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研究 |
范文 | 赵雅楠 刘畅 摘要:农村(困境)留守未成年人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面对农村(困境)留守未成年所引发的问题,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解决。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作为社会力量中的星星之火,介入(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帮扶工作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三亚(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帮扶项目为例,从志愿服务实践角度出发,对项目实践效果进行归纳为高校志愿者参与农村(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Rural (dilemma) left-behind minors have always received much social attention. In the face of the problems caused by rural (dilemma) left-behind minors, the government mobilized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olution. As the spark of stars among social forces, the volunteer team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o intervene in the support work of (dilemma) left-behind minor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anya (dilemma) left-behind minors assistance projec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lunteer service practic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project is summarized as a reference for college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ural (dilemma) left-behind minors volunteer service. 关键词:(困境)留守未成年人;高校志愿者;志愿服务 Key words: (dilemma) left-behind minors;college volunteers;volunteer service 中图分类号:G647?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1-0126-02 0? 引言 我国正处于高速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公民对于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逐渐觉醒。大学生作为公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能够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积极地资源支持。对于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与动力。 高校志愿者投身到(困境)留守未成年人服务中,开展一系列日常陪伴、课业辅导、安全知识普及、职业体验等活动。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不仅可以将志愿服务的精神和实质发扬光大。更有助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而对于农村社区发展而言,高校志愿服务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中,既能为农村社会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也能拓宽社会工作思路。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志愿者开展(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帮扶活动。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将智力支持、技术支持得以充分实践,扩充现有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大学生获得的政府、企业、社会等支持又能反哺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壮大,帮助更多学生提供资源配置和工作机遇。使之更好地走向社会。 1?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研究现状 1.1 关于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志愿者(volunteer)一词源自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一般认为,志愿者是指自愿贡献实践的精力的人,在不以物质为报酬的情况下,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福利事业而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为改进社会提供服务的人或群体。在我国,由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较晚。在学术界及法律界对志愿者者这一概念尚未做准确定义。但对比中西方对志愿者的学术概念,不难发现。“自愿”、“不计报酬”、“推動人类社会发展”这些关键词是志愿者概念的核心要义。 志愿服务,学术界的概念也不尽相同。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曾指出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个体同样也会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促进社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是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要求、新展望。 1.2 高校志愿者组织服务研究现状 高校志愿者组织因其因其人群的特殊性有别于其他普通志愿者团队。自1993年志愿者服务走入高校以来,高校志愿者组织犹如薪薪之火迅速在青年群体发展开来。一些青年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自发建立起学生团体,在不以物质为报酬的基础上,主动发挥个人知识技能,为人类、社会、自然等和谐发展做出奉献。相较于普通志愿者组织,其管理形式更多地是在高校、共青团等部门指导下,由学生自发管理运营,属于高校管理中的学生社团或非营利性组织。 1.3 (困境)留守未成年人 截止2018年3月,中国困境(留守)未成年人有九百多万。其中,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就有61万。在这其中的困境未成年人又存在父母双方或一方重残、已故、失联、重病、服刑强制戒毒等情况,他们的生活现状岌岌可危。在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中,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在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体占比中高达27.3%,平均每4名犯罪未成年人中,就有1名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恶性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中,他们也是受侵害对象的多数。 2? 三亚(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帮扶项目实践 三亚学院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协相关部门选取了其中的63名困境(留守)未成年人作为项目的首批帮扶对象开展走访调研、心理帮扶、课业辅导、主题活动等相关服务,项目从2018年开始持续了两年,先后获得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斩获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银奖。 2.1 项目主要思路 近年来,三亚市的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城村仍有较大差距,大部分人不得以外出打工,因此兒童问题逐渐暴露,帮扶机制,帮扶机构都影响着困境儿童问题的解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三亚市2017年困境儿童达500余人,根据调研得知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缺失的情况未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综合素质能力普遍偏低,未能享受均衡化的教育资源和社会关爱;其心理和行为易出现偏差,缺乏及时有效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三亚学院红丝带志愿者协会通过实地走访,收集整理数据,团队合力完成了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项目书,并递交政府相关部门。与此同时,项目团队也协助相关部门选取了其中的63名困境(留守)未成年人作为项目的首批帮扶对象,在走访过程中,志愿者发现大多数孩子从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总是低着头,和他们说话时也只有“嗯、哦”的简短回答。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根本看不到这个年龄所该有的天真活泼,有的只是压抑与无助。 针对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现状、社会关注情况、综合素质能力、享受社会资源、心理和行为等方面。项目以63名困境(留守)未成年人作为关爱帮扶样本对象,通过采用专业工作理念、方法、技巧,了解困境(留守)未成年人的需求;在为三亚市辖区内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开展精神关爱、技能培训、心理辅导、成长辅导、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实现需求满足的过程中,追踪对象心理、行为等方面变化,最终进行综合分析。 2.2 项目实际做法 2.2.1 建立专业志愿者团队,强化志愿者专业素质 (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帮扶项目,建立一支专业服务团队成员需经过专业选拔面试,并接受定期志愿者培训,经考核后方能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团队是一个有效的交互平台,也是校园内爱心资源的聚集与整合。 2.2.2 建立困境(留守)儿童台账 通过志愿者前期的走访调研,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包括心理、生理、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的记录,成立了一份完整的台账,并一对一结对帮扶,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专属帮扶计划,并在项目执行时实时记录孩子在一年中的动态情况。 2.2.3 开展陪伴辅导 项目设定每月一次一对一陪伴包括课业辅导、兴趣爱好培养、心理疏导等内容,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孩子改善其生活习惯,提高学习成绩,更好的融入社会。 2.2.4 开展主题活动 项目总共爱占7场主题活动,包括陶艺体验课,职业体验课,夏季成长营、访问高校等活动,从不同层面提升孩子自信心,培养孩子爱好,同时让孩子们结交更多的朋友。 2.2.5 制作成长画册 项目总共为期一年,成长画册旨在记录孩子在一年中的成长与变化,同时呈现可视化成果。 本项目针对困境儿童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配套开展形式多样、持续长效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活动策划等方面,结合现有的各方资源,依托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各基层团队组织的力量,进行多方调查摸底和协调,引入更多的社会优秀资源和力量,有效推进项目的运行。本项目日常管理工作由项目督导负责,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并且通过多方整合,队伍的组建实现大众型与专业型,项目设计实现普惠性和针对性,筹集社会资源方面实现项目主体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融合,形成多方资源共享、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 (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帮扶项目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启示 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国家公益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创新思路提供了成长支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3.1 有助于丰富学生生活,增加实践阅历 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学业之余投身于社会志愿服务项目中,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大学生群体投身于基层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针扎务实的工作作风,理性面对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2 有助于高校开展大爱教育,弘扬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群体思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大爱的教育。特别是人类在面临自然灾害过程中,接收过大爱教育的人更能够调整好个人状态,去帮助其他弱势群体。高校志愿者团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深刻体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当面对弱势群体时,积极关注,倾听并且接纳对方能够使对方充分感受到来到社会所带来的温暖,亦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3.3 有助于拓宽学生思路,开展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大学生志愿服务承接着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融合。高校志愿者组织开展服务项目可以将“产、学、研、用”根植于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每个环节。在鼓励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摆正学业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让师生都意识到知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源动力,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和创业的可能,这也较好地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曹彤丹(导师:杨瑞萍).高校志愿服务参与与社区养老长效机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7(3). [2]陈璇(导师:柴艳萍).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19(3). [3]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J].当代旅游,2019(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