学生顶岗实习的圆满完成,依赖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智商、情商等综合元素的有机融合与展现。 ②过渡性:顶岗实习既是高校向社会市场输送人才的有效平台,也是企业吸纳行业人才的有效渠道,更是大学生由“准社会人”向“职业人”转变的桥梁与跳板。顶岗实习的过渡性主要表现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引导大学生在角色适应、职业认同、能力转化,以及相关职业道德的养成,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离校前的成长与蜕变。 ③评价性:顶岗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关联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多方主体,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与社会效益。顶岗实习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折射出各主体相关职责履行的到位不到位。具体而言,顶岗实习可以彰显地方政府在促进校企融合,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等方面作为与有效作为的工作力度;可以反映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行业能力标准、岗位业务技能、职业综合素养等人才培养内容与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否;可以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与储备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强弱;可以检测大学生在身份转换、岗位适应、业务能力、心理调适、团结协作等能力与素养的高低。 1.3 目标管理在顶岗实习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生顶岗实习任务重,环节多,涉及面广,关联到政府、高校、教师、学生、企业等多元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与活动,更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政、校、企的管理活动。 如前所述,目标管理思想的灵魂在于“目标”的引导性与约束性。顶岗实习活动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顶岗实习“总目标”的实现,以及各利益主体“分目标”的实现。“目标”是吸引、刺激各相关利益方参与到顶岗实习活动中来的原动力,也是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各方不断沟通与交流,调整与约束自身行为的无形之手。 可见,目标管理与顶岗实习具有天然的关联性。目标管理思想是提升顶岗实习成效的良方,顶岗实习是目标管理在高校管理活动中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总之,在多元主体交互工作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灵活运用目标管理思想,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质量与效率。 2 目标管理视角下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政府管理层面看 在顶岗实习中,政府是引导者也是推动者。目前,地方政府对区域高校顶岗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对实习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对校企顶岗实习合作中存在的难题与困境了解的也不够深入。这些都导致了政府在校企顶岗实习合作的政策制度、发展规划、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缺位与空位。 2.2 从学校管理层面看 一般而言,高校顶岗实习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实习前的准备动员阶段,实习中的监控管理阶段,以及实习后的考核总结阶段。高校开设顶岗实习课程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融入行业与岗位,体验与认知岗位职责,锻炼岗位适应能力,提升职业精神与道德,进而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高校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实习中的监管环节与实习后的考核评价环节,在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是高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非健全性与不完善性。 一是顶岗实习标准的不完善性。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或某一门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建议的教学规范性文件。换言之,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没有课程标准的课程,正如无的之矢。 顶岗实习作为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应当有专门的、正式的、完善的课程标准来加以规范与引导。同时,顶岗实习的课程内涵及属性决定了该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积极融合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的多方力量,而非学校单方面制定。由于顶岗实习标准本身制定过程的复杂性,再加上一些高校对顶岗实习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性质认知不到位等原因,在不少学校中替代顶岗实习标准的是学校教学系部单方面修订的实习计划书或实施方案。 二是指导教师管理的不到位。第一,指导教师自我管理目标不清晰。指导教师是高校管理顶岗实习的实际践行者,身处在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前沿陣地。指导教师队伍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效率与水平。目前,学校指导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临时性、松散性,根源在于顶岗实习环节中指导教师自我管理目标的迷失。大部分指导教师,都是为了“指导”而“指导”,忽视了顶岗实习的指导其实是一种多角度、全方面的新型教学活动,不能认真思考自身在实习教学指导过程的体会、收获与不足,以及上升到一种对实习管理思想、方式的反思与变革。倘若指导教师参与顶岗实习,仅仅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工作报酬,指导的价值与意义将不复存在。 第二,指导工作奖惩机制的不健全性。由于实习单位与学校距离远,人数多,加大了教师对学生指导的难度。在实习过程中,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要对本专业实习活动全权负责,并承担5-10学生的实习指导,其他指导教师每人肩负着10-20个学生的实习任务。同时,指导教师还要承担过多的日常教学、科研任务,不利于投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关心实习生。特别是在指导过程中,全凭教师的责任心、道德觉悟来付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再加上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顶岗实习的评价是检测实习开展质量、成效及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实习中,大多数学校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指标过度定性化,缺少定量指标,导致考核水平低下,质量不高,仅凭学生最后上交的顶岗实习手册,特别是手册上的企业公章来判断实习效果,与实习前动员的轰轰烈烈,呈现出“头重脚轻”“草草了事”的事态。 2.3 从企业管理层面看 在顶岗实习中,接纳实习生的企业的目标定位、责任意识、管理能力、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体验与质量,也制约实习生工作能力的提升与进步。目前,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目标的短视与狭隘。实习单位,特别是盈利性实习单位,参与顶岗实习,愿意接受实习生,大多从节省企业人力成本,或是赢取税收优惠等经济利益出发,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忽视实习的育人功能,缺乏对实习生作为人力资源储备培训等长远利益考虑。目标短视与狭隘,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实习生的培养力度与深度。 二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少企业缺乏健全的实习生引进、培训指导计划。实习生实习期限一般为4-6个月,时间短,留存率低,不少实习单位往往不愿、不积极制定专门的实习生培训制度及计划,随机性、随意性比较大。同时,实习企业还缺乏实习指导教师奖惩机制。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虽然职业技能比较强,但一方面客观上缺乏指导实习生的资质与能力,另一方面主观上也缺乏指导实习生的意愿与热情,有些甚至害怕实习生超过自身,抢夺自身荣誉,对实习生存在一定抵触情绪。 三是风险防范不到位。顶岗实习的风险来源于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生,具有多样性、隐蔽性、关联性等特征,包括人身伤害风险,实习协议风险,实习效果风险、法律责任风险,财产损失风险等。[3]由于学生实习期间大部分时间处于企业的监管之下,企业应对风险防范格外的重视。而事实是,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习单位对实习风险重视不足,片面要求学校及实习生自身承担实习风险。 2.4 从学生管理层面看 大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目标在于以实习单位为平台,了解企业的运作、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感知行业与职业特点,不断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逐步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养,积极融入社会,尽早成才。 但是,不少大学生对顶岗实习目标与价值定位模糊,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抵触型,认为学校将学生推向社会,减轻了教学负担;随意型,认为实习不实习,对自己无所谓,不上课更好,混个毕业证就行。目标错位、扭曲,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目标管理视角下创新大学生頂岗实习管理方式的思考 3.1 政校企生各方要深刻理解并妥善处理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关系,是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效率的根本前提 3.1.1 各方要增强对顶岗实习总目标的理解与认可 目标管理的前提在于对“目标”的制定,目标的错位、越位会直接导致管理活动偏离正常轨道,以至于背弃管理活动的宗旨。顶岗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目标体系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在顶岗实习活动实施前各相关方一定要选择有效的平台与方式,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目标体系,特别是要加深各方对总目标的理解与认可,并妥善处理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关系。 笔者认为,顶岗实习管理的总目标是各分目标制定的前提与基础,分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分解与深化。具体而言,顶岗实习的总目标是在政、校、企、生的共同管理下,引导大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融入行业与岗位,体验与认知岗位职责,锻炼岗位适应能力,提升职业精神与道德,在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就业同时,逐步带动校企之间的深层融合,最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各分目标的管理主体、目标内涵与特点,见表1。 3.1.2 各方要妥善处理各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顶岗实习各相关方还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分目标的实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目标体系中,政府目标具有引导性与保障性,是校企合作的坚强后盾与精神支柱,一般需要5-10年才能初显成效;学校与企业的目标具有承接性与纽带性,向上关系到政府目标的实现,向下影响学生目标的实现,一般也需要3-5年才能有所收获;学生目标则具有短期性与速效性,通过顶岗实习能够感知社会、融入社会,完成高质量就业是大学生最真实也是最实际的目标。 这些都表明,要想推动高校顶岗实习活动的健康持久发展,各方主体一定要在正视自身目标的同时,也要重视理解他人目标,积极以“目标”为导向,在顶岗实习活动中的不断自我管理、自我调整,最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 3.2 政校企生各方要尽力完成目标管理中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首先,政府要以政策制度为杠杆,增强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地方政府应主动作为,及早出台富有“地方特色、务实高效”的校企合作中顶岗实习的法规办法,如《某某市顶岗实习促进条例》或《某某市顶岗实习合作实施办法》等。 在制定顶岗实习法规办法时,要重点围绕“顶岗实习”的概念、运行机制、政校企生多方权利和义务、设立顶岗实习发展专项资金、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等议题加以明确与规定。总之,顶岗实习法规条例要立足于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维护校企生的合法权益,促进顶岗实习的健康发展。 其次,校企双方要制定科学合理顶岗实习的管理方案,增强自我管理的针对性。一是校企双方要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制定《顶岗实习标准》。在《顶岗实习标准》的指导下,学校要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重点做好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并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筛选制度;要建立完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选拔制度、工作规范和奖惩机制。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前应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动员和辅导,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安全教育和工作纪律教育。企业要建立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重点明确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及培训计划,维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最后,学生要理性对待顶岗实习,增强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大学生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不少实习生在实习前对实习目标认知模糊,缺乏对实习的自我规划,很难头脑清醒、目标明确的投入到实习中去。因此,要建立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 实习前,实习生要应积极参加顶岗实习动员和辅导,学习有关文件,明确顶岗实习目的和要求;按要求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按规定办理顶岗实习所有相关手续。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正视自身的实习目标,并协助学生制定自己的管理目标,督促学生实现自我约束与控制,化被动为主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及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服从实习企业管理与安排;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劳动纪律,加强实践锻炼,拓展共组能力,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时,应按实习企业要求办理离岗手续,并按学校规定时间返校报到,学生应提交完成恶顶岗实习材料,如顶岗实习周记、总结、实习企业鉴定等。 3.3 学校与企业要增强“协作共赢”意识,高效处理目标管理中的重点、难点与交叉点,是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效率的关键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过程监管、风险防控与考核评价既是目标管理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各目标主体管理的交叉点。 3.3.1 校企共创高效监管模式,强化“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校企双方共创“122顶岗实习监管模式”。1个核心:以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提升为核心,2个监管主体:以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为监管主体,2个平台:线上+线下管理平台。线上,主要是指充分利用QQ、微信、网站等信息化管理平台,缩短实习管理沟通的时间成本,提高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反馈的效率性;线下,是指建立定期学校教师与企业领导、指导教师的实地座谈、沟通会,更加全面掌握学生实习情况。 笔者所在学院,建立了顶岗实习实训网站(http://www.huachensoft.cn)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管理。该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为实习前期准备(校企合作企业注册、学生与实习企业双选)、实习过程管理、实习结果评价提供了一整套的信息化服务。实习企业及指导教师、实习学生,学校指导教师、专业系室等在该网站开设顶岗实习专栏,定期上传并公开实习日志、指导记录、督促评价等相关内容,企业、学校实习管理部门等随时上网进行实习检查并在实习結束后进行评估考核。 总之,不管是线上交流,还是线下访谈,校、企指导教师都要能够注重引导学生多看、多做、多反思,在实习中,有些学生,总以“实习生”的身份给自己松绑,动辄遇到问题就退缩;有些认真实习,但欠缺社交意识与思维,不善于和领导、同事沟通,受挫心理严重。指导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实现目标的路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额,要敢于、善于展现自我,扬长避短,积极走出封闭的自我小世界,争取早日由实习生转化为正式员工。 3.3.2 校企共搭风险防范屏障,增强“安全第一”的意识 学校是实习风险管理体系的总设计师,也是实施实习风险管理标准的总导演。学院层面,应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风险防控办公会,成员包括教学副校长,校企合作委员会、教务处、学生处、信息中心、系部等负责人,负责全院顶岗实习风险管理事宜。系部层面,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具体的实习项目,成员包括系应成立以必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学校指导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企业人事部、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干部等相关人员。[4] 总之,学校、实习单位应发挥核心作用,完善内部实习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学生应强化实习风险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和实习管理制度,积极构建“两条主线,三方联动”的风险防控机制,并将实习风险防范机制覆盖到学生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的全过程。 3.3.3 校企共建实习考评指标体系,树立“绩效源自考评”的理念 目标考评系统是为检查考核评价管理活动绩效而建立的。在大学生顶岗实习中,学生与企业是主角,学校与政府是服务者。考评体系的设计要合理,考评指标与方式避免千篇一律,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 关于顶岗实习的评价,应积极构建以“外部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为辅,多元化、多角度”评价体系,严把顶岗实习最后一道关口。在评价体系设计中,要把握几点。①评价对象要多元化。对实习生的评价,是评价工作的重心,不容忽视。但学校、企业在实习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及表现,也应该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否则,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质量将无法得到反映与提升。②评价主体要明确。校、企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予考评;政府对校、企实习管理工作水平给予考评。③评价方法要多元化。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定量的部分,如:实习总结、个人行为规范、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奖惩情况、实习中的工作量大小,量化要具体;定性的部分,如:职业能力、实习态度、团队协作、职业道德等,定性要准确。 4 结语 顶岗实习是技能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内容。目标管理视角下,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在制度保障、过程监管、考核评价、风险防范、思想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顶岗实习各相关方要灵活运用目标管理思想,在增强对顶岗实习目标体系内涵的认知与理解的前提下,尽力完成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基本任务,并重点解决“过程监管、风险防范、考核评价”等难题,不断提高顶岗实习的管理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目标管理[EB/OL].http://www.baike.baidu.com,2017-03-12. [2]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EB/OL].http://www.moe.edu.cn,2016-04-27/2016-05-08. [3]唐政秋.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防范新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12):232-233. [4]梁润华.互联网时代: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顶岗实习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127-1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